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C组)20例,设正常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C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稳定型心绞痛(C组)及健康对照组(D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A组)与健康对照组(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hs—CRP是一项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作为治疗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韦永强 《内科》2008,3(5):699-70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的关系。方法对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心绞痛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测定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心绞痛组(P〈0.01)。结论动态监测hs—CRP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各组均1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hs-CRP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浆hs-CRP与vW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UAP组和AMI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均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ACS患者血浆hs—CRP与vWF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而血浆vWF-cp与vWF、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浆hs—CRP、vW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AC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②血浆vWF—cp活性降低在ACS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各项血脂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血清hs—CRP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d的血浆PTX3、血清h~CRP及各项血脂水平。血浆PTX3和血清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正相关(r=0.641。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线性相关(P均〉0.05);而血清hs—CRP对数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且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28、0.625、-0.312,P均〈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血清hs—CRP对数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和LDL—C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和LDL—C的(B=0.492,P=0.001:β=0.382,P=0.03)。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PTX3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LDL—C的相关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6例为脑卒中组,其中脑梗塞133例,脑溢血43例,又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1组(轻度,67例),2组(中度,67例),3组(重度,42例);冠心病患者104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36例);正常人64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脑卒中组及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脑卒中组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hs—CRP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冠心病组AM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AP、UAP显著升高(P〈0.01,〈0.05)。绪论:血清hs—CRP参与了心脑血管病后的炎症反应,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稳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变化。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痰瘀阻络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关托洛尔(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和66%,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4%和44%,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稳心汤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hs—CRP、DD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对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类型CHD患者共834例,其中无症状性CHD(LCHD)患者1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5例;对照组122例。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LCHD组与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组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s—CRP水平呈现AMI组〉UAP组〉SAP组趋势(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存在差异,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P〈0.001),SAP组的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0例)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和〈0.001)。以人群血浆hs—CRP水平的第90分位值3mg/L为截点,将冠心病组中行冠脉造影的对象分为低hs—CRP水平组和高hs—CRP水平组,可见后者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例数(n=36)显著多于前者(n=17)(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黄伟春  袁仁鲜 《内科》2008,3(3):355-356
目的研究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86例分成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正常对照组80例。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CR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卜云涛  边波  万征 《山东医药》2011,51(29):7-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围术期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UAP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PCI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院和出院时的血浆ADMA、hs-CRP浓度。结果两组入院时血浆ADMA和hs-CR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CI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1);血浆ADMA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870,P=0.000)。结论UAP患者行PCI治疗能尽早有效地控制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和促进内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脉综合征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5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46例(AMI组),另选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和门诊体检健康人5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36例,Ⅱ级41例,Ⅲ级患者58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度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水平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徐志伟  刘伏元 《山东医药》2011,51(49):49-50
目的探讨Slox-1、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Slox-1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lox-1、hs—CRP、cTNI、CK—MB水平。结果AMI组和UA组外周血清Slox-1、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Slox-1与hs—CRP呈正相关(r=0.364,P〈0.01)。结论ACS患者中血清Slox-1水平明显升高,Slox-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参与了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林进洪 《山东医药》2009,49(50):40-4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和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血脂和心肌酶。结果血清hs.CRP水平UAP组、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460),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50,P〈0.05),与CK、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3、0.51,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升高,可作为诊断ACS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处纳入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测定血脂、血糖、hs—CRP及Hcy,据冠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积分法将UA患者分组,评价hs—CRP及Hcy与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UA患者hs—CRP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混杂因素矫正后分析hs—CRP及Hcy与UA的关系时,hs—CRP与UA相关(p〈0.05);hs—CRP及Hcy与UA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cy和hs—CRP表达增加;(2)hs—CRP可能是UA的独立危险因素;(3)Hcy和hs—CRP增高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张继红 《内科》2012,7(6):596-59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关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及6个月后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98,P=0.0042);心电图疗效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48,P=0.007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降低hs-CRP、IL-6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韦小莉 《山东医药》2010,50(11):70-71
目的探讨血糖、白细胞计数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94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其中普通型34例,发热重型60例。于入院时和治疗3d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全血白细胞计数和hs—CRP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人院时观察组hs—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s-CRP阳性(〉3mg/g)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阳性(〉12×10^9/L)率(P〈0.05);其中重型患儿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普通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3d后观察组hs-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重型患儿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病情严重程度与空腹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s-CRP可作为手足口病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的敏感指标,而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