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发病与免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可体现遗传基因变异与多态性、炎症免疫等多种含义,同时在老龄、氧化应激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在正不胜邪、气虚则邪胜的情况下,致使致病因子即突触核蛋白(α-syn)病理产物聚集,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病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与易感性,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精髓。外部环境毒理因素与内部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内风、痰热、瘀血,说明阴阳失其平衡、脏腑气血失调会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正气的盛衰决定着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倾向性。同时,针灸与中药有效调节免疫机制等说明,中医所遵循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本身就囊括了中医免疫治疗思想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胃肠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气虚于一时,邪气突盛而爆发"是脓毒症的病因,内外毒邪交织累及脾胃与肠道,脾胃失升降、肠失传化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免疫屏障紊乱、生物屏障失调是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三种屏障损伤和肠道炎症反应、氧化应急反应、微循环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脾气充足与否和肠道免疫功能、生物屏障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相似,机械屏障损伤致脾胃失升降、肠失传化、局部病理产物堆积与脾气虚腑气不通相吻合,同时益气通腑法的疗效,人参和大黄对三种屏障的保护机制是为佐证,再有性苦寒的抗生素和大量液体输注均可损伤脾胃,因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产生机制符合中医气虚腑实的辨证。  相似文献   

3.
对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医学没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名记载,但有其症状的描述,见于"水肿""癃闭""关格""腰痛""虚劳"等相关论述中。肾的气化、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本病中医证型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而虚证又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湿浊为主[1,2]。另外有学者提出慢性肾脏病是正气虚损、邪毒渐盛,正邪交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虚衰的病理过程[3]。恩师在诊治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总结病机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并采用三焦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论述如下,以期更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邪正相争"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的平衡与非平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医学的"正气"包括了免疫功能及微生态平衡在内的一切抗病物质与能力.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属中医学"邪气"范畴.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与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相互影响,邪盛与正虚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就是中医学邪正相争、消长进退、病情虚实转化的客观过程与关系.以外感疾病病证为例,在邪盛时期,以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为主;在正虚时,以免疫功能稳乱或低下为主.微生态失衡表现为微生物群种类减少、数量增多,优势菌发生转换,致病菌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补体C3减少.如是则出现邪正相争→邪胜正衰→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5.
生晒参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主治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本文介绍李世杰教授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时运用生晒参的经验,其对恶性肿瘤患者久病正气虚弱、正虚邪恋和化疗期间毒邪伤正、生化无源所致的骨髓抑制等以及反复化疗余毒未清、毒邪内蕴等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熊晓刚  胡仕宏  宁秋荷 《陕西中医》2009,30(2):F0003-F0003
扶正解毒法即在以扶正为主、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基础上,佐以解毒之品,用于治疗人体正气不足、兼有毒邪之病证,属中医“攻补兼施”之法。中医认为“毒”邪往往代表病邪盛极时的一种继发性病理产物,如风盛为毒、热极为毒、湿重为毒、燥烈为毒、瘀甚为毒等,它们既可单独致病,亦可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导致机体微环境紊乱,出现机体阴阳变化失衡。而机体阴阳变化的失衡,使得患病机体表现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阐明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相关联系,为从免疫机制方面治疗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旭  刘大贵 《河北中医》2004,26(9):680-681
《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形成也不例外.正气虚损是其内在根据.外邪乘虚侵入机体,盘踞于内,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蕴结等病理改变,日积月累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可以肯定肿瘤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正虚邪实。中医针对肿瘤的这一基本病理,采取“扶正祛邪”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冯兴中教授基于“气虚生毒”辨治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冯教授认为本病具有“虚气留滞,气虚化毒”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备“气虚—病理产物—癌毒”的病机演化特征,疾病初期以气虚状态为主要表现,中期主要体现为痰、湿、瘀等多种病理产物的郁积,后期则表现为病理产物郁结化为诸毒,成瘤致病而伤人。临证之时可基于“气虚生毒”学说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初期治未病,强调补气扶虚,恢复机体的生生之气,提升机体抗邪能力;中期治以祛实通滞,着重理气调肝,采用行气、活血、化痰、利湿等法祛除内生实邪,调节肿瘤发展或恶变的微环境;晚期则灵活运用益气解毒之法,攻补兼施,并适时选用抗肿瘤对药,改善疾病预后。而对于肿瘤应择期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避免耽误合适疗法的最佳窗口,同时针对放化疗的副反应,还应注重肿瘤营养治疗,时时顾护胃气。此外,根据患者心身机能紊乱的特点,应采用基于心、肝、肾的心身综合调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雪虎汤治疗慢性肝炎江苏省南通农场医院丁志刚(226374)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造成肝细胞损害所致。祖国医学则认为,正气虚是内在的体质因素,而邪毒的存在是造成慢性肝炎的重要原因。本人自拟雪虎汤以扶助正气驱除邪毒治疗慢性肝炎取...  相似文献   

11.
徐巧笑  胡振斌  莫莎莎  张臻 《陕西中医》2023,(10):1431-1434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中医学认为虚毒瘀致病是阐释PLC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机体正气亏耗、外邪入侵所致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代谢等功能失常,痰浊、瘀血、癌毒内生结聚肝内形成肿块而发本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免疫微环境是正气亏虚的延伸,且炎症微环境、肿瘤外泌体、肠道菌群紊乱均为癌毒重要来源,现从“病机观”及“治疗观”出发,在阐述肝癌病机的同时对其治疗进行深度剖析,探讨瘀、毒、虚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致病机制及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为纲的治法治则,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治疗肝癌,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免疫的概念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天丽 《世界中医药》2011,6(4):277-279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都是由于人体在与致病因素的正邪斗争中正不敌邪,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古训就是说正气旺盛时(免疫功能正常)能驱除内外病邪,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免疫功能有缺陷或低下的情况),则不能胜任保卫身体健康的职责,而发生各种疾病。中医的正气论能归纳为现代免疫医学的三个功能表现:防御疾病,自稳功能,监视功能。由于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是针灸对免疫机制产生作用的重要体系和具体途径,所以针灸治疗学在调节免疫和促进机体康复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中的浊毒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各脏腑功能紊乱的致病因素。通过中医历代文献以及现代医学研究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与脾胃中土在病因病机、致病特点等的认识,从而提出从"补土"治疗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日久,伤阴耗气,气虚是糖尿病慢性病程中的主要因素,气虚而生的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注脉中,诸邪结滞成毒,"气虚生毒"是糖尿病病程迁延难愈、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多发生变证和坏证的病理关键。基于"气虚生毒"的认识,临床以益气固肾解毒防治糖尿病肾病,以益气活血解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解毒通络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 《江苏中医药》2007,39(5):12-13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关格”等病证范畴。其演变、形成经过实际就是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肾.但常波及肺、脾胃。脾肾衰败,瘀血、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理。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其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肺纤维化是西医病名,中医多以"肺痹""肺痿""络病"论治。其病机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因多由外感毒邪、情志所伤、房劳酒伤或体质易感,正气本虚,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蓄积。病变初期以邪痹肺络为主,后期以肺肾亏虚为主。中医保守治疗肺纤维化优势明显,临床应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以内服中药为主,辅以针灸、康复等联合治疗。患者个人应慎起居、适饮食、调畅情志,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