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85例作为干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连续6周的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lf-dfficacy for managing a chronic disease scale, SEMCD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和SEMC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34.618,P<0.001;F组间=124.195,P<0.001;F组间=32.234,P<0.001),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间=43.830,P<0.001)。结论 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自我效能,降低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次执行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多层次执行功能训练,包括中枢执行功能训练、定势转换训练、工作记忆训练等,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ale, MMSE)、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FM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 WHO-QOL-100)对2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oCA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236,P<0.001; t=4.727,P<0.001; t=12.084,P<0.001; t=7.750,P<0.001)。观察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独立性维度、环境维度、精神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多层次执行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10月(接受目标管理干预前)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接受目标管理干预后)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Fl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Barthel指数及简明健康调查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对2组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并统计2组患者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t=5.460,P<0.001),FMA以及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5.502,P<0.001;t=4.294,P<0.001)。研究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217,P=0.027)。 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行介入取栓的患者给予目标管理理论干预,可使护理计划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结合针灸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与针灸。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648,P<0.001;t=4.446,P<0.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Barthel 指数、生活质量量表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373,P<0.001;t=4.822,P<0.001;t=3.699,P<0.001;t=4.357,P<0.001)。 结论 应用中药封包结合针灸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减轻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强化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3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训练组每天在护士指导下增加1次运动想象疗法,每次30 min;强化训练组则每天增加2次运动想象疗法,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整个治疗周期为8周。康复护理前后采用凯瑟琳-波哥量表(Catherine Bergego scale,CB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3组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护理,3组CBS、Barthel指数、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2,P=0.018;F=111.700,P<0.001;F=222.955,P<0.001),强化训练组CBS评分低于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BBS评分高于常规训练组和对照组(P<0.05)。讨论 运动想象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高强度的运动想象疗法在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6月50 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比较2组乳房胀痛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 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859,P<0.001),泌乳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16.580,P<0.001),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15.152,P<0.001)。 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效果显著,同时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强化模式在宫颈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强化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较2组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NR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127,P<0.001;t=-7.460,P<0.001)。结论 采用疼痛护理强化模式对宫颈癌手术病例加以干预,可促其获得良好的疼痛控制效果与睡眠质量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8.
何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54-1156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刮痧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连续6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中的Barthel指数分别对2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Ashworth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联合穴位按摩可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DP治疗仪照射关元穴缓解缩宫素引发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行剖宫产的260例住院经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1~3d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4分的产妇于第2天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结合腹部按摩,实验组采用TDP治疗仪照射关元穴。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1h、12h、24h、72hVAS评分,并采用我院自制的疼痛影响量表评估产后宫缩痛对睡眠、情绪、哺乳、日常生活的影响。 结果 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而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后宫缩痛对睡眠、母乳喂养的影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5.848,P<0.001;t=2.133,P<0.001)。 结论 TDP治疗仪照射关元穴可有效缓解缩宫素引发的产后宫缩痛,对改善产妇睡眠、早期母乳喂养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性疼痛干预,选取2019年7-12月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2例为研究组,应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检测系统对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术后锻炼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足踝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5.464,P<0.001;t=16.940,P<0.001;χ2=5.550,P=0.018),术后锻炼依从率、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9.217,P=0.002;t=12.906,P<0.001;t=10.687,P<0.001;χ2=6.717,P<0.001)。结论 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能有效减轻患者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强迫疗法联合想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强迫疗法”联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迫疗法”“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损伤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点穴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在中风病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4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偏瘫肢体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简化Fu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101点数字评分法(NRS-101)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RS-101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应用于中风病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能有效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眶周穴位按摩结合温针灸对难治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7月风湿科收治的31例难治性OMG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37例难治性OMG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眶周穴位按摩,采用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记分法(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score of MG,ARS-MG)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左眼及右眼ARS-MG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418,P<0.001;F组间=3.213,P=0.029;F交互=16.473,P<0.001;F时间=37.413,P<0.001;F组间=4.239,P=0.036; F交互=44.576,P<0.001)。结论 对难治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联合应用眶周穴位按摩和温针灸,可明显缓解患者眼部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艾盐包热熨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和偏瘫手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收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艾盐包手三阳经热熨,1次/d,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偏瘫手功能分级。结果 最终81例完成试验,试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度方面,干预2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和肘屈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肩外旋、肘屈、腕掌屈和腕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干预4周后,2组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盐包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iEMG)进行结局指标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BS、FMA、MBI和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FAC步行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者所占比例、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