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检测血清CXCL12水平。统计术后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XCL12水平,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经1年随访发现,120例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36例(30.00%),未复发84例(70.00%);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d时血清CXCL12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分析,血清CXCL12水平与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正相关(r=0.824,P <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CXCL12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呈正相关,可通过其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贺勇  王晶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2013,42(14):1585-1588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胡晓  张静  丁志坚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275-227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7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复发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WBC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周SU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未复发组术后1周SUA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0.05);术后1周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945,95%CI(1.047,3.612)〕及术前SUA〔OR=1.024,95%CI(1.009,1.038)〕、hs-CRP〔OR=4.762,95%CI(1.359,16.685)〕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高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降低SUA水平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术后30例(46.2%)复发。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2018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45例,术前检测血浆MPO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后随访1年,根据房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房颤术后复发率为31.1%(14/45),其中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25.0%(8/32),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46.1%(6/1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PO>50.5?ng/ml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HlR= 4.292(95% CI:1.153,15.985),P?=0.030]。结论 房颤消融前血浆MPO水平>50.5?ng/ml与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袁明杰  王光记  肖唯 《广西医学》2020,(7):789-791+80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术后1年有无复发房颤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42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83例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后1年房颤复发41例(49.40%)。未复发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eGFR较复发组及术前增加(P<0.05)。复发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eGFR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其中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对45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Pd与复发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入组复发组者共15例(33.3%),人组成功组者30例(66.7%);组间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以及术前P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Pmax、Pd、术前月发作频次以及左心房内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d、术前发作频次、术前Pmax以及左心房内径均与房颤的复发具不同程度关联性,其中以前两者相关性相对更显著。结论P波离散度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6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及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为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hs CRP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NT-pro BN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可减少房颤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miR-328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术前后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房颤发病机制提供新方向.方法 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类型房颤组手术前后血浆miR-328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血浆miR-328同对照组比较表达上升.血浆miR-328在房颤组射频消融术前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4±0.31和1.12±0.06,术后同术前比较表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miR-328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5±0.23、2.13±0.36和2.72±0.93,表达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R-328同房颤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调控房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螺内酯组(40例),对照组给予房颤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记录左房内径)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螺内酯组房颤复发13例,对照组房颤复发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有所减小,但螺内酯组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螺内酯可以通过缩小左房容积达到延缓左房重构及纤维化的作用,长期应用有减少房颤复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钟可文  林爱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1-3162
目的:探讨特发性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40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时(A1组)和房颤终止后7d(A2组)及38例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ANP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数,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及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心钠素水平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1组的血浆心钠素水平和红细胞压积又显著高于A2组(P<0.01),但血小板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特发性阵发性与特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均存在血液浓缩,这与心钠素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袁宇  苗润宏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3-162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中器质性心房颤动8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0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相比较。结果:孤立性房颤组和器质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器质性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CRP增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高浓度血浆CR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持续,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0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术后凝血、抗凝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b下降2例,PLT下降1例,房颤复发5例;对照组ALT上高2例,PLT下降3例,房颤复发7例,2组检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及房颤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仅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采用利伐沙班作抗凝治疗,可降低栓塞所致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8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的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根据排除标准共纳入房颤患者212例,随访时间为消融手术之日起1年,至此有54例(25.5%)患者房颤复发,余158例(74.5%)患者未复发。复发组患者相对于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比例更大,房颤病程更长,左房前后径更大,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球蛋白(Globulin)、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数值更大,而未复发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房颤类型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78例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要求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学隔离,在部分患者中添加左心房和(或)右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在多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脱机测量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各导联的P波时限,得到最大P波时限和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同时测量术前V1导联S波及V5或V6导联R波振幅及QRS波时限,计算Sokolow-Lyon电压(即V1导联S波 V5或V6导联R波振幅)与QRS波时限的乘积,得到Sokolow-Lyon乘积。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17.9个月,有效组64例(82%),复发组14例(18%)。与有效组相比,复发组其术前的P波离散度较大[(37.4±14.2)比(46.2±11.8)ms,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高[(0.67±0.07)比(0.72±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40 ms为界值,术前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59%,阳性预测值32%,阴度预测值95%。其他的临床及体表心电图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大小,术前最大P波时限、Sokolow-Lyon电压、Sokolow-Lyon乘积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最小P波时限增大[(84.7±14.3)比(90.4±14.0) ms,P<0.05],P波离散度明显下降[(39.0±14.1)比(32.0±12.7) m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最大P时限与术后即刻最大P波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比较术前接受胺碘酮治疗和非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较为肯定,复发组患者术前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非复发组,术前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的最大P波时限无明显变化,表明环肺静脉消融对于心房间的电传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29例,持续性房颤9例.6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2例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成功迭到消融终点,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d有8例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2例复发患者中1例为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再次行导管消融获得成功;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其余36例患者均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导管消融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结果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对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的抑郁状态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97例患者,其中4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5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和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左房内径、SDS量表积分、NHP量表积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左房内径明显缩小(P0.05);NHP量表第一部分中,两组除疼痛外,其余5项均有改善(P0.05);NHP量表第二部分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在工作等各生活领域均明显好转(P0.05),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在工作、家庭生活、性生活及兴趣爱好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射频消融能够更好地改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房内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