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安市农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掌握农村家庭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为政府制定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5户家庭,共计300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泰安市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分别占57.0%和27.0%);家里使用的主要燃料以电和柴为主(分别占47.7%和27.0%);家庭集中式供水覆盖率85.7%;饮水习惯以喝开水为主,占97.7%;家庭成员有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占97.7%;68.3%的家庭使用农药。52.0%的家庭污水随意排放。农村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35.3%,34.7%的厕室不清洁,53.0%的有臭味,7.7%有蝇蛆,34.3%有粪便暴露。79.7%的家庭房屋周围存在诸如猪圈、牛圈、死水池、污水沟等病媒生物孳生地,30.7%厨房有鼠迹,46.7%厨房有苍蝇,16.7%的庭院周围有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阳性率为11.7%。结论泰安市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农村家庭污水处理方面薄弱,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厕室内卫生条件较差,病媒生物密度水平较高,是今后农村家庭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居民腹泻发病的环境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2015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2个区县的800户农村家庭进行调查,收集居民基本情况、家庭饮水情况、环境卫生状况、行为习惯情况及两周内腹泻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的800户家庭中,两周内发生腹泻22户,占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庭腹泻发生的环境和行为因素包括使用非卫生厕所(OR=5.29,95%CI:2.12~13.21)、饮生水(OR=7.31,95%CI:2.94~18.21)和饭前便后不洗手(OR=3.29,95%CI:1.23~8.77)。结论应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以便有效控制农村居民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腹泻与饮水卫生、卫生习惯等之间的关系,为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居民腹泻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2018年版)》,在四川省分层随机抽取52个县共5 195户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腹泻、饮水、生活污水、垃圾、厕所及粪便处理等资料,并监测厨房内鼠类、蝇类和蟑螂密度,同时收集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资料,分析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四川省农村居民腹泻发生户数比例为4. 5%,腹泻发病率为1. 5%。厨房有无发现蟑迹OR值(95%CI)为1. 451(1. 089~1. 934),厨房有无发现苍蝇OR值(95%CI)为1. 582(1. 144~2. 187)。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发生腹泻的影响因素有:饮水习惯为其他和喝生水,生活污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排放地点为处理厂和不固定,厨房发现蟑迹、鼠迹和苍蝇,粪便排入沟塘河道。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改善环境卫生,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四川省农村家庭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的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1年在全省范围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随机抽取51个县1 020个行政村,5 083户农村家庭进行现场调查,填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格.结果 共收到信息完整的有效调查表4 902户,调查农村家庭饮用水类型井水占56.77%,自来水占25.97%;家庭饮开水占80.05%,饮生水占3.43%;90%以上的家庭有固定的垃圾丢弃地点,其中有9.26%的家庭随意丢弃垃圾;污水排放主要方式是明沟(43.39%);家庭污水主要排放地点是农田(40.74%);68.97%的家庭拥有不同形式的卫生厕所;厕所粪便处理方式以直接施肥为主(57.98%);30%的农村家庭厨房内蟑螂孳生严重;49.67%的农户家庭厨房内有鼠迹,71.42%的农户家庭厨房内有苍蝇.结论 四川省农村家庭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较低,少数农村居民饮水习惯较差;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缺乏管理;卫生厕所普及率尚低;农村家庭厨房卫生状况不佳.四川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腹泻在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村地区腹泻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19个县1 900户家庭,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分析腹泻的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农村居民腹泻两周罹患率为1.73%。影响腹泻的主要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因素有饮水习惯(RR=2.369,95%CI:1.027~5.465)、饭前便后洗手习惯(RR=4.841,95%CI:1.132~20.704)、室内卫生(RR=3.074,95%CI:1.597~5.928)和家庭使用厕所类型(RR=3.928,95%CI:2.244~6.876)。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农村居民腹泻罹患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腹泻在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村地区腹泻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县600户家庭,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泻的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结果石家庄市农村居民腹泻两周患病率为2.47%。影响腹泻的主要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因素有饮水习惯(OR=5.07,95%CI:1.77~14.52)、饭前便后洗手习惯(OR=5.97,95%CI:2.80~12.76)、家庭垃圾丢弃地点(OR=2.17,95%CI:1.13~4.16)和家庭使用厕所类型(OR=2.00,95%CI:1.10~3.66)。结论石家庄市农村居民腹泻两周患病率较高,加强健康教育,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腹泻患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了解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环境卫生水平服务。方法 按照地理、经济情况等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选取南京市浦口区和高淳区2个监测区200户家庭和每个家庭1名居民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2016 - 2019年800户调查户均为集中式供水,调查对象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39.288, P<0.001),且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r = 0.111, P = 0.002)。粪便的处理主要进入排水系统(77.50%,620/800),污水排放以管道排放为主(78.38%,627/800),其次为暗沟(21.62%,173/800)。11.13%(89/8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鼠迹,35.00%(280/8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苍蝇。结论 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已实现集中式供水,应进一步规范生活污水排放,改善农村居民卫生习惯和加强病媒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为环境卫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选吉林省9个市(州)的9个县(市),每市(州)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选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中选取5户家庭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农村居民供水方式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卫生厕所占总户厕的23.76%;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匮乏,县以及县以下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覆盖人口比例分别是34.46%和29.55%,且以县城城区人口为主占绝大部分;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占58.89%;生活污水以随意排放为主,占56.78%。家庭户饮生水率为29.11%;被调查户家庭成员在2 w内有7.78%出现腹泻症状,5.67%有腹痛症状发生,发热症状发生率为5.89%。结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匮乏,农村垃圾、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环境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2011年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环境卫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选取9个县(市),每个县抽取20个村,每村抽取5户进行调查。结果村居民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40%的调查村有专职保洁员;卫生厕所占总户厕的66.14%;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占53.33%,生活污水以随意排放为主,主要排放到坑塘。结论农村垃圾、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环境卫生状况急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农村居民腹泻在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于2015年5-10月,在泰安市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5户家庭,共计300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监测户的人口学资料、两周腹泻患病情况、饮用水类型、饮水习惯、卫生习惯等信息),厕所与粪便无害化情况(厕所类型、位置、厕室内情况、粪便处理方式等情况),生活垃圾情况(生活垃圾丢弃地点等情况),生活污水情况(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排放地点等情况),病媒生物情况(孳生地数量、有无鼠迹、苍蝇等情况)。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两周腹泻患病率为3.3%(10/300)。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在家庭厕所位置、厕室内卫生情况、家庭生活垃圾丢弃地点、家庭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房屋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情况、家庭饮水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厕所位置在室内、厕室内有蝇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居民腹泻患病率均较高。房屋周围无垃圾投放点居民腹泻患病率高于有垃圾投放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在家庭饮用水类型、家庭厕所类型、粪便处理方式、家庭生活污水排放地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家庭环境卫生,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怀柔区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由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调查点及调查户进行填表式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每个调查点村中农田土壤1份,进行土壤卫生检测。结果 56%的农村居民户将垃圾丢在箱(池)中;79%农村户的家庭污水是通过管道排放的。22%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苍蝇。房屋周围的病媒生物孳生地最多的是柴草垛和垃圾投放点。结论应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的宣传,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当作长期的、经常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环境卫生规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5个镇,每个镇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村选取5个居民户共计20个村100个居民户,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为100%,村内道路硬化率75.00%;卫生厕所覆盖率100%,村内公厕覆盖率85.00%;对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村占65.00%;农村污水排放方式以管道为主(55.00%),排放地点以河流为主(75.00%);居民厨房内蟑螂成若虫阳性率为31.00%,蟑迹阳性率27.00%,鼠迹阳性率42.00%,厨房内发现苍蝇的农户占60.00%,蚊虫容器指数25.63%;土壤蛔虫阳性率20.00%,铅、镉、铬、汞、砷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合格。结论奉贤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但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仍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13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福建省19个涉农县(市、区),采用多阶段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从19个县(市、区)各选择5个乡镇,每个乡镇4个村,每村10户,共1 900户家庭,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福建省农村居民垃圾随意倾倒率为41.10%。非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主文化程度(OR=0.72,95%CI=0.59~0.87),家庭人均年收入(OR=1.31,95%CI=1.04~1.65),家庭垃圾产生量(OR=1.54,95%CI=1.23~1.94),所在村有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OR=0.36,95%CI=0.26~0.51)及所在村是否开展环境卫生宣传(OR=0.42,95%CI=0.30~0.60)等5个变量具有显著意义,均为农户选择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的相关因素包括居民本身因素(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和所在村对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垃圾收集方式及环境卫生宣传)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家庭饮水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除烧开水以外有效的饮用水处理方法。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于2013—2014年对广西2个县的450户家庭进行调查,收集十类与农村家庭饮用水相关的指标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家庭饮用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450户农村家庭中,47.5%的家庭烧开水,35%喝桶装水,17.5%喝生水。A县喝开水率显著高于B县(χ2=9.54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烧开水的因素包括知识水平(OR=0.290,95%CI=0.097~0.865)、污水处理(OR=0.295,95%CI=0.112~0.776)、储存水(OR=0.059,95%CI=0.013~0.269)、喝开水态度(OR=0.001,95%CI=0.000~0.005)。结论农村地区用电水壶烧开水比例不高,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燃料烧水、桶装水和生水,且微生物超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云南省部分农村居民卫生习惯、庭院和室内卫生、厕所类型和厨房中病媒生物对腹泻患病的影响,为下一步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开展调查,数据经"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对数据审核后导出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 2013年共调查18 399人,441人两周内发生过腹泻,两周发病率为2.23%。厨房内发现蟑螂成若虫、饭前便后不洗手和喝生水增加腹泻患病风险;庭院卫生状况、厕所类型、厨房内是否发现鼠迹和苍蝇因素与腹泻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云南农村居民腹泻发病率较高,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卫生习惯及控制厨房蟑螂密度是控制农村居民腹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按照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选择10个镇、40个行政村(每个镇选择4个行政村)、200户家庭(每个行政村选择5户家庭)分别作为镇、村、户的监测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调查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农村生活饮用水全部为集中式供水,村内道路硬化率为100%(40/40),87.5%(35/40)的村内设有公厕;家庭卫生厕所率为100%(200/200),生活垃圾全部统一处理,72.5%(145/20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51.5%(103/200)的家庭有蟑迹,18.0%(36/200)的家庭厨房有鼠迹,39.5%(79/200)的家庭厨房有苍蝇,蚊虫容器指数为19.8%(78/394),农药使用防护率为46.6%(27/58),土壤蛔虫阳性率为5.0%(2/40),土壤中铅、铬、汞、砷、镉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合格。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和提高农民农药使用防护率,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评估兰溪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兰溪市20个行政村和100户家庭进行访谈和现场观察,对垃圾及污水处理、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病媒生物防制和土壤卫生等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95.11%的农村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55.00%的村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5.00%的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75.00%的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7.78%。19个村未展开过灭蝇、灭蚊、灭蟑和灭鼠工作;49.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苍蝇,22.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鼠迹,21.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蟑螂成若虫;37.00%的家庭周围有积水容器,其中23.00%的积水容器中发现蚊虫幼虫。20份土壤样本平均蛔虫卵数为0.26个/g,活卵个数为0个/g;土壤铅、铬含量合格率均为100.00%,镉含量合格率为30.00%。结论兰溪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存在垃圾和污水处理不规范、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病媒生物未控制及土壤镉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和农村居民卫生行为习惯,为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随机抽取10个盟市的29个旗县区共58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5户农村家庭作为监测户。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行政村内和农村家庭卫生管理情况。结果 2018—2020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由2.8%增加到8.4%。监测点道路硬化率由60.1%增加到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5,P<0.001,趋势χ2=10.002,P=0.002)。居民喝开水由96.6%增加到97.7%。饭前便后洗手率由71.4%增加到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55,P<0.001,趋势χ2=69.394,P<0.001)。垃圾丢在垃圾箱的家庭占54.6%、48.1%、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63,P<0.001)。结论 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环境整体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但仍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泰州市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为制定农村环境卫生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兴化市和姜堰区2个监测县(区),各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共调查40个监测点;每个村随机抽取5个家庭,共调查200户家庭。每个调查的乡镇随机选择初中、小学各1所,监测20所学校的卫生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结果 40个监测点均为集中式供水,90.00%的村生活垃圾为统一收集处理;采用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排水系统的占43.00%;40份土壤样品中蛔虫和蛔虫卵均未检出,铅、镉和铬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农村校园环境卫生调查显示,学校集中供水率100%,卫生厕所覆盖率100%。结论 泰州市农村地区仍存在污水不合理排放,垃圾处理、厕所卫生和病媒生物防制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赣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赣州市5个县(市),25个乡镇,10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监测,每个行政村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共100份)进行检测,每个村选取5户家庭(共500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入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病媒生物灭杀情况较差,91%的监测村未开展任何“灭四害”的工作;89.0%户的居民房屋周围有病媒生物孳生地,63.20%户的厨房内发现鼠迹,87.20%的厨房内发现苍蝇;共调查49所学校,30所学校配有卫生室,有专(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的学校48所,所有学校均未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未建学生健康档案;采样土壤pH平均为5.87±1.27,铅含量为(27.50±18.32)mg/kg,镉含量(10.14±0.142)mg/kg,铬含量(57.55±32.08)mg/kg,8%的采样点达到了污染警戒线。结论 赣州市农村病媒生物的灭杀工作以及学校卫生工作亟待加强,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