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医疗气象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按四季、六气分别进行归类,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按四季划分,过敏性鼻炎秋季高发,与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与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按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四之气高发,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与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发病有季节性,不同的季节划分方式以9月高发,平均风力为主要气象因素;以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优于四季划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与季节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防治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收集1397例突发性耳聋的病例及中山市气象资料,将病例、气象因素资料进行四季归类,统计每年四季中每一季节的发病人数及平均气象指标,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突发性耳聋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耳聋夏季(6—8月)高发,占29.1%,四季病例分布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突发性耳聋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季节性,以夏季及秋季高发,其中8月、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较多,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为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05~2014年10年的细菌性痢疾逐月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运用SPSS22.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单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公式计算异常积分,筛选出异常发病数据,分析异常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高发年份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前郭尔罗斯地区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极端最高气压、平均气压呈中度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气象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且在火运太过之岁和木运不及之岁火气来复之时细菌性痢疾异常高发。结论:岁运与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规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冠心病发病与六气气象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冠心病发病的气候因素。方法:冠心病发病数据来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1997年-2007年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例,共计1 901例。气象资料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六气资料按中医运气学说理论推演。将病例数按六气分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低云量和舒适度7项气象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冠心病病例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的病例数在初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3个阶段较多,在二之气、三之气和四之气3个阶段较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和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平均降水量、低云量和舒适度呈正相关,其中与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及舒适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在六气各段气中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受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与中医对六气致病特点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发病与前一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建立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发病的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990年至2004年记录存档的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发病年份、月份资料,共1 223 323例.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1990年至2004年的气象因素资料,包括每日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平均降雨量、平均风速5项气象指标.分析气象因素与下一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病例数的相关性. 结果 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与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和降水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结论 通过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可以预测当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祛风除湿法可用于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6.
四时、六气、阴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流行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探讨四时、六气、阴阳与气象要素时发现,四时、六气、阴阳的变化与气象要素中的气温、辐射量、日照时数的变化呈同步变化,与相对湿度、降水量,气压呈负相关变化,然而,祖国医学运气学说中四时、六气变化的不同与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流行有密切关系。那么,气象要素与外感热病的流行具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将邢台地区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九军的流感、流脑、痢疾各月平均发病情况与之同期月平均气象资料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银地区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41 例脑卒中病人的发病情况、季节分布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为发病高峰期,约占全年的28.5%,其中以12月发病最多;秋季9月发病最少.脑卒中发病与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温度、湿度呈负相关.结论:季节及气象要素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银地区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41例脑卒中病人的发病情况、季节分布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为发病高峰期,约占全年的28.5%,其中以12月发病最多;秋季9月发病最少。脑卒中发病与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温度、湿度呈负相关。结论:季节及气象要素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郭冬娜  王晓卉  王嵘 《中医药研究》2011,(12):1423-1424
目的探讨气象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1年—2010年共10年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发病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8项主要月气象指标,即月平均气温Ta(℃),月平均最高气温Hh(℃)、月平均最低气温T1(℃),月平均气压Pa(hPa)、月平均最高气压Ph(hPa)、月平均最低气压Pl(hPa),月平均相对湿度Ha(%)、最低湿度Hl(%)(最大湿度为100%,通常不记录),对近10年同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太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高发于冬春(12月~次年2月,3月~5月)气温较低,气象因素波动明显的季节,多发期长达半年之久。急性心肌梗死与月平均最低气温T1(℃)、月平均相对湿度Ha(%)、月平均最低气压Pa(hPa)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存在季节性,太原地区发病高峰在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百合药材化学成分含量与产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卷丹和百合区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百合产地气候因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百合和卷丹产地气候因子存在一定差异,百合受不同产地环境影响较大;卷丹、百合总多糖含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正相关,与年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卷丹浸出物含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呈现负相关,而百合浸出物呈正相关;卷丹、百合王百合苷含量与降水量及相关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温度、水分是百合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生态气候因子,高温气候环境有利于百合总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脑出血发病与气象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住院的脑出血患者2016例,按月份统计脑出血发病情况,观察其分布特征,用脑出血的月发病人数与同期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11,12月发病者多于其他月份,影响石家庄地区脑出血发病的气象因素为最低气温、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石家庄地区脑出血发病与气压和气温相关,脑出血发病呈现不同的季节性,1,11,12月多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天人相应"和"冶未病"角度,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发病与节气和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闽西地区2166例UGB患者的发病节气,作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此期间各节气UGB的发病例数,观察其发病的节气规律;应用双变量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UGB发病数与不同节气中的气象因子,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气温较差、雨日、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166例UGB患者的发病在节气上存在集中性,发病高峰日处于大雪节气,高峰期为上年的处署至当年的春分.UGB与气温较差呈正相关(r=0.799,P=0.01);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2、-0.823、-0.758、-0.600,均P〈0.01);与雨日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503,P〈0.05).结论:UGB在平均气温较低、温差较大时段,尤其是大雪节气较容易发病.从"治未病"理念出发,对UGB要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应将重点放在在处暑至次年的春分,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或急骤时,尤其是大雪节气前后,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气象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气象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3所医院1994—2001年每月AMI发病人数与同期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广州市AMI发病的气象因素为最低气温、平均气压,呈负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论根据气象因素建立起来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防治AMI的发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处理每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每日降水量。采用散点图分析和关联性分析计算COVID-19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论: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时段,每日平均气温与COVID-19发病呈正相关(r气温=0.540,P<0.01),当平均气温大于6.16℃时候,每日COVID-19发患者数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支气管炎发病与干支运气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9年2月4日至2011年2月4日共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1 503例支气管炎患者住院病例。将支气管炎病患者人数按运气时段进行统计,计算该疾病住院人数比值,分析比值在不同运气时段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支气管炎发病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炎病的发病比值,在天干岁运时段中的丙天干年份、岁运五运时段中的水运年份、司天六气时段中的太阳寒水司天时段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炎发病与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和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论:支气管炎的发病在岁运、司天六气等时段中有一定的差异,支气管炎发病主要"燥"和"寒"有关。  相似文献   

16.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住院患者病历档案3652例及北京市观象台16项气象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日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舒适度、气温变化趋势、水汽压变化趋势、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风速变化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低云量变化趋势、舒适度变化趋势)资料,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46组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密切的前期气象因子,建立18个主时六气的呼吸道疾病预报方程,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多等级的准确率达75%~100%,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少等级的准确率为60%~86%,因此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可以根据前期气象变化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滞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4家医院荨麻疹每天的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性影响,统计计算采用SPSS 21.0及R 3.5.1完成。结果:天津市荨麻疹病例就诊数在立秋、处暑2个节气出现高峰值,在大寒、立春2个节气为低谷值。荨麻疹门诊病例数与平均温度(rs=0.361)、相对湿度(rs=0.095)、日照(rs=0.124)、最高温度(rs=0.359)、最低温度(rs=0.352)正相关(P<0.05);与平均风速(rs=-0.048)负相关(P<0.05)。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长分别在27.5~30.0 ℃、30%~35%、6~10 mm、0 h,滞后时间分别为0个节气、0个节气、0.5~1.3个节气、2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达到峰值;当平均风速分别在2~2.5 m/s、4 m/s,滞后时间分别为2个节气、1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出现2个峰值,呈现双峰趋势。各气象要素滞后效应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1.660,95%CI为1.077~2.558(P<0.05),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RR为0.631,95%CI为0.416~0.960(P<0.05);平均风速3.0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相对危险度RR值为0.836,95%CI为0.726~0.963(P<0.05)。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对荨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影响,又以平均风速滞后效应影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19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与中医9种体质相关性及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过敏性鼻炎患者1197例,并进行体质判定,分析过敏性鼻炎与体质的关系,对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统计,计数资料用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差异分析采用pearson-χ2分析。结果过敏性鼻炎发病与年龄呈负相关(P 0.05),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及不同BMI体重指数和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状态下体质分布,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分布人数最多的前5种体质,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气虚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血瘀质与年龄呈正相关(P 0.05),阴虚质与年龄呈正相关(P 0.05),湿热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特禀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过敏性鼻炎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密切相关(P 0.01)。结论过敏性鼻炎发病与年龄有相关性,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是过敏性鼻炎常见体质类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血瘀质、阴虚质与不同年龄段存在相关性,不同BMI指数水平体质分布存在差异,过敏性鼻炎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五运六气习称“运气”,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用以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一门理论,在临床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目前临床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医病名接近于“鼻鼽”,辨证可有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及肺经伏热,上犯鼻窍4型。本文尝试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浅析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性及戊戌年过敏性鼻炎的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判断无锡地区的地理方位,从而初步探讨2018年过敏性鼻炎在无锡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气候的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及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无锡地区60年气象数据探讨气象变化与五运六气理论的相关性。方法:从无锡市气象局收集1958年1月20日至2018年1月19日,共计60年连续观察的7项气象指标,即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降水量、日平均风速,按照运气理论的时间分段进行归纳整理,与运气理论推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锡地区60年7项气象指标的平均最高、最低数值与不同干支甲子对应年运气理论推演结果存在较大关联性,符合率为65.0%。天干(五运)对应年实际气象数据与按运气推演气候模式结果符合率达80.0%(8/10)。地支(六气)对应年的司天和司天结合在泉的实际气象数据与按运气推演气候模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3.3%(10/12)和91.7%(11/12)。实际气象资料与六主气推演相符率达100%(6/6)。结论:无锡地区实际气象变化与五运六气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