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此基础上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4幅"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患者健康教育。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评分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BG为(6.41±1.24)mmol/L、2h PBG为(8.05±1.46)mmol/L、Hb A1c为(5.49±0.65)mmol/L,对照组患者FBG为(7.67±0.43)mmol/L、2h PBG为(9.72±1.24)mmol/L、Hb A1c为(6.77±0.68)mmol/L。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SDS得分为(42.15±6.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DS得分(48.12±6.43)分(P0.05)。结论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缓解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护理管理对肺癌患者放射性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分;采用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1个月后,干预组SAS得分、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精力、情感、睡眠、社交、活动等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护理管理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稳定期慢阻肺疾病患者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观察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服药和氧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自我照顾认知情况的差异,并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和氧疗依从性(97.50%)高于对照组(80.00%);干预后观察组慢阻肺患者自我照顾认知评估量表中的日常生活照顾、疾病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呼吸道治疗控制维度得分分别为(14.66±2.05)分、(10.21±1.35)分、(13.85±2.36)分和(15.34±2.46)分,均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前自身得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慢阻肺患者自我效能量表中的呼吸困难管理、安全行为、情感波动、环境与温度和体力活动维度得分分别为(32.45±3.59)分、(5.76±1.01)分、(19.54±3.59)分、(15.45±3.01)分和(10.58±2.03)分,均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前自身得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为(33.02±13.76)分,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对慢阻肺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照顾能力,增进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中随机抽取1,045名高血压患者,其中干预组547人,对照组498人。干预组在常规健康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自我管理。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分分别为(6.46±1.49)分和(6.62±1.61)分;效果调查时,两组得分分别为(6.68±1.57)分和(6.67±1.87)分。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7.89±7.40)分、(8.06±2.83)分、(21.86±4.47)分和(7.97±2.32)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35.25±7.40)分、(8.55±2.55)分、(20.01±4.77)分和(6.70±1.67)分;效果调查时,干预组得分分别为(39.06±8.23)分、(8.53±3.27)分、(22.60±4.52)分和(7.93±2.41)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35.54±7.76)分、(8.42±2.83)分、(20.36±4.80)分和(6.76±1.86)分。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知识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黄各庄镇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55例。干预组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进行饮食自我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干预3个月、6个月后,运用饮食自我管理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得分为(2.76±1.23)分,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自我管理得分均有提高,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饮食自我管理干预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熊敏  朱莉琪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76-1278
目的 了解贵州省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健康饮食行为现状,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和健康饮食行为调查表对贵州省9所学校1 3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住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2.08 ±0.72)和(2.00±0.61)分,≤12和>12周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得分分别为(2.08 ±0.63)和(2.01 ±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2.67 ±0.90)和(2.05 ±0.92)分,男生和女生得分分别为(2.26 ±0.94)和(2.45±0.99)分,≤12和>12周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得分分别为(2.29 ±0.93)和(2.52 ±0.87)分,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得分分别为(2.33 ±0.95)、(2.28 ±0.92)和(2.53 ±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贵州省儿童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饮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202,P <0.001).结论 贵州省省会和县级以下地区中小学生与饮食相关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健康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和干预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应用于住院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0 d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0天后自我效能总评分为(107.85±3.73)分,高于对照组的(83.67±4.15)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97.00±4.04)分,优于对照组的(84.81±4.04)分;负性情绪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应用于住院肺癌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外科就诊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用自行设计问卷就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饮酒、吸烟人数比较,对照组分别为19例、7例和18例、5例,干预组分别为12例、2例和10例、3例,干预组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对照组分别为(63.73±3.17)、(75.32±2.58)分;干预组分别为(76.27±3.59)、(89.32±3.2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行为依从性得分比较,对照组(23.03±0.17)、(32.45±1.21)分,干预组分别为(29.31±1.25)、(36.49±1.15)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指导的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宿州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治疗后出院康复中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基于TTM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测血压效果、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分别为(132.15±6.06)mmHg和(85.15±4.27)mmHg,优于对照组的(141.23±5.11)mmHg和(87.43±3.39)mmHg(P<0.05);研究组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遵医用药、血压监测、情绪管理及休息管理评分分别为(21.35±3.69)分、(11.67±1.75)分、(13.96±3.25)分、(10.57±2.69)分、(17.02±3.64)分和(18.49±2.8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04±3.18)分、(9.86±1.42)分、(12.00±3.47)分、(9.32±2.85)分、(14.11±3.05)分和(17.45±2.31)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分别为(8.10±2.34)分和(8.02±2.37)分,高于对照组的(7.20±2.05)分和(7.05±2.04)分(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健康行为,具有在临床积极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指导的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宿州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治疗后出院康复中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基于TTM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测血压效果、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分别为(132.15±6.06)mmHg和(85.15±4.27)mmHg,优于对照组的(141.23±5.11)mmHg和(87.43±3.39)mmHg(P<0.05);研究组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遵医用药、血压监测、情绪管理及休息管理评分分别为(21.35±3.69)分、(11.67±1.75)分、(13.96±3.25)分、(10.57±2.69)分、(17.02±3.64)分和(18.49±2.8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04±3.18)分、(9.86±1.42)分、(12.00±3.47)分、(9.32±2.85)分、(14.11±3.05)分和(17.45±2.31)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分别为(8.10±2.34)分和(8.02±2.37)分,高于对照组的(7.20±2.05)分和(7.05±2.04)分(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健康行为,具有在临床积极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手机APP模式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招募对象来自2017年4~10月清远市管理的高血压患者360例(对照组及应用APP组各180例);观察两组管理前后高血压知识、信念及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应用组管理前后的健康各维度、自我管理技能及自我效能感得分。结果 6个月APP管理后,应用组高血压知识(80.5%)、信念(70.8%)及行为(65.8%)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46.1%、57.9%、31.0%);高血压患者手机APP健康管理得分与自我管理技能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应用APP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知晓率明显提升,效果显著,应用可行性较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授权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选取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授权健康教育,包括明确目的、表达情感、制定目标、评价反馈,利用专业量表比较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结果采用授权健康教育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总分为(21.12±0.59)分,高于对照组(18.12±0.55)及干预前(16.81±0.33);自我效能量表中"对控制症状或健康问题的信心"、"对采取自我保健行为的信心"问题的评分分别为(8.34±2.11)分、(7.81±2.55)分,均高于对照组[(6.50±3.09)分、(6.58±2.11)分];自我管理的总评分为(61.21±3.00)分,高于对照组(54.59±4.37)和干预前(55.46±3.6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知识水平,对其应对疾病和治疗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亦有所帮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17护"微信平台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舟山市中医院2016—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传播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317护"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脑卒中知识知晓水平,评价"317护"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饮食调护、血压控制、康复训练及规律服药4项行为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调护、血压控制和规律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疾病知识得分分别为(59.80±9.84)分和(59.64±9.89)分,干预后分别为(69.82±9.84)分和(84.16±8.66)分,观察组脑卒中疾病知识得分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317护"微信平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知,效果优于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的同伴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一10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COPD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群的同伴健康教育,干预2个月后,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COPD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基于COPD病友群的健康教育信息共60条,5个同伴教育群的同伴交流信息累计共13 832条;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素养得分由(6.21±3.01)分提高至(11.03±2.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3.17)分(P=0.001)。在"COPD患者应该注射肺炎疫苗"、"COPD患者应该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很多COPD是由吸烟或吸入二手烟引起的"、"在你任何气短的时候都可使用沙丁胺醇药物或吸人性药物"这几个题目的回答正确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几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氧疗依从性日常生活习惯改变)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同伴健康教育对慢阻肺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提高患者COPD疾病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行为均有所帮助,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社区登记的1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据登记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单号纳入观察组,双号纳入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自我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安全用药知识得分、慢性病防治信念得分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安全用药知识得分、慢性病防治信念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安全用药知识得分(17.51±1.85)分、慢性病防治信念得分(25.49±2.86)分及服药依从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2±2.17)分、(23.91±3.06)分、8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自我管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用药知识的认识,提升其对慢性病的防治信念,从而促进服药依从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提高依从性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市784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用药依从性量表得分为(1.66±1.37)分,依从性好的有106例(13.5%),依从性差的有678例(86.5%);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25.21±5.77)分,自我效能高分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自我效能低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自我效能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和文化程度。[结论]患者自我效能的高低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好坏,在健康干预、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老年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21年11—12月在抽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就诊的6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服药依从性和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的相关信息,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1.86±5.98)岁,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69±1.48)分,20.6%依从性评分低于6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46.01±23.55)分,行为维度、环境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0.14±11.27)分、(38.93±7.87)分、(56.95±8.15)分。自我管理能力(r=0.24,P<0.01)、行为维度(r=0.23,P<0.01)和环境维度(r=0.22,P<0.01)与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服药依从性有所降低。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自我管理能力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延续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浙江省义务市102例居家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2例和健康教育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人次、戒烟依从性、自我评估测试、自我管理水平和家庭功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再住院人次、吸烟人数和自我评估测试[5例、2例、(15.16±4.65)分]均低于对照组[14例、9例、(19.59±5.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自我管理水平和家庭功能得分[分别为(160.45±28.70)、(7.87±2.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49.88±29.62)、(5.39±2.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家庭功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是慢性病延续护理中一个较好的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前后不同阶段自我效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通过社区动员、从健康档案中筛选、发送招募邀请函等多种形式招募来自全国6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共3 54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在干预前后及2015年终末评估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等相关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效能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4年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活动后自我效能总分[(102.57±17.05)、(100.21±19.22)和(98.14±18.50)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前得分[(90.23±20.93)、(86.96±23.42)和(83.78±2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2015年终末评估时,2014年参与活动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98.59±20.09)分]较干预后升高,2012—2013年参与活动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100.34±19.15)、(98.39±20.89)分]较干预后下降,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效能受参加活动后时间、是否合并并发症的影响(β值分别为-0.074、-0.04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参加活动后时间长、合并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较差,应重点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长期持续开展,有效提高其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乙型肝炎患者80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还接受由护理人员设计并实施的连续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健康行为依从性得分分别为(8.2±3.2)、(12.1±2.2),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健康行为依从性得分分别为(8.3±3.0)、(10.0±3.2)。治疗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为(17.1±2.1),干预3个月后得分为(21.5±1.7),对照组干预前得分为(17.1±2.6),干预3个月后得分为(17.4±3.2)。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为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