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鼻鼽药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祛风脱敏、宣肺利窍等功效角度,阐述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鼻鼽的药对经验,临床应用灵活,疗效显著。列举了麻黄配桂枝、辛夷配苍耳子、胆南星配广地龙、乌梅配五味子等常用临床药对,并讨论小儿鼻鼽临床治疗常用药对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具有难根治、复发率高的特点。卢云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乃为肺之不足,复感风邪,邪气留恋又合于纯阳之体,久郁化热,酿腐成脓。治疗以祛外风、透脓涕、清郁热为法,以苍耳子散、透脓散为基本架构并随症加减。临床用药疗效显著,就其治疗法则与选方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经验。其提出"谨守病机,虚实论治",认为小儿泄泻的基本病机除脾虚湿盛外,关键在于大肠和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失调,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创立小儿推拿泄泻方,临床运用,取得良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本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西医学的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也属于鼻鼽范畴。现就近几年本病的相关治疗概况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士卿教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鼻渊多属胆经郁热,以清泄胆热、宣通鼻窍为治则,以取渊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气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鼻鼽患儿从肺脾气虚、风痰留着证进行辨证,采用补气祛风化痰法进行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特点辨证加减。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4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小儿鼻鼽多为本虚标实证,肺脾气虚、风痰留着是其重要病机,补气祛风化痰法治疗本病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苍耳子散联合脱敏汤在治疗小儿鼻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鼻鼽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予以干祖望方剂脱敏汤治疗,观察组予以苍耳子散联合干祖望方剂脱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复发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耳子散联合脱敏汤治疗小儿鼻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1]46,为儿科临床常用方剂,清代医家陈复正在《幼幼集成》提到“幼科之方,独推此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徐荣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辨证经验,徐教授在儿科临证中灵活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多种小儿脾胃病,如疳证、厌食、泄泻、佝偻病等,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师待诊学习,受益匪浅,现简述其要,以供同道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是中医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张勤修教授尤其擅长以穴位埋线治疗鼻鼽,颇有良效,现对其治疗鼻鼽的临床作用机理进行阐述,以期推广穴位埋线治疗鼻鼽及其他慢性疾病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马龙  张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28-128
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马云枝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经验。马云枝教授提出:脾虚湿盛为帕金森病重要病机;脾虚痰阻已成为帕金森病常见临床证型;健运脾胃为帕金森病治疗切入点,以健脾化痰、通络熄风为治疗主线,随证辅以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等法;用药平和为帕金森病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结合李莹教授的治疗经验,深入研究了导致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常见疾病,西医学认为其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而中医学认为其主要与火邪关系密切,病因多分为实火与虚火,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气机紊乱、阴阳失其调和,病位主要在口、脾胃,涉及心、肝、肾.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西医以对症及病因治疗为主,而单一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病情易反复,中...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白鹏  李春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48-149
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病种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导师赵吉平教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有独到的理解,笔者跟随导师临证3年,获益匪浅。在文中,笔者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针刺取穴及针刺手法等三方面详细介绍导师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专家的经验成果。  相似文献   

16.
周大伟 《华夏医药》2004,8(1):25-26
目的 探讨鼻鼽病在香港地区多发病的相关因素及辨证使用白玉散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46例鼻鼽患发病的相关因素及白玉散的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包括家族史,通过病史,气候环境,体质禀赋等。临床疗效采用中华耳鼻喉科学会推荐的应变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346例鼻鼽患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为体质禀赋阳气不足型82%、气候环境因素75%、过敏病史24%、家族史13%;白玉散临床疗效也显示出有效率达73%。结论 回顾性分析提示鼻鼽发病因素与患体质阳气不足及气候湿热与空调环境的交替影响密切相关,以白玉散为主的方剂在中医理论辨证使用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三有余、四不足"是明代医家万密斋提出的关于小儿体质特点的理论,该理论高度总结了儿童时期五脏有余、不足的体质特点。小儿鼻鼽可因五脏失和累及肺脏发病,病因病机与小儿"三有余,四不足"密切相关,亦不离津、气、血三者。在临床诊治中结合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明确鼻鼽的病因、病机,发作期与缓解期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诸法合用,做到有的放矢,可收到显著疗效。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8.
导师苏云放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30余年,治学严谨,在温病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临床经验丰富,勤于著述,建树良多。在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中既有中医内科疑难杂病辨治的学术精华,又融合了温病学派四大诸家的学术特色。现仅从他论治不寐病证中总结学习他的特色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
郭维琴教授将大动脉炎诊断为“无脉证”,认为病因为外感寒邪。初期邪客于脉,日久阴阳不足,阳虚则寒凝血瘀,阴虚则脉络空虚,终末期阴阳亡脱而死。郭维琴教授在临床上将大动脉炎分为邪气入侵、阳虚寒凝、阴虚血阻、气虚血瘀4型进行辨证施治,4型之间可以互相兼夹,临床中可以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