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永久性心脏起搏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本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张芳  尚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01-7902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使命。笔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2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总结种类,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3例,起搏器切口裂开1例,电极脱位或微脱位3例,电极断裂2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源性晕厥1例,电池耗竭导致心室停搏2例。结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种类的认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友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及医患纠纷。[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惊恐障碍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2岁。因反复头晕、黑朦2 a,晕厥1次入院。查体:BP 108/60 mm Hg,神清,心界不大,HR 37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0次/min),心脏超声示心内结构正常。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单腔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5.
86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发生电极移位3例、电极折断1例,囊袋内积血和血肿2例、起搏器综合征4例、感知障碍3例、感染2例。通过细致地护理,并发症均及时得到处理。按时对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随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男,73岁。因间断头晕2 d,加重4 h入院。ECG:Ⅲ度AVB,RBBB,Ⅱ、Ⅲ、aVF Q波。心电监测显示:心室率22次/min左右,最长R-R间期大于8 s。入院3 h经左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脉宽1 ms,起搏阈值1 V,输出电压5 V,R波高度12 mV,感知灵敏度5 mV。次日心电监测可见起搏信号规律出现,60次/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这一异物埋置于体内,为有创性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与植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与炎症有关的并发症;与电极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1 与植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1 气胸和血气胸 常发生于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放置电极导线。穿刺过程中误穿破同侧肺尖,引发气胸,同时误穿血管和肺尖则可致血气胸。气胸和血气胸可发生于穿刺即刻或术后24~48h,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和不能解释的低血压。10%以下的气胸一般不需胸腔穿刺,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脑血管造影中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和减少脑血管造影并发症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7例脑血管造影假性动脉瘤0例,造影剂过敏0例,动脉夹层0例,穿刺点皮下血肿1例,局部疼痛1例,血管痉挛1例,无术中脑出血情况,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致,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起搏器在临床的不断应用,起搏器功能的开发越来越趋于生理性起搏,越来越多的患者得益于起搏器的治疗。对我院2002年来62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共对62例病人进行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男性35例(56  相似文献   

10.
永久心脏起搏器8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2008—03/2009—03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82例实施了个性护理措施,均术后恢复好,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例] 女,68岁.因病窦综合征入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 模式)置入术.术中选用Medtronic Kappa 700DR型起搏器,常规由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心室及心房电极至右室心尖部及右心耳处.测试电极参数为:心室阈值0.4 V,阻抗698 Ω,R波振幅8.6 mV;心房阈值0.5 V,阻抗628 Ω,P波振幅2.6 mV.电极参数正常,提示电极位置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性检查,存在并发症的风险。2004-10-2006-11行全脑血管造影术477例,对其中出现并发症23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手术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如缓慢性心律失常、电极移位、囊袋感染、囊袋血肿、起搏器故障等。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掌握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或减少其危害。本文就起搏器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发生原因、预防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雪玲  陈炜  任利辉  陈策 《临床荟萃》2008,23(13):916-918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远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401例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死亡91例,病死率22.7%;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心力衰竭30例(7.5%)、脑卒中17例(4.2%)和心源性猝死16例(4.0%);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心脏扩大和单腔心室(VVI)起搏方式与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死亡原因有关。此外,心力衰竭死亡的相关因素还有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Cum%VP)>40%以及术前存在房室传导阻滞(AVB)(P<0.05);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因素还有冠心病史和术前发生过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P<0.05);而脑卒中死亡则与术前脑血管病史和心房纤颤(AF)有关(P<0.05);各死亡组在年龄、性别的分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远期死亡原因的前3位依次是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源性猝死,并分别与VVI起搏方式、Cum%VP、术前存在心脏扩大、AVB、VT、VF、AF以及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向红  刘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99-2699
我院心肾内科2009-01-2010-09对10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通过系统化护理,术后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缓慢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因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72例,本文回顾分析其中26例间歇发作性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应采取的治疗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7~93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17.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分。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1一般资料 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 28人,占总数的 65%。其中列为最需要 9人,占 21%。将“了解…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近2a来ICU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6例,女30例;早产儿51例,足月儿25例;使用呼吸机日龄〈1d为45例,〈3d为15例,〈7d为10例,〉7d为6例。原发疾病有:肺透明膜病38例,重度窒息及并发症15例,感染性肺炎6例,反复呼吸暂停5例,肺出血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外科手术2例。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并发症1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01~2005—12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并发症189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56~89(平均74、9)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后后尿道狭窄5例,其余均为前列腺增生肥大未做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最短2个月~3a,平均19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观察起搏器各项参数的优化对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05~2005-03收治的18例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M edtron ic SD 303双腔起搏器,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2次,通过起搏器参数的优化观察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以及模式转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8例房颤消失,10例仍有阵发性房颤,房颤负荷(43.2±17.5)m in,模式转换次数(212±26)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为(73.3±13.7)%、(84.3±15.2)%,改变起搏器参数(降低最低起搏频率,延长起搏及感知的房室传导时间,缩短PVARP)后3个月(术后6个月)。房颤负荷明显减低至(13.6±11.2)m in,模式转换次数降至(94±17)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降低为(31.8±16.3)%、(47.2±15.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可抑制房颤的发生,但过多的心房及心室起搏可诱发房颤,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减少起搏比例可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