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CRF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CRF患者因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而蓄积于体内,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屏障,加剧肠源性尿毒素的合成并蓄积于血液中,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加剧CRF的病程进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靶向治疗CR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中医认为肾病及肠,从肠治肾,脾肾与CRF的发病及肠道菌群最为密切,中药以其多靶点、多效应及多成分作用于“肠-肾轴”在CRF临床治疗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可明显延缓CRF的进程,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肠道菌群和CRF的相关性,结合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和梳理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CRF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共生菌群参与调控宿主的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应答、生物拮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宿主的生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后,肠道菌群使其代谢产物更易被吸收,甚至有减毒或增毒作用,进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同时,中药也能调节肠道菌组成,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恢复肠道稳态。作者检索了近15年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肠道菌群的分类,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并对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媒介,被认为是人体的又一器官,其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近五年来,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人们对中药及其有效组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研究将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的第二个基因库,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影响人类寿命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近几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已...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检索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从不同途径参与免疫应答,提高RA的发病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均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对RA起到防治作用。从肠道菌群与RA发生的相关性及中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R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RA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并且本病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DOP的治疗,主要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且价格昂贵,有些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目前急需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由此,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中药或中西药结合已经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应用。现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因某些疾病 (如内分泌紊乱 ,肝、肾及胃肠钙吸收障碍等慢性疾病 ) ,营养不良及药物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 ,钙剂 ,活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3.
14.
15.
骨质疏松是以成骨不足、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诱发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大家公认的原因是钙的缺乏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目前,西医并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注重整体,治养并重,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我们对近年来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方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中药方剂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作用全面、适合长期服用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经典方来源于古代医书记载,疗效确切,临床上通过辨证施治,可随证对处方进行加减化裁;经验方来源于医师多年临床经验,处方组成相对固定,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适用于特定证候类型的骨质疏松症;中成药的处方、剂型固定,服用方便,可单独使用,或与化学药物配伍使用。中药方剂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有许多不足,应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内经》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泻之,水郁折之”的治法,其中尤以“木郁达之”更具临床意义。汉唐以来,许多医家沿袭《内经》经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百合病、妇人脏躁等病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以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治疗,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至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气血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