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阳霞  陈新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8-1068
面部手术多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而术中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牢固,直接关系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在手术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消毒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的影响,常把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弄湿,失去粘性,使管道不能牢固固定。笔者采用2块一次性粘贴手术巾粘贴,固定气管导管,有效解决了上述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华伦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56-1056
我院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在插管后一般用胶布固定导管。由于许多患者对胶布过敏,使气管插管后无法固定气管导管。我院于2010年1月始,用自制的手术薄膜固定气管导管,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管导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国 《新医学》2006,37(4):254-254
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或全身麻醉手术中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一般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在口腔内.但这种固定方式不太牢固,病人很容易自行将导管拔出,而且受病人汗液或口腔分泌物的浸润,胶布容易松动,气管导管易向口腔内滑落或向外脱出.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1月,经口气管插管98例患者,均采用胶布固定10例出现导管意外脱出,17例出现导管向口腔内滑落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这些情况对病人是十分危险的.自2003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大连产气管导管固定器于62例需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法预防颌面部手术患者鼻部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0例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间≥4 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胶布在鼻背固定气管导管,并在导管末端与螺纹管衔接处用厚层纱布包裹;实验组在固定导管前先用美皮康敷贴包裹气管导管弯曲处1圈,然后按对照组方法固定导管。比较手术结束至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鼻部术后Ⅰ期压疮发生率为4.7%,实验组患者未发生压疮,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美皮康敷贴改进气管导管固定法,能有效预防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4 h颌面部手术患者鼻部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大多在头颅,切口离眼睛、耳朵、气管导管固定胶带较近,消毒液、血液、冲洗液等很容易流进眼内、耳内,而引起黏膜损伤或感染;同时也易浸湿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增加导管滑脱的危险。为了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医疗安全,将透明医用薄膜用于下列保护、固定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收集内包装完整的医用透明薄膜,放置于清洁干燥处,便于头颅手术前用。  相似文献   

6.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中秋 《华西医学》1994,9(4):455-455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初步体会申中秋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常需经鼻气管内插管,目的是执大术野,方便手术操作,利于气管导管固定。遇头颈后仰受限、张口困难者,还需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但该法常存在导管就位困难、咽部出...  相似文献   

7.
经口腔全麻插管是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插管成功后,气管导管、牙垫常选用胶布固定,以防气管导管、牙垫移位而发生意外。临床上多采用2条胶布4头固定法。但因固定、拆除复杂费时,有些胶布过敏者更不宜使用。我科采用绷带固定气管导管的方法用于200例患者,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实施临床麻醉、急救复苏、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导管固定良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保证[1].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固定气管导管的方法是通过传统的一次性牙垫将气管导管用胶带进行捆绑固定,然后固定在患者的两侧面颊上,但由于该牙垫设计上的缺陷,唇上较短、唇下长,单人操作麻烦,往往需要双人配合,且稳固性差,在临床麻醉和急危重患者抢救中容易造成导管移位、牙垫松脱、口腔黏膜破损,严重者气管导管脱出.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都会出现严重意外,直接影响麻醉手术或抢救的继续进行,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故本院自行开发研制了改良式一次性牙垫(专利号:ZL 2009 2 0281301.0),克服了传统牙垫的缺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穿刺/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现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1导(套)管位置管理1.1气管插管检查气管插管的方法:①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②观察。双侧胸部膨胀一致,证明插管在气管内;气管插管内有冷凝湿化气,证明插管在气管内。③潮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当无ETCO2波形或呼出气CO2<5 mmHg时,表明插管位于食道。④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观察SpO2升高者,表明插管在气管内。⑤胸片:插管尖端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 cm,此为金标准。妥善固定好插管:固定方法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剪一条35 cm×2 cm的胶布,从其一端中间剪开至32 cm处,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注意选择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防止患者双牙咬合时,将导管咬扁,护士要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时发现导管滑入...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麻醉呼吸机进行抢救、治疗或麻醉手术时,常常因螺纹管没有固定支架而受其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气管导管牵拉而受压迫、扭曲、移位,甚至将气管内导管拖出气管或使螺纹管衔接处脱节,扭折致供氧通气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面罩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气管切开患者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易使患者不舒适甚至影响自主呼吸;当患者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鼻导管易脱出.为此,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道交换导管在头颈部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时,麻醉医生将气道交换导管通过螺纹管直角接头处的开孔置入气管导管内;固定气道交换导管的位置不变将气管导管与螺纹管直角接头向外移动。手术医生撑开气管壁同时见到气道交换导管后,置入金属气管切开套管,将5.0#或4.5#气管导管与金属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出现连续稳定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2)波形后,将气道交换导管、螺纹管直角接头及气管导管一并移除。自气管切开开始(T_0),每隔5 min(T_1-T_3)记录一次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气管切开期间患者的反应和咳嗽情况评估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由气管内插管向气管切开的转换。与T_0相比,T_1~T_3时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1~T_2时HR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3时HR出现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整个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试验中86.67%的患者面部表情无反应,10%的患者有轻微反应,3.33%的患者出现鬼脸表情,但未出现反射性头部运动等严重非预期反应;76.67%患者气管切开期间未出现咳嗽反射,20%的患者出现轻度咳嗽,3.33%的患者出现中度咳嗽反射,但无重度咳嗽反射的发生。30例患者无因创面渗血严重或吻合血管意外而需要二次手术。结论气道交换导管能够有效地保障困难气道患者由气管内插管向气管切开转换时的气道安全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上海护理》2013,13(6):57-59
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一般分为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但颌面部位手术为了不影响外科医师的操作,通常会采用经鼻腔插管.鼻腔插管固定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医用胶布潮湿后易失去粘性,因而存在气管异位或改变患者体位时牵拉气管导管造成鼻腔黏膜的损伤.传统固定方法只能起到简单固定作用,不能降低对鼻导管的压力,造成不易观察到的导管弯折,不利于气道管理,甚至因气管导管的活动度影响了手术医师操作视野,长时间手术时尤为明显.关键词:头带固定鼻插管;口腔科手术;应用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57-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口盲插气管导管、封闭食管或气管防止反流误吸的临床应用。方法:急症饱胃手术患者,开放静脉并面罩吸氧几分钟后,自然体位经口腔插入一气管导管,至相应的气管插管深度后封闭气囊,判断导管位置,若在气管内则全麻诱导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若在食管内则用粗胃管充分吸引胃内容物,并平口唇部剪去多余部分导管用纱布封闭管腔,全麻诱导面罩给氧、气管插管后拔出食管导管、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用此方法防止反流物误吸,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手术麻醉、急救复苏、开放气道中最常用的方法,而对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是插管成功、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保证[1]。因此气管导管的固定能够保障围术期呼吸道的通畅,对于俯卧位手术患者尤其重要。由于中老年无齿患者不能有效地咬住牙垫,容易使牙垫掉人口腔中,或者用舌头将牙垫顶出口腔,造成气管插管移位。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双腔气管内导管引入胸外科手术麻醉后,胸科手术麻醉通常使用双腔气管内导管进行单肺通气。然而在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如双腔气管插管对咽部和食管压迫,机械通气相关的肺损伤、肺不张、肺炎和心功能的障碍等,影响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和预后。而在胸腔镜手术中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不使用气管插管,可以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等带来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有利于实现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Ke-Cheng Chen等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布带固定气管导管的效果,改革气管导管固定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布带固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双层一次性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的固定效果及操作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生气管导管移位者3人,无脱落,对照组发生气管导管移位者18人,脱落2人,观察组固定插管需(1.78±0.16)min,对照组需(2.12±0.18)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带固定气管导管比胶布固定更牢固,而且节约操作时间,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桂华 《护理研究》2012,26(16):1522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心肺复苏、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和开放气道中最常用的方法,气管插管脱出是机械通气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旦发生气管插管滑脱,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急性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再次插管会造成对病人的再次伤害,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所以气管插管成功后要保持气管导管在固定位置不发生移位、脱落.重要的是牢固固定.临床上气管插管成功后,经常会采用5 mL的注射器去掉乳头,或者牙垫与气管插管一起固定口腔内,外用布胶布粘贴固定,我们采用了改良口咽通气导管,带有粘贴扣的弹力绷带固定气管插管,收到满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ICU俯卧位通气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胶带法组(采用胶带固定气管插管)和托马斯导管固定器组(采用Thomas导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每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对于气管导管的影响。结果:在气管插管的固定及拆除时间、操作人员的满意程度、气管插管的移动距离及固定效果等方面,托马斯导管固定器法显著优于胶带法(PO.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能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有效减少ICU俯卧位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气管插管没有专用的气管导管管芯,更没有带氧的气管导管管芯,这样在使用气管插管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没有氧气进入,常常会导致患者缺氧而发生窒息。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有氧气管导管管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为:ZL201120135728.7),保证了气管插管时为患者的氧气供应。1材料与方法选取一根长约35cm,直径约4mm左右的硅胶导管;一根长约35cm,直径约1mm的金属导丝;金属导丝插入导管内,在导管的尾端连接根直径约细硅胶导管并使之呈""形,把金属导丝紧紧夹在中间以起到了固定作用,再用胶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