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雌激素在女性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尤其是女性生殖功能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保护绝经前女性免患各种疾病有密切联系。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是配体活化转录因子,可赋予许多基因雌激素敏感性。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参与快速/非基因的膜相关雌激素效应,开启了对快速雌激素信号通路领域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系统中GPER的作用逐渐被认识,GPER可能作为新靶点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 (GPE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新型雌激素受体,可与雌二醇等雌激素结合,但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不同,是一种既能够介导非基因型快速反应也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转录调控作用的膜性受体。由于GPER可能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很可能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新靶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就GPER的发现、结构、亚细胞定位、配体、信号转导途径及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为新型雌激素膜性受体,能与雌二醇等雌激素结合,但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雌激素受体(ER)不同,是对经典核ER的重要补充,在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介导作用。妇科常用中药广泛存在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成分,这些植物雌激素不仅与ER结合,还与GPE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植物雌激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无论在女性生理还是病理改变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传统理论认为,雌激素通过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 ERβ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7次跨膜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区别于ERα、ERβ,可以与雌激素及其衍生物、激动剂和拮抗剂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GPER广泛参与多种激素反应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然而,GPER在癌症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GPER在女性相关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女性相关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在人体内需要通过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与雌激素核受体结合后发挥的基因组效应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此外,雌激素还可通过与雌激素膜受体结合后发挥非基因组效应而发挥作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GPR30)作为一种雌激素膜受体,其化学结构、细胞定位、作用方式等与传统的雌激素受体α、β均有显著区别。GPR30广泛参与雌激素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并且作为雌激素膜受体参与了雌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藁本内酯(LIG)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用LIG进行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检测和TRAP染色法评价破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和 Gankyrin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探讨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ER和Gankyrin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 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分布,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关系,并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 性。结果:GPER蛋白在异位、在位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1.5%,21.2%,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的 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均P<0.0125),而异位与在位内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Gankyrin蛋白在异 位、在位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36.4%,9.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 在位内膜中,GPER蛋白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Gankyrin蛋白在增生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PER和Gankyrin蛋白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有关,二者在III~IV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I~II 期(均P<0.05)。GPER和Gankyrin蛋白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40,P<0.01)。结论:GPER和Gankyrin的表达 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有关,二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促进异位病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与ERα、ERβ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普通外科8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标本,平均年龄38.7(23~77)岁,对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ERα及ERβ的表达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PER、ERα及ER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71.8%、67.1%,呈高表达状态;但这三种雌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GPER与ERα及ER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三种雌激素受体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ERα及ERβ均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作用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信号通路的活化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药物处理SKBR-3与MDA-MB-453细胞后,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细胞中IL-6 m RNA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ERK与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7-β雌二醇(E2)和GPER特异性激动剂(G1)显著促进SKBR-3与MDA-MB-453细胞中IL-6的m RNA表达以及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量,GPER特异性拮抗剂(G15)可显著抑制以上变化(P<0.05)。E2及G1药物处理SKBR-3细胞后显著活化细胞内GPER/AKT信号通路以及GPER/ERK信号通路(P<0.05),上调p-AKT与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16±0.65)、(3.21±0.45)倍,p-ERK分别为对照组的(2.87±0.42)、(2.64±0.24)倍,在MDA-MB-453细胞中也可得到类似结果。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可明显阻断E2及G1所引发的IL-6表达变化(P<0.05),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则不能。结论 :雌激素可促进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IL-6的m 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量,其机制可能与GPER/ERK信号通路的上调有关,由GPER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可能在ER阴性乳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雌激素不仅决定人类的第二性征,还能调节人体多系统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功能。既往观点认为,雌激素主要通过其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β(ERα/β)传递其生物信息~([1])。近年来,随着对雌激素膜受体相关研究的开展,一种全新的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该受体在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和Glu-NMDA受体通路与学习记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estrogen,E)是维持女性第二性征最主要的甾体物质,其在神经系统也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梗死面积,抗自由基形成,调节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雌激素自身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通过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另外,雌激素在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发挥与其受体密不可分,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二者均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表达: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同时,ER-α在大脑皮质区和海马区表达也显著减少;ER-β基因敲除能够严重影响学习记忆行为、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和突触强度,该受体可能参与了高级脑功能的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作为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在海马区存在共表达.雌激素可能通过膜相关的雌激素受体快速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诱导NMDA受体NR2B亚基磷酸化,激活NMDA受体,三者均会影响突触可塑性.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和Glu-NMDA受体通路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免法测定肝癌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的含量,并对10例肝癌,18例肝硬化进行了雌二醇受体的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表明;雌二醇受体主要分布于肝癌的癌细胞浆内,受体阳性例数较肝硬化例明显减少,着色强度明显减弱。肝癌患者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低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肝癌血清雌二醇含量与组织内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无平行关系。认为不能以血清雌二醇含量估计组织内相应受体的多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以ER阴性(ER-)、GPER阳性(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为研究对象,用TAM处理细胞,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抑制胞内GPER活性,siRNA干扰GPER蛋白表达,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GPER、Vimentin、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AM(5 μmol/L)可明显增强MDA-MB-468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G15(10 μmol/L)预处理能显著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GPER-siRNA可明显干扰MDA-MB-468细胞GPER蛋白表达(P<0.01);干扰GPER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TAM处理明显诱导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1);G15预处理或干扰GPER蛋白表达均能抑制TAM的上述诱导作用(均P<0.05)。结论:TAM能诱导ER- 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EMT,其作用与其激活GPER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雌激素有提高神经元活力和减少Aβ聚集的作用,可通过多种方式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但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雌激素疗法存在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类似,被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同时减轻因雌激素替代疗法产生的副作用。研究表明,槲皮素(quercetin,Que)作为植物雌激素,对大脑缺血再灌注、β-淀粉样蛋白和重金属导致的神经元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也证实槲皮素可以通过结合雌激素α受体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的增殖。此研究延续前期研究,继续探讨槲皮素雌激素样作用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皮层神经元细胞,以及老化的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分别观察使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进行药物干预24小时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检测槲皮素对神经元、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槲皮素对海马、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态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C12细胞模型中相关受体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通过使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雌激素受体α拮抗剂MPP和雌激素受体β拮抗剂PHTPP,深入探讨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以提高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活性(P<0.05),且槲皮素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低密度海马神经元中25μmol•L-1槲皮素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P<0.05)。当雌激素受体拮抗后,50μmol•L-1槲皮素仍能提高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活性(P<0.05),延长作用时间后三组不同浓度的槲皮素都可以提高海马神经元的活性。在PC12细胞的研究中,随着Aβ25-35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所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强,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10μmol•L-1作用细胞24h后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个不同浓度的槲皮素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增强(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以提高海马神经元的突触数目和长度(P<0.05),促进突触发生。槲皮素(50,100μmol•L-1)组明显促进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大部分神经元胞体饱满,神经元突触明显增粗,增长并连接成致密的神经网络。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后,槲皮素仍可提高海马神经元的突触数目和长度(P<0.05)。槲皮素可以提高雌激素受体β拮抗后海马神经元的突触数目和长度,高于雌激素受体α拮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以提高雌激素受体α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提高ERα和p-ERK1/2蛋白表达量(P<0.05),对于ERβ蛋白表达量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PC12细胞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比值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当槲皮素雌激素受体受到ICI182,780抑制后,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Bax比值下降及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当U0126作用于槲皮素后,Bcl-2/Bax比值下降及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可上调雌激素受体α蛋白的表达,增加神经元突触的数目及长度,促进突触的生长及发生,从而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对大鼠海马和皮层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槲皮素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AD模型也具有保护作用,主要提高雌激素受体α蛋白的表达,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通路发挥其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并可通过ERα介导激活MAPK信号通路,减轻凋亡。因此,槲皮素雌激素样作用对脑神经元和拟AD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与调控雌激素受体α有关,并可影响ERα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Aβ)的沉积和神经纤维的缠结,而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目前认为AD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的减少密切相关,然而,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与其受体结合,调节Trx-1和Ask-1的活性,抑制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 associate protein,Daxx)向细胞质转移,阻断Ask-1/JNK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发挥抗氧化应激和凋亡;激活MAPK/ERK信号途径,促进淀粉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非淀粉源途径,阻止Aβ的形成;此外,研究还发现被活化的雌激素受体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激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促进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介导第二信使对抗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将对雌激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中女性高发的疾病,雌激素在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雌激素受体介导的通路中的一条重要的参与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的信号通路。近年来,存在很多有关MAPK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细胞异常增殖的研究,本文从乳腺癌发病率、危险因素、雌激素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和MAPK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等角度进行综述,以推动乳腺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GPER1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蛋白质及mRNA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GPER1蛋白质水平低于非侵袭组[3.8 (2.2~6.6) vs.11.2 (6.0~12.0),P<0.001]且与性别、瘤体大小及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关。RT-PCR结果显示侵袭组中GPER1 mRNA水平为0.47 (0.03~2.3),非侵袭组为1.93 (1.00~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PER1 mRNA表达,但在侵袭组肿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水平较非侵袭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ER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起肿瘤抑制作用,且GPER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引起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