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位调整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体位调整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功能障碍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IL-4、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体位调整法联合温针灸治疗DLBP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下腰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JOA下腰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OD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41.67%、100.00%)均高于对照组(23.33%、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0):1457-1459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术、中药熏蒸联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及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两组JOA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松解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总有效率高,同时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位调整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体位调整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IL-1及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P0.05)。结论采用体位调整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DLBP,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下腰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状况,降低IL-1和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腰痛宁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包括疼痛评级指数(PRI)、疼痛状况(PP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观察对比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患者McGill疼痛量表评分(PRI、PPI和VAS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温针灸结合八段锦训练对腰肌劳损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联合温针灸及八段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肌劳损采用温针灸联合八段锦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随机分联合组、温针灸组及玻璃酸钠组,每组各50例,温针灸组单纯给予温针灸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进行下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玻璃酸钠组给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同以上两组。第1~5天给予温针灸治疗,第6天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0%,高于温针灸组(82.0%)与玻璃酸钠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与玻璃酸钠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周三组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LKS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9,(12):1705-1708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中医症状、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镇痛、抗炎等对症治疗联合护理,并配合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温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生活质量(QOL-100)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ODI评分、RO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独立能力五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予以温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疗效确切,可有助于疼痛缓解与症状改善,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 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 例,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 例。中药组给予腰痛舒痹方治疗,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 组给予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6 周。评价3 组临床疗效,比较3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并检测血清IL-1β、TNF-α 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 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 组VAS 评分、ODI 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 组VAS 评分、ODI 指数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 组IL-1β、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联合组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 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 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1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关节前屈和后伸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LDH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腰痛评分、腰椎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升高,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3个月时ODI评分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中5例患者出现腰痛或腰腿痛症状,复发率为12.8%,对照组中13例患者在治疗结束1~3个月期间出现腰腿痛症状,复发率为33.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能改善腰椎不稳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能预防患者短期内腰腿痛症状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推拿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ODI评分、ROM评分、JOA评分、VAS评分以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及RO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推拿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海丰  王立恒  伊璠 《河北中医》2023,(4):617-620+625
目的 观察温针灸夹脊穴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椎旁肌脂肪浸润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椎旁肌脂肪浸润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针灸对照组25例单纯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训练对照组25例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联合组25例予温针灸夹脊穴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包括疼痛、单项功能及综合功能)评分、脂肪浸润情况[采用椎旁肌群与相应节段椎体间的横截面积比(MVR)分级评价]及椎旁肌功能[包括背伸力量、前屈力量及中位频率斜率(MF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针灸对照组、训练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疼痛、单项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ODI疼痛、单项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针灸对照组、训练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VR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诊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炎症指标(TNF-α、IL-6、IL-1β)、免疫指标(IgM、IgG、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VAS、ODI评分及TNF-α、IL-6、IL-1β、IgM、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诊推拿联合针灸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促进免疫指标改善,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联合腰椎牵引组(实验组)和腰椎牵引组(对照组)各27例。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腰痛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降低程度大于牵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4.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黄韧带配合温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性,为临床推广提供临床试验数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刀松解黄韧带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刀松解黄韧带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0%,对照组优良率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松解黄韧带联合温针灸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潘星安  吴旭明  陈静  李萍 《新中医》2018,50(12):218-2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右归胶囊治疗肾阳虚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慢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右归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差异,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结束后1月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结束后1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束后1月2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结束后1月,治疗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右归胶囊治疗肾阳虚慢性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风寒痹阻型采用微通法配合温通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采用微通法配合强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加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采用视觉评分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及JOA慢性腰痛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评价两组患者腰痛程度和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比较VAS、JOA评分. 结果 两组治疗后1、3周与治疗前比较,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1周VAS、JOA评分及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5%,对照组8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VAS 、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LDH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起效快,且疗效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9.
吕志灵 《新中医》2019,51(8):247-24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对照组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椎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并探讨其康复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门诊接诊的10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推拿等基础治疗,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体操锻炼,设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予以核心力量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腰痛失能评分(ODI)以及核心力量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心力量测试的6个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取核心力量训练措施可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