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滌痰祛瘀汤配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根据中医诊断标准,确诊为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60例患者按序贯试验方法均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滌痰祛瘀汤配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组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P0.01。结论采用滌痰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相对于单纯针灸治疗,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中风痰阻络型中风是临床较常见的类型之一.1999年3月-2002年3月,笔者共观察治疗12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化痰祛瘀法中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耳鸣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均为痰瘀阻络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化痰祛瘀法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电测听值情况,总体疗效以及在各耳鸣病情程度上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电测听值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电测听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t=63.395、t=26.622,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电测听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11.205,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27,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对照组(Z=﹣3.442,P0.05);两组在轻度和中度耳鸣上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重度耳鸣上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化痰祛瘀法中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耳鸣有助于改善患者电测听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重度耳鸣患者。  相似文献   

4.
中风一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四高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其防治的研究十分重要.针刺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患者的功能恢复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据统计,近年来我科住院中风病人中辨证为风痰阻络型者居首位,在采用传统熄风化痰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观察与探索,我们根据其证候特征、病机转化及涉及的脏腑等特点,采用理气化痰法治疗,经对60例病人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等的比较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淑惠 《北京中医》2000,19(3):43-44
中风一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四高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其防治的研究十分重要.针刺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患者的功能恢复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据统计,近年来我科住院中风病人中辨证为风痰阻络型者居首位,在采用传统熄风化痰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观察与探索,我们根据其证候特征、病机转化及涉及的脏腑等特点,采用理气化痰法治疗,经对60例病人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等的比较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1974年2月~1984年12月,我院门诊使用自拟祛瘀通脉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26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6例中,男性60例,女性66例;年龄小于30岁者3例,40岁2例,41~50岁12例,51~60岁30例,61~70岁51例,71~80岁25例,81~85岁3例。最小者27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1.9岁;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治疗。病程:最短者一天,最长者三年,3个月以内者95例,3个月以上者31例。职业及发病时间:农民38例,工人32例,家庭妇女42例,干部14例。在劳动中发病者91  相似文献   

8.
白艳杰 《新中医》2011,(12):24-25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化瘀通脉汤辨证治疗,1周为1疗程,3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44.8%,总有效率为91.4%,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化瘀通脉汤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①头针治疗②体针治疗③结合中药,以涤痰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结论: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李小红  王瑞生 《新中医》2021,53(17):75-7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饮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期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2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饮。比较2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炎性因子(Lp-PLA2、IL-1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TC、TG、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血清Lp-PLA2、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2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常规疗法联合化痰通络饮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期中风可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脂代谢,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可作为中医药辅助治疗中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涤痰祛瘀汤治疗脑震荡后遗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以涤痰祛瘀汤为主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现将门诊、病房记录比较完整的20例(均经西医确诊为脑震荡后遗症),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20例均有头痛头晕。其中记忆力明显减退者4例;步履艰难者2例;惊恐或忧郁喜静,注意力涣散者6例;多梦易惊,失眠者4例;言无伦次,兴奋性躁动不安,大小便不能自约者4例。20~30岁4例,40~50岁12例,50~55岁4例。均系男性。涤痰祛瘀汤(自拟方):青礞石15克天竺黄10克石菖蒲15克僵蚕10克川芎3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赤芍20克丹参30克加减:头痛严重者加全蝎、地龙各6克,蜈  相似文献   

12.
多针浅刺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属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多针浅刺法配合虫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评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肌力、语言状况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多针浅刺法配合虫藤饮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患者上下肢肌力,改善患者语言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附导痰汤。2组均以14 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9.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按时完成了研究,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依从性。结论: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刘洁  王宝亮  徐晓妍 《新中医》2019,51(3):114-116
目的:观察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涤痰通络汤。评估2组临床总体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7、14、28天及对照组治疗14、28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14、28天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7、14、28天,2组mR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8天,观察组mRS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偏身瘫痪、肢体麻木、失言失语及面色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偏身瘫痪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涤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全忠  汤锐  李坤 《光明中医》2023,(12):2252-2255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瑞昌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筛选64例,使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和化痰通络汤治疗,治疗组于上述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和言语謇涩中医症状积分、NIHSS和mRS评分以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可改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杨士杰 《新中医》2023,55(5):91-94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AI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形成时间(K)、血凝块绝对强度(MA值)],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AIS,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患者共62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时间4周。结果:短期疗效分析,两组电测听值总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长期转归3个月及干预后半年,两组电测听值分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短期疗效分析,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长期转归治疗后3个月及干预后半年,化痰祛瘀法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两组间耳鸣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组和对照组短期干预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均有效,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组对中长期转归优势明显,对临床症状及电测听结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症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我院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收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针刺治疗,取风池、风府、哑门、廉泉为主穴。治疗组60例口服中风胶囊,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BI)、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吞咽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增高(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BI评分增高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中风胶囊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男,56岁。1979年6月1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7天,因激怒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失语、牙关紧闭,痰涎壅盛,面色青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送自贡市某某医院治疗,住院23天,无大好转而出院。两天前复因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而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烟酒嗜好,患高血压已十年。查体:急性重病容,被动体位,失语,神识昏蒙,两目无神,消瘦,四肢厥冷,阵发性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二便失禁,脉沉滑。舌质光红、溃烂。拟诊:中风闭证。证属肝肾亏损,心脾不足,痰湿内蕴,风痰内结,上蒙清窍。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己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文献调研,就我国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临床常见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发病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