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兰 《医学动物防制》2011,(6):505-506,509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夏区金口街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采取翻耕种植、药物灭螺,或采取土埋结合药物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结果 5年共查螺面积16 933hm2,查出有螺面积92.7hm2,除2006年发现阳性螺外,其他年份均未发现阳性螺,有螺框出现率均<0.1%、活螺平均密度均<0.15个/框,累计查病17 939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 473人,累计粪检阳性90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低于1%,活螺平均密度和居民感染率均呈波动状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的相关系数r=0.62,有中度正相关;共检查耕牛2 529头,未查出病牛。结论江夏区金口街血吸虫病疫情轻,相对稳定,但残有钉螺面积和少量感染者,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指导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湖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疫情资料、自评资料和工作资料进行审核。随机抽取3个镇各1个村进行现场评估。采用血清学方法(DDIA),每村人群查病不少于1 000人,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检查。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1粪3检)每村查畜100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抽样村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每村查螺框数不少于2 000框。对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结果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1998—2016年,累计DDIA检查73 555人次,阳性814人次,阳性率1.11%;粪检11 394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阳性率0.01%。家畜查病2 150头,未发现病畜。累计查螺36 287.60 hm2,发现钉螺面积70.8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 hm2。解剖钉螺8 560只,未发现阳性。现场评估DDIA检测3 016人,阳性率2.82%。病原学检查85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家畜查病290头,未发现病畜。查螺面积34.71 hm2,未发现钉螺。专业人员螺类鉴别、钉螺解剖、血清学实验和病原学实验等4项技能测试合格率均为100%,临床医生理论知识考试正确率为97.78%。资料评估得分为92.5分。结论金湖县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达到了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今后应完善监测工作体系,加强螺情、病情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山丘型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分步实施控制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重点采取查找病人病牛和查灭钉螺,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②监测巩固期(1989-2000年)在前期措施基础上,增加居民血清学监测,强化有螺点的处理。③净化期(2001-2009年)对原疫区和毗邻的非疫区查螺由常规方案的有阳性钉螺的地区每年查螺1~2次、连续5年无发现钉螺的地方每3年查螺1次改为即使没有发现钉螺都坚持每年查螺1次以上,通过增加查螺次数加大钉螺发现率;查螺框距由常规的一般环境10~20m一框改为5~10m一框,复杂环境框距由常规的5~10m改为3m,缩短查螺框距保证查螺质量;一旦发现钉螺,把常规药物灭螺连续3年改为连续灭螺5年。结果在1983-2009年26年中根据不同的防治阶段特点,每年坚持查螺查病。其中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总计查螺面积13684583m2(其中疫区5048541m2,非疫区查螺面积8636042m2),确定有螺面积425773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551人,耕牛感染415头,野鼠阳性率6.71%,家犬阳性率11.76%,灭螺面积累计为2846877m2。巩固监测期(1989-2000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10259772m2,其中1989年发现残存螺点60m2,钉螺平均密度14.3只/市尺2,经解剖无阳性;2000年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240m2,钉螺密度4~5只/市尺2,解剖无阳性。对发现的2个残存螺点累计灭螺8次,对学生进行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未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0%,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期(2001-2009年)对疫区和非疫区反复查螺12次,其中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492616m2,未发现钉螺,非疫区累计查螺面积6508223m2,未发现钉螺,疫区居民血检2179人,抗体阳性率0.32%,阳性者粪检全部为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对非疫区居民血检1312人,阳性率0.23%,对阳性者粪检全部阴性,对流动人口血检407人,抗体阳性率1.72%,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卵。结论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地形环境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血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涉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方法 每年春季,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设框法对金宝航道及其一级支流、高邮湖区和新三河的部分滩地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开展钉螺监测;采用淘洗法在金湖站对清污机打捞的漂浮物进行钉螺检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金宝航道和高邮湖区域的流行村居民、渔船民和门诊病人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钉螺控制、病人治疗及阳性者化疗、健康教育、粪便管理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 2006-2015年累计调查河道面积443.84 hm2,结果未发现钉螺;调查湖滩面积2 568.19 hm2,结果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 hm2.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累计打捞漂浮物5 455 kg,投放稻草帘800块,在金湖站检测漂浮物750 kg,均未发现钉螺.完成血清学(DDIA)查病21 398人,阳性407人,阳性率1.90%;门诊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和渔船民,渔船民血检阳性率又高于疫区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检8 983人,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累计环境改造面积31.24 hm2,药物喷洒灭螺36.75 hm2巩固性灭螺200.79 hm2.2014年起未再发现活钉螺.治疗病人1例,扩大化疗407例.疫区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55%、行为正确率为98.02%;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95%、行为正确率为98.18%.修建无害化公厕9座.结论 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现象,但在毗邻湖区新发现了钉螺和输入性病人,应加强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2005年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查螺、灭螺和查病、治病等资料,并与200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钉螺面积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12.78%和4.44%。实际灭螺面积仅占实有钉螺面积的比例较低。人群间接血凝阳性率显著下降,粪检阳性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例下降21.05%。结论云南省2005年疫情上升势头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钉螺面积仍在扩大,人群感染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时有发生,疫情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机环结合查螺法实行普查、轮查、设监测点等方法查螺;用血清学方法对当地遗漏传染源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外来的耕牛(菜牛)开展查病。结果在4个县区38个村查到226个有钉螺奈块(次),面积50、46万m^2,捕获并解剖钉螺57620只,无阳性钉螺。查病74万人,查到输入病人3例,当地无病人。结论 嘉兴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残存钉螺。今后监测的重点应是对未经环境改造的历史螺区及其延伸环境、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员以及医疗单位对疑似病人检测和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消除血吸虫病的措施,评价实施效果,为制订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9—2018年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2004—2018年相关部门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评估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1999—2018年,常州市累计查病474 978人次,人群血检总阳性率为0.25%(1 110/448 680),无粪检阳性者。1999—2018年,全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153.98 hm2,解剖钉螺13 00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1 129.48 hm2,环改灭螺288.30 hm2。2004—2018年,全市共建造无害化厕所25.01万户,河流治理103.32 km 。2018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9.73%,家畜圈养率达100%。1999—2018年累计1 000余万人次接受血防健康教育。结论 常州市已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云南省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以及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疫情的社会和环境变化因素等,2021年云南省选择3个省级和15个县级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具有代表性的1~3个疫区村作为监测村。通过查阅收集监测村血吸虫病常规疫情监测资料,结合钉螺和野粪调查等风险监测,综合分析各监测村血吸虫病传播扩散风险,对阳性钉螺、阳性野粪、居民感染、活螺平均密度、有螺框出现率等5项敏感指标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结果 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7个属于传播阻断有螺县,其余均为消除县。在32个监测村共调查钉螺152 447框,其中有钉螺3 043框;捕获钉螺15 895只,其中活钉螺15 727只;累计查出有螺面积58.87 hm2,钉螺复现面积34.19 hm2,有螺框出现率2.00%,活螺平均密度0.103 2只/0.11 m2;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未发现阳性钉螺。在14个流行县(市、区)的27个监测村中共捡获野粪1 374份,来源以牛、狗、羊、马属动物、猪等为主,全部为阴性。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方法 采取以人畜查治病、钉螺控制、晚期血吸虫病救治、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08年全省共查病11 063 267人,治疗血吸虫病1 053 051人,扩大化疗5 055 932人.检查家畜(耕牛)1 240 986头,治疗病畜49 710头,扩大化疗800 741头.累计开展药物灭螺98 512.48 hm2,环境改造灭螺29 899.25 hm2.9个试点村及12个重流行县(市、区)以点带面开展了传染源控制措施.至2008年底,全省人、畜(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71%、2.20%,较2004年分别下降56.15%、64.69%.钉螺面积徘徊在7.55亿~7.99亿m2之间.期间全省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另3个县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湖北省通过实施以人畜查治病、控制钉螺、晚期血吸虫病救治、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及措施,如期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形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采取螺情监测,及时处理残存的螺点,阻断传播途径,继续对疫区人群及动物宿主查病和对流动人口开展监测。结果1989~2008年20年中每年坚持查螺,其中巩固监测阶段1989—2000年累计在疫区查螺面积10259772m^2,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300m^2,疫区小学生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鼠、犬、牛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采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零,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阶段2001-2008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066843m^2,居民血清抗体检测1959人,抗体阳性率0.25%,抗体阳性者粪检结果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非疫区居民抗体检测1230人,阳性率为0.16%,阳性者粪检结果均为阴性;外来流动人口血学检查334人,阳性率2.1%,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结论喀斯特地形血吸虫流行区由于地形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 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畜感染率和钉螺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1~2011年查灭螺、查治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273万m2,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03%。2001~2011年鹤庆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6项指标无相关性,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自然感染率存在相关关系。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等4项指标无相关性,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3项指标有相关性。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血吸虫人畜感染率与螺情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于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英德市1995~2004年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英德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5~2004年共查钉螺地面积894 248m2,均未发现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756人次;检查外来人口883人,阳性者9人(1.02%),调查7~14岁人群25 518人,皮试阳性者34人(0.13%);阳性者均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耕牛3 408头次,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牛只.结论 英德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仍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绵阳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的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6—2019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有6个县市区、56个乡镇、359个村曾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102.58 hm2、血吸虫病人96 078例、病牛28 701头,全市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6—2019年累计开展人群血检678 776人次,阳性11 919人次,各年度血检阳性率1.01%~2.29%;粪检11 919人次,无阳性发现。4年间全市无急血和新发晚血报告,现存晚血病人49例。累计血检耕牛25 068头次,阳性278头次,年度阳性率0.22%~2.23%;粪检825头次,无阳性发现。2016—2019年,共计查螺16 469.2 hm2,查出钉螺面积105.14~146.98 hm2,未查见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末,全市尚有437.76 hm2钉螺面积,分布于6个县市区、52个乡镇、240个村。结论 绵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疫情回升的风险。今后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巍山县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群病情采用间接血凝法(IHA)、粪便集卵孵化和Kato-Katz法检查;家畜病情采用粪便顶管孵化检测;螺情采用系统抽样法和环境抽样法检查。结果人群免疫学阳性率、人群粪便孵化阳性率、人群Kato-Katz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家畜病情阳性率分别为8.94%、1.56%、0.00%、0.12%、0.00%;IHA查病以6~岁组最高(12.00%),60~岁组最低;女性阳性率为10.37%,男性阳性率为7.48%;共查出有螺面积130 114 m2,有螺框出现率4.22%,活螺平均密度0.145只/框,未发现阳性螺,人群感染率和家畜阳性率比2007年明显下降,有螺面积略有减少,钉螺密度上升。结论 2008年巍山县的钉螺面积、人群病情、家畜病情等血吸虫病各项指标均下降,药物灭螺、人畜同步化疗、牲畜圈养、禁牧、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7):936-939
目的分析清远市血吸虫病防治监测数据,掌握全市血防工作动态,为今后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9年清远市血吸虫病原流行区的监测资料,包括对3 268名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和2 025名有螺区本地村民开展血清学检测,血清学阳性者再开展病原学检测。对原流行区开展从其他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牛、羊、猪、马、狗等家畜的血吸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监测点监测、常规监测调查钉螺孳生和感染情况。结果 2015-2019年全市共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和有螺区本地居民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34%和0.2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与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564)。对418头大型家畜开展血清学调查,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有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查出有螺面积105 649 m~2,查获活钉螺6 93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5-2019年清远市消除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得以巩固,但残存钉螺和传染源等传播风险仍然存在。今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应进一步加强螺情和传染源监测力度,适时开展风险评估,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个旧市大屯地区是云南东南部高原上唯一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3个行政村 的18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8?496人,流行区范围475km2 .从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确定有此病流行至1982年达 到消灭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04884m2,查出病人538 例.1966年经防治消除了传染源,1973年未查见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 作一次对螺情和低年龄组儿童血吸虫抗原皮试检查.1999年2月经我们了 [JP3]解并调查大屯地区无新感染病人和钉螺存在.大屯地区33?a[JP]无新感染病人,26? a无钉螺存在,表明其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武汉市汉南区通过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出感染性钉螺疫情后的应急处置及远期干预效果,探讨LAMP技术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早期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汉南区风险监测捡获钉螺进行解剖镜检和LAMP技术双检,鉴定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对出现阳性钉螺的环境启动应急响应及强化干预,评估远期效果。结果 2018年5月武汉市汉南区LAMP技术检出1管感染性钉螺,定位阳性螺点东庄村朱家汊,对其进行机械除障、杂物深坑填埋等工程灭螺,药物灭螺1.27万m2,钉螺死亡率80%以上;阳性螺点500 m内应急性查病未发现新发血检阳性人员,年底再对东庄村查病506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吸虫感染筛查显示阳性人员30例,血阳率5.93%,未发现粪检阳性人员,血检阳性人员全部预防性服药;哨鼠、野粪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开展健康教育,部署、刷新警示牌7份,发放宣传折页500份。针对阳性环境所在村进行了近3年强化干预与监测,阳性螺点钉螺密度由0.094只/框降至0.027只/框,东庄村人群血检阳性率由5.93%稳步降至3.7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利用1979—2005年长江水位资料,分析钉螺扩散与洪水水位的关系,同时对特大洪水溃堤地区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调查。结果27年中有新发现钉螺和钉螺回升15年,累计新发现1059.86万m2,回升501.89万m2,其中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发生在高水位当年或随后的2~3年,新发现和回升钉螺主要为江滩和洲滩;特大洪水溃堤地区钉螺面积未见扩大,病情稳定,但螺情调查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较灾前分别增高112.1%和204.5%。结论洪涝灾害造成钉螺扩散,在水位无法控制的江洲滩地区灭螺效果难以巩固,洪灾后应加大对江洲滩地区螺情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