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74-178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PACU)"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麻醉护理一体化联合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Steward评分、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NRS疼痛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护理满意度、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发生事件及入室与出室各项生命指征评分。结果研究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RS各项评分(肌力、呼吸、血压、神志、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出室血压、呼吸、活动力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和疼痛状态,帮助联合护理模式顺利进行,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PARS评分和手术患者出室生命指征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七氟醚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七氟醚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记录两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镇静-躁动情况、谵妄程度及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处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5、15 min,观察组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评分、谵妄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的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及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老年七氟醚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苏醒质量,提高风险识别、预防及处理,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与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焦虑评分、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血压、心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的焦虑评分(61.34±5.02)明显低于对照组(81.58±4.66),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苏醒时间(11.12±2.88)明显短于对照组(16.23±3.15),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1.43%),结果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心理状况,并降低了躁动发生率,促进全麻恢复期间的血压、心率相对稳定,值得在在临床麻醉前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及术后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知晓情况、苏醒期相关指标及拔管后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术中知晓,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5、10、30 min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知晓发生,减轻术后躁动,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缓解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静脉泵入0.50 μg/kg DEX溶液20 mL,微泵15 min静脉注射完毕;对照组患者术前静脉泵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睁眼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躁动评分(SAS)平价苏醒期疼痛和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SAS评分[(1.02±0.15)、(3.36±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95±0.21)、(4.22±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SAS>5分的患者,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的SAS>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对于缓解老年患者全麻TKA术后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舒芬太尼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75),双号作为观察组(n=75),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通过苏醒期躁动及认知情况评估药物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9.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全麻手术后6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33%、2.67%、1.33%,低于对照组9.33%、13.33%、1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治疗,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行全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沈勤  肖建军  吴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80-138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P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4 ml).观察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以及拔管后10 min患者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1);拔管后10 min疼痛评分P组显著低于C组(P<0.01);C组患者苏醒期恶心1例,2组均无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全麻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预防性镇痛作用,又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并不延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PACU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中高血压手术患者施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帮助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从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可见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万琼知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44-2746
目的评价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264例全麻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47例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117例给予围术期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应用镇痛剂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测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术期全麻手术患者可明显缓解术前、术后的焦虑症状,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药应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且处于麻醉苏醒期的11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苏醒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传统PACU护理模式)和观察组(n=50,ERAS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苏醒后的体温(T)、疼痛程度(VAS)、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在PACU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苏醒后观察组患者体温、VAS评分和S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U留置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PACU复苏护理,能够提高复苏质量,缩短PACU留置时间,加快手术室周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并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135.26±7.26)mm Hg、收缩压(85.52±6.29)mm Hg、心率值(76.29±4.2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使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有效减少,避免术后出现血压与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14.
廖小英 《当代医学》2014,(34):120-121
目的总结研究220例全麻插管患者术后的苏醒护理。方法选取进行全麻插管手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1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的时间、躁动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率(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P〈0.05)。结论舒适护理缩短了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的时间,同时降低患者躁动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躁动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全麻手术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苏醒期心率、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还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魏时靖  王强  王佳兴  柴佳星  白萍 《重庆医学》2022,51(11):1852-1855+186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编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发生情况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徐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护理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最近几年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全麻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苏醒前和苏醒时血压、心率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的血压、心率较苏醒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苏醒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并且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地佐辛,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镇痛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与拔管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应用在老年全麻患者中,可以降低苏醒...  相似文献   

20.
朱洁  洪黎霞  陈光彬  崔雯 《安徽医学》2019,40(7):822-825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应用无痛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复苏室护士"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转移注意力法护理、超前镇痛用药的护理等一系列无痛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复苏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比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NRS评分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痛护理能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患者急性疼痛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