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佩芳  刘君  王彦 《中外医疗》2011,30(6):23-23
目的 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复习50例胸腺瘤的病理切片,分析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关系.结果 A型、AB型Ⅰ-Ⅱ期患者占100%;B3型Ⅲ-Ⅳ期占80%;胸腺癌Ⅲ-Ⅳ期患者占100%,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A,AB、B1、B2、B3型肿瘤大小无明显盖异,而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2004)组织学分型标准对5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并分析病例的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胸腺瘤A型7例,AB型16例,B1型6例,B2型15例,B3型11例;胸腺癌3例。Masaoka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4、15、10、9例。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Masaoka分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型高的肿瘤患者Masaoka分期也高。结论 WHO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能较准确的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利欢  王卫  余琦  李文珊  李月敏  李宁 《重庆医学》2016,(13):1764-1766
目的 探讨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50岁以下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肿瘤大小多在5 cm以下者,占70.5%,WHO分型以B2型为主,占46.7%,Masaoka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77.3%,MG分型以Ⅱb型最多,占63.7%.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7.5%.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4.1%(P=0.419),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3.3%(P=1.000).Masaoka分期中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4.7%(P=0.46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60.0% (P=0.015).结论 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特点无特殊,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53例胸腺瘤和20例非肿瘤胸腺(non-neoplastic thymus,NN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胸腺瘤与NNT组织、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胸腺瘤分期、胸腺瘤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MG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NT组(75.5%vs 15.0%,P〈0.001);OPN在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Ⅱ~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组(90.9%vs 64.5%,P=0.028);OPN在胸腺瘤WHO分型的B/C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AB型组(90.5%vs 65.6%,P=0.040);OPN在合并MG的胸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合并MG的胸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vs 69.2%,P=0.300)。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OPN的表达可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32例胸腺瘤根据WHO(2004)胸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Masaoka分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分类:胸腺瘤A型3例,AB型12例,B1型2例,B2型6例,B3型9例;Masaoka分期:Ⅰ期12例,Ⅱ期9例,Ⅲ期5例,Ⅳ期6例。27例获12~95个月随访,Masao- ka分期Ⅲ、Ⅳ期者生存率较Ⅰ、Ⅱ期降低(P均<0.05),且5年生存率低于3年(P<0.05)。结论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可以对胸腺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Masaoka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WHO胸腺瘤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按新的WHO胸腺瘤组织分型标准对我科手术治疗的93例胸腺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病例的组织分型、Masaoka分期及预后.结果 93例胸腺瘤中,WHO组织分型的A、AB、 B1、B2、B3、C型分别有6例(6.45%)、28例(30.11%)、15例(16.13%)、22例(23.66%)、9例(9.68%)、8例(8.60%);复合型5例(5.38%).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45、23、14、9、2例.组织分型与分期有较高的相关性.随访病例中有6例复发,B2及以上分型占5例.结论 WHO胸腺瘤组织分型方案能较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涛  刘伟良    勇等 《吉林医学》2014,(11):2375-2376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完全切除54例(83.1%),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75.4%,非浸润性胸腺瘤组为82.2%,浸润组为40.0%。Masaoka分期:Ⅰ期87.5%,Ⅱ期80.9%,Ⅲ期62.5%,Ⅳ期25%。结论: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预后与Masaoka分期,组织学分型及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处理与Osserman分型也影响手术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分型、TNM分期、Masaoka?Koga分期、重症肌无力、根治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2)、肿瘤直径(P=0.045)、WHO病理分型(P=0.051)、TNM分期(P=0.004)、Masaoka?Koga分期(P < 0.001)、根治性切除(P < 0.001)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3,危害比:10.151,95%CI:2.239~46.021)、WHO病理分型(P=0.045,危害比:3.376,95%CI:1.030~11.064)、Masaoka?Koga分期(P=0.009,危害比:5.621,95%CI:1.552~20.35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积极实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张晓飞  杨康  苏先旭 《医学综述》2014,(24):4588-4590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4月至2008年5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67例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用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5%、83.6%、67.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WHO组织学分类对胸腺瘤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的5年内生存率较高,患者的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与其生存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总结其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综合治疗措施及生存率等。结果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患者中完整切除59例,不完整切除16例,开胸探查5例,1例行DSA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局部晚期(Masaoka分期Ⅲ、Ⅳa期)的患者中,8例行放射治疗,15例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部分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6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61.5%。结论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存在相关性。采取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胸腺瘤患者保持较高的3年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陈建海  赵澜涛  王永宏 《重庆医学》2012,41(29):3113-3114,3127
目的探讨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9例胸腺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11例,Ⅱ期17例,Ⅲ期8例,Ⅳ期3例。分析胸腺瘤不同病理分期、手术治疗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完全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0.9%,Ⅱ期82.3%,Ⅲ期62.5%,Ⅳ期33.3%。结论胸腺瘤的Masaoka分期及其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及胸腺、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64例胸腺瘤患者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胸腺瘤CT表现,并分析CT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结果 CT表现:平扫显示胸腺瘤病灶均在前纵隔部位;不规则形态占79.69%;密度不均占68.75%;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46例;胸膜侵犯25例,肺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各5例。良性(A型与AB型)、恶性(B型与C型)胸腺瘤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局部侵犯及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胸腺瘤CT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期I-II期中A型、AB型24例,III-IV期中B型、C型27例。结论病理A型、AB型与B型、C型胸腺瘤CT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CT影像学表现对胸腺瘤良恶性(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重大价值,能为胸腺瘤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腺瘤分类法与胸腺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WHO胸腺瘤分类方法 对68例胸腺瘤进行分类,比较胸腺瘤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浸润性及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 结果 各型胸腺瘤中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胸腺瘤伴发MG者比率分别为0、40%、15%、50%、46.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5> 0.05);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33.3%、20%、40%、16.7%、57.7%、100%.各组间良恶性胸腺瘤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P=0. 006<0.01);合并MG与未合并MG胸腺瘤组肿瘤大小分别为4.73±2.05cm、7.20±2.52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按WHO分类,各组之间良恶性胸腺瘤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胸腺瘤WHO分类与伴发MG之间有相关性;伴MG胸腺瘤组肿瘤直径普遍小于不伴发MG组胸腺瘤.胸腺瘤WHO分类法优于传统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36例胸腺瘤根据W H O(2004)胸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Masaoka分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分类:胸腺瘤A型9例,AB型19例,Bl型2例,B2型4洌,B3型2例;Ma~aoka分期:I期20例,Ⅱ期9例,Ⅲ期4洌,Ⅳ期3例。15例获12-95个月随访,Masao—ka分期Ⅲ、Ⅳ期者生存率较I、Ⅱ期降低(P均<0.05),且5年生存率低于3年(P<0.05)。结论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可以对胸腺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Masaoka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 I/II期和III/IV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 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 I/II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III/IV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 I/II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III期、IV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 (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体积与WHO分型及Masaoka-Koga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TETs患者125例,2015年WHO分型:A型7例,AB型32例,B1型20例,B2型34例,B3型12例,胸腺癌20例;简化分组:低危型胸腺瘤(A、AB、B1型)59例,高危型胸腺瘤(B2、B3型)46例和胸腺癌20例;Masaoka-Koga分期:I期45例,Ⅱ期50例,Ⅲ期12例,Ⅳ期18例,其中I期为非侵袭性TETs,Ⅱ-Ⅳ期为侵袭性TETs。分析TETs肿瘤体积与WHO组织分型及Masaoka-Koga临床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肿瘤体积预测侵袭性TETs的临界值及其效能。结果:WHO各分型肿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Koga分期I期与Ⅲ期,I期与Ⅳ期,Ⅱ期与Ⅳ期,Ⅲ期与Ⅳ期肿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TETs肿瘤体积明显大于非侵袭性TE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体积预测侵袭性TETs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分期恶性胸腺瘤的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胸腺瘤患者按Masaoka法分期,Ⅱ期19例,Ⅲ期32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其中肿瘤完全切除34例,姑息性切除14例,探查活检9例。结果54例患者接受术后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1~10年。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41,P<0.05),但10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完全切除、姑息性切除、探查活检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41,P<0.01)。结论预后与肿瘤分期及手术切除肿瘤程度有关。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并辅以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Ki-67蛋白和VEGF及bFGF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组织中Ki-67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析其在疾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2例ML患者、5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1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的Ki-67蛋白、VEGF及bFGF的表达. 结果 淋巴瘤患者Ki-67蛋白、 VEGF、bFGF的表达率分别为52.38%、42.85%、45.24%,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细胞类型及恶性程度患者Ki-67蛋白、VEGF及bFGF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蚁(P>0.05),而在低年龄组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组Ki-67蛋白、VEGF及bF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年龄组(bFGF除外)及临床分期Ⅰ+Ⅱ期组(P<0.05).结论 Ki-67蛋白、VEGF及bF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疾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SCLC)纤支镜病理活检标本免疫组化。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5例确诊为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CL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 结果 65例SCLC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57.1±2.6)岁。既往有吸烟史患者45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其肿瘤组织分型、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组织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C患者CD56、TTF-1、CK、Syn的阳性率分别为90.77%(59/65)、81.53%(53/65)、69.23%(45/65)、73.8%(48/65),Ki-67指数 ≥ 60%者50例,占76.9%。其中,在局限期SCLC中,Ki-67指数 ≥ 60%者16例,占局限期患者总数的51.6%;在广泛期SCLC中,Ki-67指数 ≥ 60%者28例,占广泛期患者总数的82.35%;广泛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局限期,P<0.05。其余SCLC患者在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型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该病患者肿瘤组织分期多以广泛期为主,TTF-1、CK、CD56、Ki-67、Syn等指标免疫组化指标检测是确诊SCLC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大部分SCLC患者的免疫组化Ki-67指数 ≥ 60%,且主要集中于广泛期患者中,因此,可以将患者的免疫组化Ki-67指数是否大于60%作为SCLC患者肿瘤分期及临床诊疗评估、预后预测的重要参考,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远期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胸腺瘤完全切除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t free survival,RFS)和疾病特异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的相关预后和治疗失败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5年、10年RFS分别为86.9%、77.9%;5年、10年DSS分别为95.0%、85.8%。复发与无复发患者的Masaok-Koga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与非死亡患者的性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组织学分型、Masaok-Koga分期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Koga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是影响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风险因素;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特异生存的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Koga分期、肿瘤大小、年龄是影响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D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腺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远期预后良好,10年DSS可达85.8%,Masaoka-Koga分期是其独立预后因素。Masaoka-Koga分期晚、肿块大、年龄小是胸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