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改良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URE组(n=34)和LISA组(n=34),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LISA组在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注入PS。比较两组患儿给药过程中情况、预后及晚期结局。结果:给药过程中,LISA组患儿生后72 h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心动过缓、SpO2降低、再次使用PS的发生率均较INSURE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需氧、无创通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BPD、IVH、ROP、气胸发生率均略低于INSUR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产儿RDS过程中使用LISA技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缓解因反复气管插管给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肖小芳  彭好   《四川医学》2022,43(11):1072-1078
目的 比较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出生后6 h内且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84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LISA组(42例)和INSURE组(42例),观察患儿结局。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给药前0~5 min,给药后5~10 min,给药后15~20 min、给药后25~30 min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包括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结果 LISA组和INSURE组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均是42例。患儿各时间点PSV、EDV、RI在LISA组和INSUR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研究组予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CO2和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RDS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和呼吸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RDS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的观察组(MIST组,30例)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INSURE)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技术的对照组(INSURE组,30例),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氧代谢指标、二次PS应用、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死亡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 在6、12、24、48 h时,FiO2、PaO2、P/F、PaO2/PAO2指标MIST组明显低于INSURE组,而PEEP/EPAP、PaCO2指标相比,MIST组明显高于INSURE组,MIST组与INSURE组二次PS应用率(3.33%vs. 20.00%)、气胸(0.00%vs.16.67%)、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IST组与INSURE组72 h内机械通气(0.00%vs. 3.33%)、BPD率(0.00%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早产儿死亡。 结论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明显改善患儿氧代谢指标、减少二次PS应用、气胸比例,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产儿应用微创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与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的脑电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INSURE)与B组(LISA),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脑电图指标、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S再应用率及支气管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时,两组最低电压及爆发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PS时,拔管后即刻、15、30 min,B组最低电压均高于A组,而爆发间期短于A组(P0.05)。B组抑制性脑电恢复至正常时间优于A组(P0.05)。B组一过性血氧下降发生率高于A组,而拔管后屏气发作、心率减慢及支气管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PS再应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比较,LISA更有助于改善脑电背景活动抑制情况,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胃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疾病相关指标水平、二次用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 h后,研究组酸碱度和氧分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质醇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二次用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治疗RDS患儿可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和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以及降低疾病相关指标水平、二次用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INSURE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氧合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6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儿接受CAPA联合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方案治疗,微创组患儿接受CPAP联合LISA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功能、治疗转归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治疗前,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OI及Pa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2组患儿的CPAP时间、住院时间、PS再次使用率和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微创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  相似文献   

8.
刘敏  王玲莉  郑凤 《安徽医学》2017,38(8):1045-104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在N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复苏囊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依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早期亚组(出生8h内)和晚期亚组(出生8~12h).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NCPAP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亚组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R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压缩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 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RDS患儿随机分为压缩雾化吸入PS治疗的观察组31例及气管导管内注入PS治疗的对照组21例,比较其临床表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易出现呛咳、发绀、心率及SpO2下降,观察组上述现象.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快缓解,患儿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0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Pa02/Fi0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比较,a/AP02、Pa02/Fi0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PS联合NCPAP与气管导管内注入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RDS均有显著疗效,而前者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ISA组(n=25)和INSURE组(n=31).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脉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相较于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期间安徽省8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作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组(LIS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另选取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6例患儿作为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及母亲的基本信息、给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值、给药时的副反应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用氧情况。   结果   LISA组给药后的pH值较给药前升高(P<0.001),给药后的PaCO2值较给药前降低(P=0.005),但给药前后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SURE组患儿在给药前后的pH值、PaCO2值及PaO2值均无明显改变。LISA组在给药24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较INSURE组多[38.89%(7/18)vs. 23.33%(7/30),P=0.009];在给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vs. 3(15.00%),P=0.041];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无创失败率及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ISA技术可以在有自主呼吸的患儿中进行,可明显改善肺泡通气,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RDS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NCPAP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1例25~32周诊断NRDS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LISA组(53例)与传统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灌注-拔管(intubate-pulmonary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extubate, INSURE)组(48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NRDS的效果。结果 两组初始呼吸机参数要求、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72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呼吸支持时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25~27周的研究对象中,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NSURE组(P<0.05)。结论 LISA技术在NRDS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改善部分患儿的临床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CPAP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重症MAS患儿5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作对照组,采用NCPAP及常规治疗,B组30例作治疗组,采用NCPAP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治疗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可迅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缩短了吸氧时间,减少了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RDS病人,随机分为NIPPV组(35例)和NCPAP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NIPPV或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孕周、RD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PPV成功率为91.42%(32/35),NCPAP成功率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RDS疗效较传统NCPAP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组与LISA组,各40例。传统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灌注-拔管(INSURE)治疗,LISA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PS用药剂量,比较两组给药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血管阻力(PVR)、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结果:LISA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S用药剂量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后24 h PaCO2均低于给药前,PaO2  相似文献   

17.
郎宁  黎亮  李俊瑶  黄久浪  李琴 《西部医学》2023,35(5):740-744+749
目的 探究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患脑氧代谢、氧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NRDS早产患儿,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LISA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脑氧代谢、全身氧代谢及临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儿插管用时、无创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表面活性物质二次给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儿脑氧饱和度(ScO2)水平均先升后降,但观察组用药期间、用药后5 min的S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的血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的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提高,血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产并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早产合并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行控制性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B组予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干预,观察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干预后,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且B组并发症相对较少(P0.05)。结论通气结合PS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病症,降低病死率,其中NCPAP方式可进一步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儿预后,为早产合并NRDS临床有效应对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05月我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采用肺复张)和对照组(未采用肺复张)。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PS、枸橼酸咖啡因应用、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需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咖啡因应用亦明显少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III-IV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胎龄小于36周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NIPPV组15例采用NIPPV模式辅助通气联合PS气管内注入治疗,NCPAP组15例采用NCPAP辅助通气联合PS气管内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转归、辅助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因病情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例数明显少于NCPAP组(P〈0.05);好转患儿平均辅助通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继发肺部感染病例,两组各发生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胎龄均小于31周,均是因病情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例。两组病例无一发生气压伤,全部病例最终均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NIPPV联合PS治疗能有效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使用比例,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