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出140例,根据病区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病理性咳痰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71%,对照组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病理性咳痰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血气指标,术后第1、3天及第5天,随着术后恢复的推移,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3、第5天,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手术、麻醉等对肺功能的损害,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呼吸状况的改善,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集束化管理对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肺原位癌患者6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呼吸道集束化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Borg评分量表评价管理效果,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氧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8 d,观察组Borg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集束化管理作为一项具备循证基础的护理模式,在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麻醉后恢复室患者1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选取集束化护理实施前行常规护理的18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集束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低体温)、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也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麻醉后恢复室,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风险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掌握正确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率及依从性、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数、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训练方法、正确的咳嗽排痰法及依从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提高了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质量,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曹欣琦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65-396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30例老年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及术后氧合指数(PaO2/FiO2)值。结果试验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开胸术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对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创伤所致肺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DO_2)、氧和分数(PaO_2/FiO_2)、动脉氧分压(PaO_2)及患者血清NO、ET-1浓度。结果:观察组ARDS发生率及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P 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而P_(A-a)DO_2及NO、ET-1浓度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aO_2、PaO_2/FiO_2、NO及ET-1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徐敏  孙苗芳  孙凌云  张仪芝 《广东医学》2016,(11):1744-1747
目的:探讨呼吸道集束化管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心胸外科因肺癌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6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呼吸道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肺部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呼吸道集束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病程,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管内注入PS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H值]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PaO_2/Fi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aO_2、PaO_2/Fi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洪军  李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8):1399-1400+1431
目的:探讨3A儿童麻醉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围术期并发症、负性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儿科接受全麻后行手术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儿于围术期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患儿则采用3A儿童麻醉护理模式。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并比较2组患儿围术期焦虑状况,统计2组患儿术毕至苏醒所需时间,以上述指标评估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临床状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躁动、谵妄、苏醒延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3d、手术当日麻醉前10min时m-YPAS评分及麻醉诱导前I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毕至苏醒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3A儿童麻醉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而言可有效减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提升其麻醉配合度,缩短其苏醒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洋 《吉林医学》2006,27(6):639-640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5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接受心脏矫治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152例,其中10例死亡,死亡率6.6%。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术后实施严密周到的观察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在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时护理分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儿术后满意度,进而提升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6):735-739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配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血气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RDS早产儿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nSIMV,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状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氧合功能[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PaO_2/FiO_2]、肺功能[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P=0.022)。两组治疗前PaO_2、p H值、PaCO_2、RI、OI、PaO_2/FiO_2、Rrs、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_2、pH值、PaCO_2、RI、OI、PaO_2/FiO_2、Rrs、Crs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PaO_2、pH值、PaO_2/FiO_2、Rrs、Crs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RI、O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胸、感染、肺炎、肺出血、气漏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配合PS初次治疗RDS早产儿,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提升氧合功能,提高肺功能,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02例,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和研究组(n=101),对照组予常规干预,研究组予常规干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出、入ICU时血气分析指标、急性生理紊乱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PPUS-FM)。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P发生率(3.96%)低于对照组(13.86%),护理满意度(91.09%)高于对照组(81.19%),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出ICU时的PaO_2/FiO_2、PaO_2水平较入ICU时升高,PaCO_2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较入ICU时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PaO_2/FiO_2、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风险,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康复进程,降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术后呼吸道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术后呼吸道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术后呼吸道管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QCC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70例,所有患儿均实施手术治疗,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围术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围术期QCC护理模式,分析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QCC护理模式,既可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3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pH值及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例,干预组无并发症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董传毕 《大家健康》2016,(1):116-1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肺损伤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有明显提高,CRP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能够改善患者氧合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基本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