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冯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2-1843
目的探讨双联法便隐血快速诊断层析试纸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分析这种试剂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正常人粪便分别和人血红细胞、熟牛肉、新鲜蔬菜、硫酸亚铁片和动物血配制一定浓度标本,用双联法便隐血快速诊断条做试验并进行对比。结果可引起化学法假阳性的牛肉、新鲜蔬菜、硫酸亚铁片和动物血通过免疫胶体金法排除假阳性,提高了便隐血检出的特异性和准确度。结论免疫胶体金法试纸异种动物血及化学法常见的干扰物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便隐血试验邻联甲苯胺法与胶体金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61-1461
大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也有其局限性,粪便隐血持续阳性与偶尔一两次阳性的意义完全不同。本文对社区退休职工体检大便隐血试验500例用邻联甲苯胺法和胶体金法进行比较。由于邻联甲苯胺法受饮食、一些化学药品、铁剂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用胶体金法以试纸条一步法检测大便隐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胃呕吐物隐血金标法检测假阴性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血实验在经历了几代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的化学方法后 ,推广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金标 (酶法 )已为检验医学界达成共识。几年来我院在选用北京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消保康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作便隐血时 ,深感其快捷方便高效可靠。同时也发现在做胃呕吐物隐血时出现假阴性 (镜检有大量红细胞 ,用尿分析仪试纸条做 +,联苯胺法 +)经翻阅有关资料 ,现对其产生原因浅析如下。1 原因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法 (简称金标法 )是一个高效灵敏的三明治夹心免疫检测方法 ,采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 ,特异性针对粪便中的人血红蛋白 ,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常用隐血试验检测方法测定粪隐血,以便寻求最方便、快捷及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用联苯胺法、单克隆胶体金法对103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患者联苯胺法阳性43例,胶体金法阳性36例;胶体金法36例阳性中,联苯胺法阳性25例。采用联苯胺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1.75%(43/103),明显高于胶体金法34.95%(36/103)。结论:联苯胺法敏感性较好。但易受饮食影响,而使假阳性较高;单克隆胶体金法对粪便隐血试验有无可比拟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是一种实用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粪便隐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学显色法和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准确性的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黄河中心医院325例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08例(A组),下消化道出血77例(B组),无消化道疾病的常规粪便样本140例(C组)。比较三组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粪便隐血的筛检效率,以及两种隐血试验检测人全血血红蛋白(Hb)灵敏度差异。结果化学显色法在A组和C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胶体金免疫法(P<0.05),在B组中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胶体金免疫法(P<0.05);化学显色法及胶体金免疫法对粪便隐血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3.78%、82.16%,特异度为89.29%、97.86%,准确率为86.15%、88.92%,阳性预测值为91.18%、98.06%,阴性预测值为80.65%、80.59%,Kappa值为0.721、0.780;化学显色法的灵敏度为10μg/mL,胶体金免疫法的灵敏度为0.1μg/mL,Hb浓度>1 000μg/mL时胶体金免疫法灵敏度下降。结论化学显色法检测和胶体金免疫法对于消化道不同出血位置的检测具有各自优势,可结合两种检测方法对粪便隐血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胶体金法与化学法测定隐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克隆胶体金法与化学法测定粪便和胃引流物隐血。方法:将38例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柏油"样粪便和16份经镜检证实含红细胞的胃引流物标本分别用胶体金试纸、邻联甲苯胺和四甲基联苯胺尿隐血试纸测试其是否含有隐血。结果:测试38例"柏油"样粪便标本,胶体金试纸阳性率为60.5%,邻联甲苯胺和尿隐血试纸均为100%;测试16份含红细胞的胃引流物标本,胶体金试纸阳性率为68.8%,邻联甲苯胺为100%,尿隐血试为81.3%。结论:高浓度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被酸、碱化的标本和痰液等含大分子蛋白标本使胶体金法测定隐血的灵敏度下降,不适宜的pH可使该法特异性降低,而化学法所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粪便隐血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便隐血试验不同方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局限性。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法和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对 72份粪便标本进行对照实验 ,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法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过氧化物酶试纸法作粪便隐血试验 ,特异性较差 ,受众多食物因素的影响 ,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作粪便隐血试验 ,特异性高 ,但不适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检验 ,且目前的商品试剂不提供肉眼判读的半定量的标准色板 ,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 做粪便隐血实验 ,如采用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检测必须排除食物因素的影响 ,否则将出现假阳性。而采用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法进行检测 ,上消化道出血的假阴性结果应引起重视和注意 ,并应根据每批试剂制作肉眼判读的半定量标准色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粪潜血二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和应用。方法用邻联甲苯胺和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分别检测200例粪标本进行对照实验并分析。结果二者一致性符合率为90%。结论化学法灵敏度、特异性较胶体金法低,受饮食影响因素大,胶体金法有假阴性,故建议二者结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胶体金试纸条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评价,探讨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期提高HBsAg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同时检测400份血清标本中的HBsAg,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阳性的2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法高.结论 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均为测定HBsAg的可靠方法.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但灵敏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便隐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免疫胶体金与尿血试纸的传统化学法对照检测。结果免疫胶体金法测定的隐血阳性率达100%。结论胶体金法的免疫特异性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其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试纸条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E)法检测HBsAg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E法检测500例病人血标本HBsAg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ELISE法灵敏度高于胶体金试纸条法。结论:胶体金试纸条法与ELISE法均为检测HBsAg的有效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法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可用于快速检查,并可与ELISE法相互验证,ELISE法适于检验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讨论不同方法的优劣并探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比评价胶体金检测试纸法与邻联甲苯胺化学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抗Vitc干扰性,同时使用两法分别对163份标本进行盲测,观察阳性率。结果胶体金检测试纸法在特异性、灵敏性和抗Vitc干扰性方面均优于邻联甲苯胺化学法,胶体金检测试纸法盲测阳性率为12.3%,邻联甲苯胺化学法为38.0%,两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试纸法检测方法简单易行、特异性高、灵敏性强且抗干扰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的优选方案,但应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分析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讨论不同方法的优劣并探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比评价胶体金检测试纸法与邻联甲苯胺化学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抗VitC干扰性,同时使用两法分别对163份标本进行盲测,观察阳性率.结果 胶体金检测试纸法在特异性、灵敏性和抗VitC干扰性方面均优于邻联甲苯胺化学法,胶体金检测试纸法盲测阳性率为12.3%,邻联甲苯胺化学法为38.0%,两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检测试纸法检测方法简单易行、特异性高、灵敏性强且抗干扰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的优选方案,但应结合临床和其它检测方法综合分析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大便隐血试验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春利  刘小玲  王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36-2236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学方法中的联苯胺法和免疫学方法中的单克隆抗体法进行了比较,由于联苯胺法受饮食、一些化学药品、铁剂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用单克隆胶体金显色技术,以试纸条一步法检测大便隐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于伟  马保伦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64-2464
隐血实验在经历了几代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的化学方法后,推广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金标(酶法)已为检验医学界达成共识.几年来我院在选用北京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消保康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作便隐血时,深感其快捷方便高效可靠.同时也发现在做胃呕吐物隐血时出现假阴性(镜检有大量红细胞,用尿分析仪试纸条做+,联苯胺法+)经翻阅有关资料,现对其产生原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粪便隐血试验三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粪便隐血(OB)试验进行方法学上的筛选,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价OB试验结果。方法:分别用免疫胶体金法,隐血试纸法及联苯胺法对120例门诊怀疑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粪使及40例确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便进行检测。结果:120例门诊忠者胶体金法阳性79例,联苯胺法87例阳性,隐血试纸法53例阳性,胶体金法79例阳性中联苯胺法77例阳性,隐血试纸法74例阳性,40例确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苯胺法阳性40例,隐血试纸法阳性40例,胶体金法阳性39倒,其中标本未稀释的阳性26例,标本稀释后测得阳性13例。结论:免疫胶体金法敏感性好,可靠性高,但易出现假阴性,联苯胺法敏感性较好,但易受饮食存物影响而出现假阳性,隐血试纸法敏感性稍差,也易受饮食、药物影响而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江华  黄毅  郑晖 《海南医学》2010,21(17):103-104
目的探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与邻联甲苯胺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时采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与邻联甲苯胺法检测33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血便、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柏油样便、38例正常对照粪便,分析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的差异。结果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在33例血便中的阳性率为84.8%(28/33),低于邻联甲苯胺法的阳性率[100%(33/33)];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在36例柏油样便和38例正常对照粪便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1%(22/36)、0%(0/38),均明显低于邻联甲苯胺法的阳性率[100%(36/36)、23.7%(9/38)](P〈0.01)。结论邻联甲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敏感性高,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不受饮食限制,特异性高,但在敏感性上不如邻联甲苯胺法,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保证临床粪便隐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章小军  丁晓美 《中外医疗》2010,29(12):168-168
目的探究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36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作倍比稀释,观察2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2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结论2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迅速、准确地测定人体粪便隐血,对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出血有着重要意义。现介绍粪便隐血试纸法(简称试纸法)与联邻甲苯胶法响称联苯胺法)比较,为隐血试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1材料及方法1.1试剂试纸法是单克隆隐血试纸。联苯胶法是:①1%联邻甲苯胺冰醋酸溶液。②3%过氧化  相似文献   

20.
朱华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5):127-128
目的 探究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36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作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 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 结论两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