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阶段视频教育对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护理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个院区住院的258例老年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分阶段视频教育,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比较2组预防跌倒护理结局评分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预防跌倒护理结局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5.720,P<0.001)。 结论 分阶段视频教育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护理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预映射计划在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综合科住院的老年患者2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防跌倒护理,实验组实施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映射计划。于干预前及出院6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预防跌倒健康知识行为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预防跌倒健康行为得分。结果实施干预映射计划的患者各项预防跌倒健康知识行为评估得分均高于实施常规防跌倒护理措施的患者。结论干预映射计划能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跌倒高风险老年住院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收治于奇数病室的10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收治于偶数病室的100例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施行跌倒预防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干预,比较2组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评分、安全行为执行度评分及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跌倒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评分与安全行为执行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385,P<0.001;t=21.591,P<0.001),住院期及出院后3个月内跌倒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128,P=0.024;χ2=4.688,P=0.030)。结论 采用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跌倒预防管理,可显著提升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与安全行为执行度,降低住院期及出院后跌倒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奥塔戈运动锻炼项目对跌倒恐惧老年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存在跌倒恐惧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患者住院号末尾数字的奇数和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塔戈运动,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跌倒恐惧人数、跌倒自我效能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跌倒恐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2.381,P<0.001),跌倒自我效能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0.317,P<0.001;Z=-3.644,P<0.001)。结论 奥塔戈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患者跌倒恐惧,提高老年患者跌倒效能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92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组,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赋能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的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的自护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赋能教育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练技术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147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1 d及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观察组对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1 d 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健康教练技术应用效果各条目认可度均高于90%。结论 健康教练技术有利于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3月我院CCU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护理;选取2017年4-6月我院CCU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接受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及抑郁评分。 结果 干预12周后,实验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各维度得分、SAS得分、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行患者计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内行患者计划。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行患者计划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艳  朱桂玲 《护理学报》2020,27(8):54-58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制定的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入院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2月入院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结直肠造口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据行为改变理论制定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别于手术前1 d、出院后第3个月末,采用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和知信行量表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 在出院后第3个月末,观察组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知信行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肠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卞薇  谢维  万君丽  谭明琼 《护理学报》2019,26(20):15-19
目的 探索基于适应性领导力理论框架的干预模式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0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适应性领导力框架的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与随访。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3个月,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各监测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周,生存质量评分中仅角色困难和依赖性2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适应性领导力理论框架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发掘并培养自身的适应性领导力技能来适应疾病从而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计划行为理论(TPB)对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双号设为实验组,单号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为管床护士向患者口头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干预组采用TPB理论构建护理行为干预,开展干预前问卷调查,然后对患者实施行为态度、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六点行为评分)、健康行为和复发情况。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颈椎疼痛六点行为评分为(2.62±1.09)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的(3.32±0.91)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3.14±0.9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除注意预防咽部感染和保暖例数外,其余各项健康行为养成和颈椎病复发比例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B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健康行为,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中高危跌倒患者实施护理专案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厦门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心内科80名中高危跌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1—15日40例中高危跌倒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跌倒知识宣教.将2021年5月1—15日40例中高危跌倒患者作为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时间护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间护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功能的改善状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服药知识、良好生活习惯、复查知识、心理状态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t=-3.824,P=0.001)。 结论 基于时间护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孟凡嫣  陈璇  王艳  吴颖 《护理学报》2018,25(19):1-4
目的 探讨在现实环境下运用功能性步态训练来分析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的改变,以及对其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出院的卒中患者进行追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康复训练,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步态训练,分别在出院前,出院后8周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患者常速行走10 m的步态参数,同时采用单条目问题法和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分析老人跌倒恐惧的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老人各项步态参数、跌倒效能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8周后2组患者在患侧站立相、患侧摆动相、摆动强度、落脚强度、落脚时脚角度、步频、跨步时间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效能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害怕跌倒的老人为14例(48.28%),干预组为13例(43.33%);8周后对照组害怕跌倒老人为11例(37.93%),干预组为5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步态训练对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及害怕跌倒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诊间课堂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知识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4例,按就诊日期将其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诊间课堂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8周时,比较2组脑卒中知识水平及焦虑情绪。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组间=9.25,P<0.01);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间=8.10,P<0.01)。结论诊间课堂健康教育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对脑卒中的认识,减轻患者候诊期间的焦虑情绪,值得在门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入住的140例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对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64.30±4.64)分、(36.98±10.42)分、(40.67±4.23)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97.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10.00%和跌倒致残率2.8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8.57%,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跌倒预防的认知,改善其身心状况,降低跌倒发生率及伤害程度,以确保患者安全,可于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房兆  余丽君  胡敏  林华 《全科护理》2013,11(8):675-67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住院病人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宝鸡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65岁以上老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入选老年病人进行跌倒预防知信行基线调查后进行预防跌倒健康教育,1个月内进行干预后跌倒预防知信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老年住院病人跌倒预防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44.89分±6.64分与50.08分±6.60分、态度问卷得分分别为29.56分±5.88分、32.25分±5.31分、行为问卷得分分别为34.94分±5.11分与36.40分±5.44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提高住院老年病人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距离理想效果还有一定差距,应进一步探索老年病人认知特点,采取更适合老年人的教育方式,以提高老年病人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05例,常规综合护理)与观察组(105例,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生活方式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K-LS评分均升高,SBP、D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降低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