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同时观察HBV感染孕妇不同阳性模式组合丙氨酸转氨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 356例孕妇血清中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5项乙肝标志物,同时采用酶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356例孕妇检出HBs Ag阳性者137例,占5.81%,表面抗体986例,占41.85%,大三阳HBs Ag(+)、HBe Ag(+)、HBc Ab(+)的检出率为2.63%,小三阳HBs Ag(+)、HBe Ab(+)、HBc Ab(+)的检出率为1.91%。不同年龄组的HBs 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增高率,在大三阳孕妇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本地区孕妇感染HBV比率为4.3%,HBV-DNA阳性率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增高率在HBe Ag阳性的孕妇中高于HBe Ag阴性的孕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于1996年10月7日—1997年5月31日在德清县招募13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其中35人的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设为阳性组;100人的母亲HBs Ag阴性,设为阴性组。所有新生儿按0-1-6月的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分别于12月龄、13岁(2010年)和15岁(2012年)进行随访,并检测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评估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结果 135名新生儿12月龄时随访到123人(91.11%),2010年随访到95人(70.37%),2012年随访到46人(34.07%),三次随访研究对象HBs 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组2010年发现3例乙肝核心抗体(HBc Ab)阳性,2012年无新增阳性;12月龄、2010年、2012年乙肝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分别为88.89%、81.48%和80.00%;12月龄HBs Ab水平与2010年和2012年的HBs A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阴性组未发现HBc Ab阳性者;12月龄、2010年、2012年HBs Ab阳性率分别为91.18%、54.41%和52.78%;12月龄HBs Ab水平与2010年、2012年的HBs Ab水平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校正母亲HBs Ag影响后,加强免疫与HBs Ab阳性率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重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3~15年内保护效果较好,普通人群不需要加强免疫;母亲未感染乙肝的新生儿完成基础免疫后,其青少年时期的HBs Ab水平与第12月龄时HBs A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HBs Ag阳性产妇546例及乙肝高危儿546例,依据乙肝高危儿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19例)与未感染组(527例)。对HBs Ag阳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乙肝高危儿均行血清HBs Ab、HBs Ag水平测定。统计乙肝高危儿免疫注射及血清标志物测定情况,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肝高危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分析乙肝高危儿HBV母婴传播因素。结果乙肝高危儿均进行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其中524例(95.97%)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检测结果显示19例(3.48%)高危儿血清HBs Ag呈阳性,381例(69.78%)血清HBs Ab呈阳性;0.5~岁年龄段HBs 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产妇HBe Ag阳性率、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妇HBe Ag阳性、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价值较高,对乙肝高危儿予以乙肝疫苗联合HBIG免疫接种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的不同感染状态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例HBs 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HBs Ag,HBe Ag,HBc Ab均为阳性)、B组(HBs Ag,HBe Ab,HBc Ab均为阳性)、C组(HBs Ag,HBc Ab为阳性)、D组(HBs Ag,HBe Ag为阳性),另选取孕期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乙肝两对半,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HBV-DNA值,检测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A组孕妇与B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10~5(基因拷贝/ml)的新生儿血HBs Ag阳性率为53.8%,1×10~5(基因拷贝/ml)的为100%(P0.001),即当母血中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新生儿出现HBs Ag阳性的概率升高(χ~2=24.828,P0.001)。结论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为降低临床输血感染率、减少医学纠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 8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五项(HBe Ag、HBe Ab、HBs Ag、HBs Ab、HBc Ab)、苍白密螺旋体(抗-TP)、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不同性别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段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872例患者中检测出HBs Ab阳性率最高,为13.68%(256/1 872),其次为HBs Ag,为8.92%(167/1 872),抗-HIV阳性率最低,为0.11%(2/1 872);重叠感染检出率HBs Ag+HBc Ab最高,为1.76%(33/1 872),其次为HBs Ab+HBc Ab,检出率为1.50%(28/1 872),重叠感染检出率最低为HBs Ag+抗-TP,为0.37%(7/1 872);各不同年龄段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患者各项指标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抗-HIV外,其余各项感染性指标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不仅可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并发现潜在性疾病,还可降低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ECLIA(电化学发光法)对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强阳性标本进行稀释。结果对12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HBV五项的检测,ELISA法和ECLIA法对HBs Ag、HBs Ab、HBe Ag三项标志物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HBe Ab和HBc Ab的检测,电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ECLI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均高于ELISA法,并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绵阳市医务人员HBs Ag与HBs Ab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况及乙型肝炎易感状态,为制定职业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抽取绵阳市2 437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中HBs Ag和HBs Ab进行检测。结果调查对象中,HBs Ag、HBs Ab双阴性率为27.99%(682/2 437),HBs Ab阳性率为69.39%(1 691/2 437),HBs Ag阳性率为2.67%(65/2 437)。HBs Ag、HBs Ab双阴性率:男性(32.84%)高于女性(25.55%);≥55岁者(36.14%)最高,25~34岁者(23.08%)最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3.21%)最高,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6.23%)最低;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25.40%)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31.21%);安州区(51.87%)最高,江油市(24.40%)最低。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0.89%(1 484/2 43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高疫苗接种率呈下降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疫苗接种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易感性仍较高,亟待完善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及时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完善疫苗漏补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昆山市2017年孕产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现况,为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在昆山市进行初次检查,并有完整产检记录及分娩信息的22 59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初次产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乙肝核心抗体(HBc Ab)]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昆山市2017年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的孕产妇12 452例,占55. 11%; HBs Ab阳性的孕产妇7 511例,占33. 24%; HBs Ag阳性的孕产妇873例,占3. 86%。外省户籍HBs Ag阳性的孕产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昆山市户籍HBs Ag阳性孕产妇占比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年龄的升高,HBs Ag阳性的孕产妇占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Bs Ag阳性孕产妇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异常率均高于HBs Ag阴性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昆山地区孕产妇HBV携带率仍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应该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倡导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监测HBs Ab水平,必要时进行免疫强化,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乙肝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从张家港市设有产科的所有医院选取母亲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且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512人,随访调查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娩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水平。结果调查婴幼儿中,HBs Ag阳性率为1.76%,HBs Ab阳性率为87.11%。不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的婴幼儿HBs Ab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91%和84.62%。结论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s 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婴幼儿体液免疫水平随月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44-1045
目的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探讨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90份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和FQ-PCR两种方法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组血清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5.6%,HBs Ag(+),HBe Ag(+)组阳性检出率为100.0%,HBs Ag(+),HBe Ab(+),HBc Ab(+)组阳性检出率为20.6%,HBs Ag(+),HBc Ab(+)组阳性检出率为36.4%。第1组、第2组、第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3组和第4组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感染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男性感染者的阳性均值略高于女性感染者。结论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在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中有密切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更为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秀县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实施效果,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1~6岁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表面抗体(HBs Ab)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54名儿童,HBs Ag总阳性率为0.65%,HBs Ab总阳性率为78.57%。其中,6岁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17%,其他各年龄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乡镇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P0.01)。结论为巩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效果,对大龄儿童适时加强免疫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仙居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77名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且从未加强免疫过的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8%、45.73%和6.03%;HBs Ag、抗-HBc阳性率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均P0.01),抗-HBs阳性率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1 277名学生抗-HBs平均水平为11.24 m IU/m L;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年~、8年~、11年~、14~16年抗-HBs平均水平分别为16.55、15.02、7.99和6.22 m IU/m L;基础免疫后11年~和14~16年的抗-HBs水平均低于免疫后5年~和8年~。男、女生HBs 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乙肝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乙肝血清学监测,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正常和高应答新生儿基础免疫后5年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Hep B基础免疫正常和高应答且未进行加强免疫的新生儿,分别于基础免疫后1~6月和5年采血检测乙肝病毒(HBV)表面抗体(HBs Ab)、HBV核心抗体(HBc Ab)和HBV表面抗原(HBs Ag),分析HBs Ab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在1 883名新生儿调查对象中,HBs Ab阳性率从Hep B基础免疫后1~6月的100%降至基础免疫后5年的49.92%,几何平均浓度(GMC)从525.62(95%CI:504.65~547.47)m IU/ml降至10.68(95%CI:9.83~11.61)m IU/ml。母亲HBs Ag阳性、阴性、不详的新生儿基础免疫后5年HBs Ab阳性率分别为76.19%、50.29%、47.67%(χ2=6.83,P=0.033),GMC分别为16.45m IU/ml、10.66m IU/ml、10.52m IU/ml(F=0.59,P=0.553)。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免疫高免疫应答者、母亲HBs Ag阳性者基础免疫后5年HBs Ab阳性率分别高于正常免疫应答者和母亲HBs Ag阴性者。新生儿Hep B基础免疫后5年内HBV突破性感染率为0.85%(16/1 883),未发现慢性感染者。结论 Hep B基础免疫正常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免疫后5年约一半儿童HBs Ab仍处于保护水平,新生儿基础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与其基础免疫后抗体反应水平和母亲HBs Ag感染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评价人群免疫现状,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收集2013~2016年健康人群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HBs Ab)检测,分析HBs Ab阳性率。结果:2073名调查者中HBs Ab阳性1201人,阳性率57. 94%。HBs 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 <0. 01);男女HBs Ab阳性率无差异(P> 0. 05);不同地区HBs Ab阳性率有差异(P <0. 01);有接种史的人群HBs Ab阳性率高于无接种史的人群(P <0. 05)。结论:黔东南州健康人群HBs Ab水平较低,应抓好儿童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和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各种模式,探讨其在各年龄段以及男女之间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18年度在本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的3 673例HBs Ag阳性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用SPSS 23. 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3 673例HBs Ag阳性患者中,共检出乙肝两对半模式9种,主要以模式2(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3(HBs Ag、HBe Ag、HBc Ab阳性)、模式1(HBs Ag、HBc Ab阳性)为主,分别占65. 15%、18. 84%、14. 67%。在41岁~50岁、51岁~60岁年龄段中乙肝两对半模式在男、女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本地区HBs Ag阳性患者中乙肝两对半模式在各年龄段、性别之间的分布情况不一,有关部门应针对各个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驻粤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水平,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驻粤单位已接种乙肝疫苗战士1185名,采集被调查者血液以ELISA法检测血清HBs Ab,并与未接种疫苗的890名入伍新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1185名战士血清HBs Ab阳性率为81.8%(969/1185),抗体水平不达标为15.1%(179/1185)。2013年度未接种疫苗的890名新兵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3.9%(569/890),抗体水平不达标为23.6%(210/890)。抽检战士HBs Ab阳性率和达标率(81.8%,66.7%)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新兵(63.9%,40.3%)(P0.01;X2达标率=142.59,P0.01)。结论血清HBs Ab水平可用于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和考核预防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探讨紫金县2014年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以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原则选取紫金县社区、乡镇人口3 000例纳入研究,所有调查者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登记。结果 3 000例调查者中,HBs Ag阳性率3.93%,HBs Ab阳性率70.23%,HBV感染率18.53%。(1)HBs Ag感染:15岁年龄组HBs Ag阳性率较低,对15岁者每隔10岁评估HBs Ag流行情况状况,发现55岁年龄组HBs Ag阳性率明显高于15~25岁年龄组(P0.05)及35~45岁年龄组(P0.05);(2)HBs Ab阳性:15岁年龄组,10~15岁年龄组HBs Ab阳性率明显高于6~8岁年龄组(P0.05)。15岁年龄组评估发现,25~35岁以及45~55岁年龄组HBs Ab阳性率明显高于15~25岁年龄组(P0.05);(3)HBV感染:15岁年龄组,4~6岁与6~8岁年龄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10~15岁年龄组(P0.05)。调查者中,有1 908人有乙肝疫苗接种史,909人无乙肝疫苗接种史,183人接种史不详。结论 2014年,紫金县HBs Ag以及HBV感染率均较2006年全国乙肝调查有了明显的下降,将HBs Ag阳性率控制在7%以下。但是,不同年龄阶段HBs Ag以及HBV感染差异依旧存在,仍需要防控工作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