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ELISA与RPR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血站系统筛查梅毒螺旋体的试验方法多采用非特异性血清试验(TRUST或RPR法),其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采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献血员进行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利于提高输血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梅毒螺旋体是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中国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优化组合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38例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SYP)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0799例住院患者梅毒筛查、确认试验结果.方法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查,阳性结果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 20799例住院患者中115例RPR筛查阳性,94例TPPA阳性,RPP平均检出率为5.53‰,TPPA平均检出率为4.52‰,两者符合率平均为81.74%.结论 因为梅毒筛查、确认试验方法较多,且各种试验均存在方法学上差异,为满足临床需要,应考虑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梅毒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的危害,许多无症状的感染者更容易被忽视。为了及时诊断梅毒患者,减少医疗纠纷隐患,绝大多数医院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常规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查。笔者对本院137例住院患者梅毒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对5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IPPT),对5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4者最多62例(23.6%),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32者最多77例(31.0%),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16者最多13例(33.3%)。5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输血前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在老年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2日阜阳市人民医院输血前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的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830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复查,两者均阳性判为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并对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8303例老年患者血清中,TP抗体阳性者109例,阳性率为1.31%;男性组阳性率(1.70%)明显高于女性组(0.85%),90~99岁组阳性率(10.17%)明显高于其他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阳性率为39.45%,有38例滴度小于1∶8。随机抽取50例 T P抗体阳性样本,经 T P‐WB‐IgG确认,阳性符合率为70.0%,其TP‐WB‐IgM的阳性率为4.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 TP抗体阳性率高龄组高于低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多数为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13168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调查其中老年人的假阳性率。方法2002年1月 ̄2004年12月住院患者13168例,晨空腹静脉采血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形卡片试验(RPR)初筛,阳性者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RPR抗体滴度。结果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1.18%,02年阳性率1.24%,03年1.19%,04年1.16%,年阳性率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阳性率2.05%,女性1.06%,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20 ̄39岁阳性率0.89%,占阳性总例数的47.10%。≥60岁以上阳性率3.11%,其中TPPA生物学假阳性率(BFP)37.21%,BFP标本RPR滴度均<1:4。结论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稳中有降;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梅毒患者多为青壮年;老年人梅毒血清学试验易见假阳性;TPPA可出现BFP,辅以RPR滴度测定可辨别BF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孕妇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了解本地区孕妇感染情况,探讨产前检测梅毒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1715例孕妇产前梅毒感染阳性率为3.26%.结论 孕妇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郭小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3):1793-1795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 )的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50011例住院患者的抗T P检测资料。结果50011例受检者抗 T P总阳性1360例,阳性率2.72%,其中男阳性率为3.22%(719例),女阳性率为2.32%(6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 T P以新生儿、大于或等于80岁和40~<6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67%、3.62%和3.24%。抗T P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手术科室,共916例(67.35%),其中以普外科抗T P阳性检出率最高,占20.51%;非手术科室共444例(32.65%)。抗T P阳性患者中,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效价阳性者520例(38.24%)。结论梅毒感染形势严峻,常规检测住院患者抗 TP对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不典型二期梅毒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组织病理学在不典型二期梅毒诊断中的作用 ,对我市几家医院和我院首诊误诊为其它皮肤病的不典型二期梅毒1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10例。年龄 2 1~ 6 3岁 ,其中 2 1~ 4 0岁 3例 ,4 0~ 5 0岁 6例 ,5 0~ 6 0岁 4例 ,6 0岁以上 1例。已婚 12例 ,未婚 2例。 4例为婚外性传染 ,其它为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染。病程 10 d~ 4个月。本组有外阴溃疡史 2例。 1斑疹或斑丘疹型 :共 6例 ,皮损分布以躯干为甚。有掌跖红斑 ,为首诊 2周后出现 1例。 2丘疹鳞屑型 :共 8例 ,躯干、四肢弥漫分布。多形皮疹 1例 ,表现为颈、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笔者对郑州市621881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已治隐性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过驱梅治疗但 RPR持续阳性 2 a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是否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方法 :对 2 5例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6 4 %蛋白升高、36 %葡萄糖升高 ;2 8%患者脑脊液存在梅毒抗体 ,其中VDRL、FTA- Abs、TPHA阳性者分别为 :1、2、7例 ,3种方法检出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本组患者部分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 ,可能是梅毒患者治疗困难 ,RPR持续阳性的原因之一。以 VDRL阳性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唯一诊断标准 ,大部分患者将被漏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 [1 ]。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尤其多样化和不典型 ,极易造成误诊、漏诊 [2 ]。自 1996年以来 ,我科共诊治梅毒 18例 ,其中二期梅毒在外院误诊 6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7~ 6 1岁 ,平均 37.2岁。除 1例仅有输血史外 ,其余均有不洁性交史。临床表现各异 ,有红斑、丘疹、鳞屑、脓疱、结节等皮损。来院前曾分别被诊断为玫瑰糠疹、银屑病、手癣、肛门湿疹、肉芽肿、疖肿等。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 ,皮疹反复发生。误诊时间为 2 d~ 1a。本组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 (TRUST滴度 1∶ 4~ 1∶ …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