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3.
从临床经络现象谈经络实质刘言寿(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固原756000)图书分类号R224-02关键词经络现象文献经络学说是中医针灸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络实质的研讨必然成为举世瞩目的课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从经络的组织形态学、生...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厥气”之名出自《黄帝内经》,是一种从肝肾逆上的内生邪气,其有寒热之分,且稽留日久易生痰饮、瘀血而成积聚之候。心为君主之官,处胸膈之上,而“厥气”具上逆之性,故心易受其犯,引起心胀、心痛、不寐、噫气等心系疾病。针对“厥气”为病,治疗可以祛邪疏利为主,同时辨别“厥气”寒热,临证时慎用攻下、兼顾补益。热厥心痛急用金铃子散,后予枳术丸;寒厥心痛予术附汤、乌头赤石脂丸等大热之剂。心胀予离照汤化裁;不寐予半夏秫米汤合桂枝汤加减;噫气当以旋覆代赭汤治之,若噫气见于心痹,还应结合痹之本邪,并根据风、寒、湿邪气夹杂的不同选用不同方剂,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桃红饮、苓桂剂等。  相似文献   

7.
小议“厥”     
厥,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内经》,如寒厥、热厥、气厥、火厥、暴厥、尸厥、煎厥、薄厥、痿厥、阳厥、风厥、厥逆、厥腰痛、厥心痛、噘头痛、还有六经之厥和六经之厥逆等等,约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8.
历代中医界对于经络的实质问题争论很多,各执己见,至今仍是中医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对经络实质问题,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设想,并做一粗浅探讨。但由于水平所限,谬误之处,请同道提出批评指正。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所见,认为:“经络”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或曰:“经络”的实质是为“气”。故此,为了揭开“经络”的秘密。必须首先从“气”谈起。“气”的实质是什么呢?气在古代时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认为气是构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寒温统一的角度,在理论上探讨了厥,少阴病与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之闭证、脱证和内闭外脱证的病理基础和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厥、少阴病与现代医学之休克的相关性问题。在实践上,从寒温厥、少阴病的角度,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中医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卜××,女,28岁。患者于一九八○年五月十二日,因爱人骤病身亡,日夜悲哭不止,次日突然悲哭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四肢逆冷,急送来医院急诊。经西医抢救,人事稍知,但神糊不语,转来中医治疗。症见神志模糊,呼叫不语,手足欠温,诊脉沉弦。病由肝气逆乱,上壅心胸,蒙蔽神识,而致气厥昏倒。亟予解郁开窍,疏肝行气之法,用五磨饮子加味。处方:石菖蒲9克、广郁金9克,远志9克、檀香5克、广木香5克、沉香5克、台乌药9克、花槟榔5克、炒枳实9克、制香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厥阴篇“蚘厥”证,不少注家约皆被“厥”字印定眼目,以为蚘厥者,蚘虫所致之厥逆也。如喻昌曰:“蚘厥则时厥时烦……”,程知曰:“蚘厥者:手足冷而吐蚘……”。近人则多以腹痛、吐蛔、厥逆作解,而径言虫蚘厥与现代医学所称之胆道蛔虫病相类似。然余临证四十余年间,尝见数例蚘厥,患者既不腹痛吐蛔,亦不厥逆,却与《伤寒论》338条原文所述蚘厥“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之特征性证候若合符节。如患儿江某某,女,一岁半,麻疹靥后阵阵心烦,初以为麻后余热,予养阴清心之剂罔效,而烦躁益频。患儿每见家人进餐(甚至闻碗筷声)即索食,甫入口,烦躁顿作,摔碗抛匙,不容制  相似文献   

12.
“煎厥”一词,在《素问》中两处提及。《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以下简称“前者”)。另《脉解篇》曰:“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为煎厥”。(以下简称“后者”)二者名同实异,宜细甄析。一、发病机理迥异前者多由烦劳损伤,虚阳亢盛,肝肾阴精亏损所致,病位不惟在肝还涉及到肾。如遇炎夏季节,长期感受暑热,使体内阳气愈张,煎熬津液,更易导致前者  相似文献   

13.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 ,这是中医经络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但从解剖学的角度上看 ,人体除血管外 ,并不存在另外一种可以运行血液的通路。因此有人认为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实属荒谬之言 ,也有人因此否定经络的存在。笔者认为若不能从理论和临床上说明“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这一观点的科学性 ,经络学说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如果仅仅把经络解释成是古人对血管的肤浅认识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实际上对经络与血管的问题 ,古人早在《内经》中就有了经络和血脉之区分 ,而且也了解了心与血脉的关系。如《素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内经》的营卫理论以及经络理论,阐释营卫的生成运行与睡眠的关系,论述经络失调导致营卫失常对睡眠的影响,分析五脏经络失调影响睡眠,提出营卫-经络-睡眠轴的观点,为睡眠疾患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经筋治痛谈经络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ong BQ  Li CR  Huang FY  Zhang SJ  Xue LG 《中国针灸》2011,31(8):711-713
通过对<足臂十一脉><阴阳十一脉><灵枢·经脉>及<灵柩·经筋>中对经脉、经筋的排序、属络脏腑、循行方向、衔接及主治疾病等的分析比较,发现古代针灸治疗的病症大都源于经筋病症.国家现有的标准腧穴中有62.59%的腧穴贴近经筋痛点,诠释了循经筋痛点是早期腧穴的源头.故而总结出经筋与经脉的关系是"一源二歧"的同胞,这为更好地认识经络起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韦彦之 《国医论坛》2000,15(2):25-26
中医理论认为,“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的产生、收藏和输布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中精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不仅产生天癸,延续生命,促进生长生育,完成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而且通过气化作用,主水纳气,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相似文献   

17.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但是“得气”的实质,“得气”与经络实质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忠华 《河南中医》2013,33(6):827-829
经络的实质是原始的物质能量通路,但经络实质的研究由于受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深度的限制,一直没能在解剖学上找到证据.由于科学性的缺失而引起对经络实质及价值的动摇甚至否定是目前经络研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天人相应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已经把“象思维”的应用贯穿其中,应用“象思维”,从人体角度(即从神经系统自身结构的进化去看经络)和社会角度(即从“路”的角度去看经络)探讨经络实质,发现人类自身神经系统的进化及人与社会不同形态下所包含的结构单位的相似性,证实“象思维”及天人相应理论在自然及社会探索过程中具有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9-10
厥热胜复不是寒和热的交替。从温病学的角度来看,热厥在下焦温病,当属逆传心包并肝风内动证;在中焦温病,属《温病条辨》所说的阳明温病。面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之证,温病疫痢热毒炽盛于阳明,病并于厥阴而见昏谵痉,即厥热利并见,与之完全相等;在下焦温病,属邪在阳明久羁,伤及少阴肾水,少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引动厥阴肝风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