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温度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室内温度、湿度相同下,2组患者使用同类型呼吸机加热湿化器。2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实验组通过评估患者痰液量及黏稠度随时调整吸入气体温度为34℃-37℃,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设定为32℃~34℃。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泌物粘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O.05),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P〈O.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评估痰液量及黏稠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加湿器温度,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7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评价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病人用可控式加温、输液泵恒速滴入、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加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后气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得粘稠,较易潴留在支气管中,导致患者窒息或诱发肺部感染。临床上多数以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但是实践中发现存在弊端,如湿化不当痰液过稀或过干致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使人工气道接近机体生理功能,降低感染,改善通气,我科采用撤机以后用氧气雾化罐接呼吸机接头行气道湿化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双加温湿化氧疗仪与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入院的患者设为A组(人工鼻组)30例,2013年2月-2014年9月入院的患者设为B组(双加温湿化氧疗组)30例。比较2组3d内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道痰液粘稠度。 结果 B组气道温度和湿度控制好于A组,痰液粘稠度低于A组。 结论 双加温气道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吸氧中,湿化效果好于人工鼻,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工鼻对节省传统湿化护理用时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湿化意外四方面判断两种湿化方式效果;发放两种湿化方式护理用时调查表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次数、更换被服频率调查表,对护理用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种湿化方式操作中护理用时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用时(6.67±1.01)min,对照组用时(26.27±1.75)min(P<0.01);在人工气道患者中,护士吸痰次数及更换被服频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论是经口、经鼻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护理人力的投入明显少于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护理相关的护理时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或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滴注湿化法。观察﹑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痰次数、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滴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入传统组(n=16)、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传统组采用2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切开导管口进行湿化,实验组使用防护罩湿化,对照组使用人工鼻湿化.比较3组患者呼吸功能、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PICU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面罩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罩吸氧患儿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的基础上,加用MR 850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进行氧疗,监测并比较氧疗24 h时两组患儿的痰液黏稠度,血PaO2、PaCO2、pH值,监护仪中的SpO2、呼吸次数。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对照组比较,Z=2.077,P0.05;观察组的PaO2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和呼吸次数比对照组低(P0.05),但血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稀释,明显改善患儿低氧血症,提高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传统吸痰治疗,观察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剂量输液器在呼吸机湿化器注水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加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均匀温、湿化,提高呼吸机湿化器的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半随机抽取信封法将83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输液器间断注入湿化水,观察两组的注水时间、注水后患者吸入端温度差异、水温回升时间及痰液黏稠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注水时间为(2.40&#177;0.40) min/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177;11.03)min/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658;P<0.01),试验组注水后吸入气体温度为(36.79&#177;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9&#177;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82;P<0.01),机械通气第3天痰液黏稠度明显减轻。结论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提高了湿化水量控制的准确性,使患者气道得到持续恒温湿化,弥补了湿化器的报警缺陷,保证患者的湿化安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士人工气道湿化知识掌握的现状,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0名护士的人工气道湿化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人工气道湿化的目的、人工气道湿化与吸痰的关系、湿化和吸痰前后是否需洗手的知识掌握较好,正确率为89.8%以上;对人工气道湿化的作用、常用的湿化液种类知识的掌握欠缺;对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化液用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的评估知识掌握情况较差,正确率为54.0%以下。护士对人工气道湿化液用量的知识掌握和人工气道湿化不足评估程度分别与护士的工作年限和护士所在科室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有系统的人工气道湿化知识的培训,对提高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和护士人工气道湿化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