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若彤  郝文剑  刘勇  周佳琪  夏浩楠  宁一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4):1422-1425+1435
总结白长川教授从熵病角度辨治滞伤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今脾胃病的主要病机。从熵病角度分析滞伤脾胃,并围绕治疗脾胃病的运、消、化三种基本法则,提出了以滋运、疏运、升运、通(降)运、和运、健运、温运为代表的“运脾七法”;活血化浊、理气止痛之消法;温化和清化的化法。运用中医药治疗手段作为负熵,通过消减体内病理因素,纠正代谢紊乱,来防治“因滞而熵增”的相关疾病,从新的角度理解滞伤脾胃。  相似文献   

2.
总结白长川从"滞"论治小儿脾胃病的经验。"滞伤脾胃"是白长川在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饮食、生活习惯及脾胃疾病症状表现特点总结而成。儿童本就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环境因素、喂养方式的改变,"滞"导致的脾胃疾病较成人更为突出。依据不同病因特点,采用运脾和胃治则,分别从食滞、寒滞、热滞、湿滞、气滞、瘀滞、毒滞、虚滞等方面,以健运、升运、通(降)运、和运、疏运、温运、滋运等运脾七法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脾胃虚实传变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脾胃论》中的第一篇.在该篇中,李东垣引用了部分《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胃的论述,进一步从脾胃生理和病理角度阐明脾胃之气对人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深入探析其内涵,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提高内伤脾胃病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风药应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名医李东垣提倡“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之理论 ,擅长将解表祛风之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白芷、葛根等药用于内伤脾胃所致诸病的治疗。所谓风药 ,一则取义于《内经》中“阳之气 ,以天地之疾风名之”的说法 ,二则因辛散药力可起醒脾散滞 ,疏肝解郁之效 ,而肝为风木之脏 ,故以“风药”之称来说明这些药物在舒发条达下焦肝肾阳气方面的作用。兹就其用量及配伍分述于下。1 风药应用剂量李东垣所用风药在味数与用量方面 ,具有一定的规律。凡用以升散祛风 ,发越郁火、升清胜湿者 ,每每多味风药同用 ,并用量要稍大些。如治头风痛的川芎散就…  相似文献   

5.
范艳艳  季光 《光明中医》2010,25(7):1269-1270
<正>"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该理论对五脏病理、临床治法治则的制定和遣药组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医碥》指出:"郁者,滞而不通也,百病皆生于郁"。火郁,即火邪不能正常外出,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相似文献   

7.
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多以运脾化湿为原则。但本病往往兼有阴虚的存在,临床若能随证适当地将养阴之法与其他诸法并用,则能显著提高疗效。因此,笔者认为,养阴之法是治该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就此略作探讨,谨供同道参考。“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之伤,不仅伤脾胃之阳,亦伤脾胃之阴。当外邪侵袭,湿从火化,则最易伤津灼液,损伤脾阴,《温病条辨》故有“寒湿多伤脾胃之阳,湿热多伤脾胃之阴”之说。另外,肝火横逆乘脾,或汗、下消耗阴液,或使用温燥之药,伐胃伤津等均可导致脾胃阴液亏损,化源匮乏,运化无能。湿热者宜清化,寒湿者宜温化,脾气虚弱  相似文献   

8.
《神农本草经》曰:"桂枝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而仲景对桂枝之用,基本上遵从了《神农本草经》的说法。如"上气咳逆",是水气迫肺。桂枝可宣散水气以治咳逆,如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之"咳而上气",就是水气迫肺。"结气",是水气结滞。桂枝可散水气破结滞以治  相似文献   

9.
"老年治脾"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而调理脾胃是"老年治脾"的核心,老年病从脾论治有较好临床效果,体会如下。1老年治脾的意义李东垣《脾胃论》[1]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10.
李秀丽 《国医论坛》2006,21(3):28-28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常用治外科疾病.该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对气血虚寒凝滞之疾有"阳和一转,寒凝悉解"之效,不仅可治外科阴疽,也可用于内科、妇科疾病,只要掌握"阴证"、"虚证"的特点,尽可放胆选用.近年来,笔者据其和阳通滞、温补气血的特点,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病,收效良好,现择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