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指的是一组由腹胀、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研究显示与胃肠道神经丛的功能紊乱有关,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1]。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属于"腹痛""泄泻"和"便秘"的范畴,与情绪改变有关。部分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称之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2]。逍遥散有疏肝解郁之效,是临床常用的中药  相似文献   

2.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病,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交替型及不定型[1]。中国古代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本病的某些阶段可归入便秘、腹痛、腹泻的范畴,但都和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在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类型之中,腹泻型比较常见。欧美等经济发达、文化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达8%~23%[2]。随着中医药对本  相似文献   

3.
<正>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十分常见,是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的功能性肠病,根据排便习惯改变的不同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尤以腹泻型居多[1]。本病易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共选择45例,均为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可改善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西方国家IBS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发病率为5.6%[3]。1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等范畴。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5.
权春分  费景兰  刘慧莉 《中国针灸》2020,(10):1136-1137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多有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性状、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症状,但又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指标的异常[1],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形状分为便秘型、腹泻型和混合型3个亚型,其中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根据临床表现,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机,疏肝和健脾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痛泻要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典方剂以及脐疗、针灸等中医疗法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我科运用易医脐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分型[1]。笔者跟从导师于2009年12月~2010年4月收集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属肝郁脾虚证患者47例,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获得满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作为其中一个亚型,目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西药治疗主要为通便药、微生态制剂、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由于为对症治疗,其总体疗效欠佳。随着近年对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此总结近5年来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上的进展,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方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且无器质性疾病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泄型、便秘型、腹泄便秘交替型.腹泄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腹痛"、"泄泻"、"滞下"等范畴,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2005-06- 2006-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仲景乌梅丸汤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6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逍遥丸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燕 《光明中医》2007,22(8):42-4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粘液便及便后不尽感[1].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腹痛"、"泄泻"、"下痢"、"便秘"等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1])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部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未发现生化学和形态学异常。按照罗马Ⅳ诊断标准~([2]),根据粪便形状改变可以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王国斌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现将其治疗IBS-D的经验介  相似文献   

11.
正功能性便秘(FC)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诊断标准[1]。属于中医学"便秘"、"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秘结"等范畴[2]。随者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压力的增加,FC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我国人群总的便秘患病率为9.18%,其中男性7.28%,女性11.24%,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形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李合国教授根据中医经典记载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有脾虚、湿盛、气滞、肠燥、寒湿、湿热等,病理性质不外乎寒、热、虚、实四端。  相似文献   

13.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包括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炎症、免疫功能改变、菌群失调、激素、脑肠调控异常、精神心理等[1]。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范畴。此篇主要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  相似文献   

14.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水湿不行、日久失治等致脾运化失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征,将之归属于"泄泻"、"便秘"以及"腹痛"等范畴。笔者2005年3月~2010年1月对55例I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满意,总结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下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  相似文献   

1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不确定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的范畴。IBS  相似文献   

18.
施奠邦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变化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十几年来,我们跟随施老采用中药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肠神经官能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便秘  相似文献   

19.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为其最常见亚型。笔者2009-06~2012-12采用痛泻药方合用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在罗马国际会议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II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制定的标准[1]。1.2一般资料102例患者均为2009-06~2012-12在  相似文献   

20.
彭礼清  王一博  陈继超  沈沉  徐新宇 《新中医》2020,52(21):195-197
正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根据罗马Ⅲ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标准,可分为4 型,以腹泻型最为常见[1]。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脾虚、肝郁及肾虚等,尤以脾虚为根本,以肝郁为最常见诱因,论治常分为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及寒热错杂型,健脾、疏肝是治疗之关键。笔者特举医案4 则,以供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