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述药品说明书在医生、护士、药师工作中的重要性,倡导熟悉药品说明书,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门、急诊处方,共计43185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用药品说明书中包含的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469张,其中与药品说明书内容不相符的69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7.04%,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6%;与适应证不符的123张,占不合理处方8.37%,占抽查处方0.28%;与用量用法不符的197张,占不合理处方13.41%,占抽查处方0.46%;所选溶媒不符的183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2.46%,占抽查处方0.42%;配伍禁忌7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5.38%,占抽查处方0.18%;联合用药不合理10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7.42%,占抽查处方0.25%。结论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其中的一部分不合理用药是可以杜绝的,这需要医生、护士、药剂人员熟悉药品说明书,并相互积极沟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用中成药种类、药品说明书和使用现状,分析临床用药风险,为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使用的128种中成药药品情况,统计分析其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或药理毒理等内容标注情况。随机抽取2021年6月和10月门急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判断处方规范性和合理性,挖掘潜在的儿科用药风险。结果 128种中成药中,儿童专用品种54种,占42.19%。含有毒性饮片的中成药共计47种,涉及毒性中药材21种。说明书标注内容调查显示,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占52.35%,标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的药品分别占32.03%、32.81%、82.03%,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或药理毒理标注率不高。我院门急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问题集中于缺少中医诊断和用法用量不适宜,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结论 中成药儿童品种少、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缺失增加了临床用药风险,建议加强儿童专用药物研发,开展多维度研究以补充中成药儿童用药相关信息。药师应针对儿童机体、患病及用药特点,形成针对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药学服务路径,加强对儿童用药的监督和指导,保障儿童合理安全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专科医院中成药说明书,了解儿童用药信息的完整性,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比较目前在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包括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结果:统计儿童医院在用中成药说明书58份,其中31份(53.4%)标有儿童用药剂量,26份为儿童专用药品(44.8%),多以颗粒剂型为主。结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不完善,尤其是不良反应一项多不明确,儿童专用药品少,提示应完善药品说明书,关注儿童用药,多研发儿童专用药品。  相似文献   

4.
钟萌  谢俊大 《中国药师》2012,(12):1768-1770
目的:规范门诊中成药处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中成药的用药频度及抽查的29 593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355张,占总数的1.2%。不合理用药情况涉及无医师签章、处方未写诊断、药品用量不规范、适应证和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频率不适宜、重复给药、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结论:加强处方定期检查和质量监督,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21 年我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在每日经合理用药软件审核后的所有阳性不合理处方,再经药师、医师双方复审判定的真阳性不合理处方,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21 年我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共 84 821 张,经合理用药软件点评得到不合理阳性处方 335 张,包含 360 条药品信息条目,其中适应证不适宜 169 条(46. 94%)、用法用量不适宜 134 条(37. 22%)、重复用药 24 条(6. 67%)、药品遴选不适宜 17 条(4. 72%)、药物相互作用 10 条(2. 78%)、给药途径不适宜6 条(1. 67%)。 经儿童心血管专科临床药师、医师联合复审前置审核系统筛出的阳性不合理处方后,判定真阳性不合理处方166 张,占抽查处方的 0. 20%,涉及不合理用药条目共 171 条,其中适应证不适宜 88 条( 51. 46%)、用法用量不适宜 63 条(36. 84%)、药品遴选不适宜 17 条(9. 94%)、重复用药 2 条(1. 17%)、给药途径不适宜 1 条(0. 59%)。 帕累托图分析显示,适应证不适宜和 2 种用药量不适宜为主要因素,药品遴选不适宜为次要因素,3 种用法用量不适宜、1 种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和给药途径不适宜为一般因素。 不合理处方涉及的 62 种药品中,心血管专业极少存在用药问题。 结论:儿童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少,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和用法用量不适宜。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心血管专业门急诊的合理用药,在实施前置处方审核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用法用量系统规则,并针对现存的主要用药问题进行重点药学干预以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王豫辉  孟菲  李学林 《中国药房》2011,(43):4100-4102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医院中成药使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4-10月河南省6家"三甲"医院中成药用药金额、用药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抽取门诊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6家医院中成药使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其中诊断名称不规范者10.3%,诊断与用药不符者19.7%,联合用药不合理者4.0%,用法用量不当者38.0%,疗程不当者32.0%,以上现象以综合性医院尤为显著。另外,综合性医院均根据西医辨病选用中成药。结论:为使中成药合理使用,应规范临床使用过程,加强临床医师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中成药西医辨病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  相似文献   

7.
李昂  魏悦  林宏  孙燕燕 《中国药房》2014,(31):2974-2976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1 200张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相关用药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合理性评价。结果:(1)中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仅占13.4%,而其余处方均由西医师开具;(2)门急诊使用中成药的患儿年龄大多≤12岁,占98.9%;(3)193张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临床诊断不规范最多(占52.8%),其余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剂量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中成药的了解,药师与医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7):2321-2324
目的:为儿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9月-2014年8月中成药处方,每月随机抽取5天的处方,共抽取处方3 212张,对其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发现153张不合理处方(占抽取处方的4.76%),其中药品超量使用医师未签字的处方3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9.61%),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2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8.30%),重复给药处方21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3.73%)。结论:我院儿科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选药不符合辨证施治原则、用法用量不适宜、超适应证用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淑华 《海峡药学》2011,23(5):235-236
抽查门急诊使用氨曲南处方,以药品说明书规定为标准,参考相关书籍和文献,对氨曲南的适应症、使用年龄、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进行点评,分析氨曲南使用的合理性。氨曲南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给药与适应症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医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氨曲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性,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3600张进行抽样点评、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不合理处方375张,占点评中成药处方总量的10.42%,其中不规范处方17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7.2%,不合理原因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医师签名不规范,超天数用药等。用药不适宜处方17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6.4%,不合理原因包括:重复用药、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超常处方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4%。不合理原因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结论加强不合理处方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程华尧  朱灿阳 《安徽医药》2019,23(10):2101-2104
目的调查某医学中心门急诊儿童中成药处方临床使用情况,以提高儿童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和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2018年 1—12月门急诊儿童中成药处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点评。结果应用中成药的病儿年龄分布在 12岁以下占比 98.33%。其中 1~3岁年龄段使用比率最高,达到 40.58%。儿童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单一品种比率较高,达到 54.33%。儿童中成药作用类别以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解表、消食化积类最多。儿童中成药处方 82.25%为西医师开具,中医师开具儿童中成药仅占 17.75%(儿童就诊选择西医科室的绝对数量多)。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临床诊断不规范 62.26%、无理由使用超过 7d用量 15.85%、用法用量不适宜 13.21%等;儿童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 ADR)主要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一般较为轻微。结论该医学中心门急诊广泛应用中成药治疗儿童疾病,儿童中成药使用情况总体安全,但仍应加强西医师、西药师合理应用中成药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2.
刘鸽 《抗感染药学》2020,17(1):40-43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患者口服中成药的用药现状及其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筛选2018年第1-4季度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2000张(每季度500张),分析其处方中成药制剂说明书、成分,以及2000张处方用药的作用类别、剂型、联用情况、用药频次和患儿年龄分布情况。结果:2000张中成药处方中,口服中成药56种,其说明书不良反应中"尚不明确"的42种(占75.00%);禁忌证中"尚不明确"的49种(占87.50%);儿童用法用量提示情况为有儿童用法用量或按年龄段提示用量的27种(占48.21%),无相关提示的29种(占51.79%);中成药含中草药成分数量5种以上的34种(占60.71%),>10种成分的17种(占30.36%);中成药作用类别数量排序前3位的是清热剂、解表剂和调理脾胃剂,剂型以颗粒剂和口服液为主;中成药联合用药二联和三联构成比为85.80%;用药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成药以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和平喘类为主。结论:医院儿童患者口服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大部分尚不明确,类型和剂型相对单一,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应充分发挥临床中药师的作用,加强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中不合理中成药情况,旨在促进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1日~30日中成药处方19975张进行统计分析,对中成药不合格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中成药总处方的3.57%,主要表现为药物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辨证与用药不符,重复用药、医师签名不规范等几个方面,应定期进行处方审查,提高医师和药师的药学知识,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结论我院中成药使用比较广泛,主要原因是中成药的疗效良好、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已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肯定,但医师处方在辨证用药、重复用药、联合用药、药物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我院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提高中成药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6年度中成药处方调查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书华  李丽  王薇  周荣梅 《中国药房》2007,18(33):2637-2640
目的:考察我院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和用药现状,促进其规范书写和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门诊中药房随机抽取2006年度中成药处方11018张,选择年龄与性别、临床诊断、药品剂型、规格、用法、金额等6项目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析中成药处方存在的不规范与不合理现象。结果:书写不规范的中成药处方3068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27.85%,其中年龄与性别缺项占0.47%,临床诊断缺项占5.59%,药品剂型缺项占2.72%,用法缺项占1.39%,规格、剂量不明确占23.64%;使用1种药品的处方占90.86%;特殊人群用药占30.51%;处方金额≥200元的处方占5.92%。结论:我院中成药处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2):328-330
目的:分析门诊中成药处方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0—12月每月第3周中成药处方13 724张,按照其药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规范为依据,从中成药处方点评角度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数为2 414张,占抽取总处方数的17.59%,其中不合理处方内容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占16.69%,未写诊断或诊断不全占14.08%和超疗程用药占13.42%等方面。结论:中成药处方用药在医院门诊较为普遍,并存在滥用现象和潜在的危害,有必要进行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滦南县妇幼保健院2009—2013年儿科住院输液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滦南县妇幼保健院2009—2013年儿科住院输液处方,统计并分析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2009—2013年儿科住院输液处方为11 456张,其中儿科总的处方为12 874张,输液处方占儿科总处方单的88.99%;联合用药为7 576张,占整体调查处方总数的58.84%。总共发现不合理的输液处方用药单280张,占调查输液处方总数的2.44%,占住院总处方数的2.17%。主要的不合理用药为联合用药种类不当,用量、用法不当以及重复给药。结论滦南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处方中,静脉输液处方比例较大,且联合用药情况普遍,存在用法、用量不当和重复给药现象。应该加强行政管理手段,严格把关药物的使用,同时不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并利用多种载体进行强化宣传以提高医院各级医生的合理用药观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下半年门诊处方,对西医开具含中成药处方的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到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1 629张,不合理使用中成药处方67张,不合理使用率为4.11%。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我院部分西医的中药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医师、药师应积极应对,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电子处方使用情况,杜绝不规范处方,提高处方合格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0年门诊中成药电子处方23801张,对中成药电子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共抽查门诊中成药电子处方60天共23801张,不合理处方23801张,占抽查样本的100.00%。其中前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缺项23801张,占100.00%。临床诊断不完整/不规范/未填写466张,占1.96%。药品用法未标注/标注不合适22819张,占95.87%。药品用量(剂量)未填写/超量3997张,占16.79%。中西药合用不合理/配伍禁忌95张,占0.40%。重复用药(中西药合用不合理/配伍禁忌)1200张,占5.04%。结论:我院门诊电子处方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需要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2013年1~12月中窗口药师审核干预与未干预处方共60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8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10%。其中重复用药22张(11.83%);用法不合理53张(28.49%);溶媒选用不当15张(8.06%);使用禁用药品7张(3.76%);联合用药不合理29张(15.59%);抗生素使用不合理52张(27.96%);其他8张(4.30%)。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医师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的质量;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刘敏  田佳懿  刘俊丽  年宏蕾  段松冷  刘炜 《中国药事》2020,34(10):1219-1224
目的:调查分析中成药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门诊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抽取2019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共3600张(每月300张),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在3600张点评处方中,共使用了28个中成药,其中儿童专用中成药仅有4个,占比14.29%; 其中合格处方为3387张,不合格处方为213张,处方合格率为94.08%;常见的不合理处方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建议加强对西医临床医师应用中成药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药房一线中药师的处方点评能力,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