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善明 《四川中医》2008,26(1):13-1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目前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较高,但其高复发率成为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相对较低,但其复发率亦低,且临床症状改善快.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其溃疡愈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改善好.因此,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素问·痹论篇》中"五体痹"与"脏腑痹"的基础上提出的,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脏腑,或通过官窍而直中脏腑,而人体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使邪气伏留,久则成为伏邪盘踞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则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仝小林教授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提出一类因感受风寒湿邪发病的血脂异常治疗新思路,注重透邪外出,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拟定散寒除湿,温阳补肾;健脾渗湿,化脂降浊;清热利湿,降脂泻浊;祛痰化浊,活血化瘀等治则治法,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 ( PU)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近期愈合较好 ,但停药后溃疡年复发率高达 60 %~80 %。因此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依然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显示 ,完全治愈的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很低。特别是 1 990年末 ,在夏威夷国际消化会议上 ,Tarnawski[1] 等首先提出了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 ,使人们对消化性溃疡复发和控制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更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1 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 ( QOUH)的提出消化性溃疡是侵犯黏膜全层并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的坏死性病变 ,其愈合需要多种组织…  相似文献   

4.
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病"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另外,仝小林教授基于现代解剖学,将顶焦从三焦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顶焦包含颅腔与髓腔,是指挥、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按照现代解剖学划分,颅腔内为脑,因脑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主要控制中枢神经,故称其为神系;髓腔内为与脑相通的脊髓,主要支配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称为髓系。顶焦中髓系比较接近现代医学中的周围神经系统,但又不完全对应,依此理论提出的髓系脏腑风湿的辨治方法,为临床中医治疗难治性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基于《内经》的"伏邪"和"痹证"理论提出的新学说,该学说指出风寒湿邪可通过"内传"和"直中"的途径侵袭脏腑,进而形成多类疑难杂症。依据该学说运用疏风、散寒、祛湿等方法透邪外出的治疗原则,临床运用乌头汤、五积散、麻黄升麻汤、小续命汤等经典名方,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颅脑术后慢性头痛、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脏腑风湿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六淫邪气皆可内伏致病,但自《内经》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暑燥火之类的伏气温病发展尤速,而在伏邪致病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伏寒""伏湿"学说却销声匿迹。何况现代社会风湿免疫类疾病众多,而这些疾病又多与"寒湿内伏"密切相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证"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在流转中气的同时,运用升散、清上、透表、发汗、散寒、逐风、渗湿等方法,适时透邪是该类疾病的治疗大法。该学说的提出为风湿免疫类疾病及脑瘤等诸多疑难杂病的临床辨治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西医对症治疗虽有疗效,但仍存在病情易复发与溃疡愈合质量欠佳或者出现耐药性等问题。中医通过多种治疗方法、方案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溃疡愈合率提高,复发率降低,取得较好的临床成果。本文主要对近10年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以及外治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优势。方法:治疗组以自配的消溃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四周愈合率和一年半随访复发率分别为97.5%和7.5%;对照组分别为87.5%和2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两组HP的清除率及2年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改善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胃肠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鑫梅  刘友章 《河北中医》1998,20(6):330-331
目的:观察胃肠宁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采用胃肠宁治疗消化性溃疡378例(治疗组),并与甲氰咪呱治疗378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5周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82%,有效率96%,3年复发率为15%,对照组愈合率51%,有效率81%,3年复发率56%。结论:胃肠宁与甲氰咪呱比较,疗效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提示该药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证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俊  罗翌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297-298
通过对 16 6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以探讨活动期溃疡病的证型特点 ,结果显示 ,活动期胃溃疡的主要证型是脾胃湿热型 ,而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以寒热错杂为主 ,瘀血为本病的主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40-42
张舜华为新安著名医学世家"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从事临床工作六十年,学术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现特整理张舜华治疗消化性溃疡临证经验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甲文  王振常 《河南中医》2009,29(12):1212-1213
目的:观察自拟方胃愈灵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非甾体类药物(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服自拟方胃愈灵汤,疗程6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常见证型的统计学研究、常见证型的客观化研究等综述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探索消化性溃疡诊断意义的微观监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有助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步入现代化与客观化。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临床上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并且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治疗也各有不同。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作用机制以及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袁映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13-114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消化道疾病。近年研究表明,中医药从整体调节出发,在PU治疗、抑杀HP(幽门螺杆菌)、提高愈合质量和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就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经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14例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6例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0.0%。结论: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使溃疡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愈后复发。临床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所采用的清热护胃汤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消化性溃疡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证溃疡模型,寻找浊毒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根据。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证溃疡组(B组)、模拟浊毒证溃疡组(C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另两组采用湿热环境加高脂高糖饮食和白酒的综合造模,并用乙酸侵蚀胃壁制造胃溃疡方法,制造消化性溃疡湿热证和模拟浊毒证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溃疡指数、肛温变化、血浆PAF、ET、CGRP及血清NO水平。结果:前17天各造模组肛温波动不大,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造模组进入造模箱后,与A组比较肛温均升高(P0.01),C组较B组升高(P0.01);溃疡指数C组较B组为高(P0.05);血浆PAF、ET水平:与A组比较B、C组均升高(P0.01),C组较B组为高(P0.05);血浆CGRP及血清NO水平:与A组比较B、C组均降低(P0.01),C组较B组为低(P0.05)。结论:浊毒证的形成可能与大鼠血浆PAF、ET水平升高,及血浆CGRP、血清NO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梁玉瑛  张淑娥 《陕西中医》2007,28(9):1143-114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热化湿颗粒(生苡米、蔻仁、杏仁、厚朴、半夏、茯苓、黄连、生栀子、车前草、公英、苍术等)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炎104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68例,总有效98例,总有效率94.2%。提示:清热化湿颗粒对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有明显的清热化湿作用,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