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复制及三仁汤对其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复制大鼠湿热证模型。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法。以饮食失调造成内湿环境,以提高空气温度与湿度,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模拟外感湿热病邪,内外合邪造模。结果:造模大鼠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二便、舌象、精神状态出现变化,符合湿热证的特点,舌、肠、肝、脾也出现病理变化,运用三仁汤治疗有效。结论:用以上方法可成功地复制湿热证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天舒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消渴病湿热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渴病湿热证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湿热病机多太阴湿化,郁久化热。方用三仁汤,淡渗、芳化、苦燥同用,宣上、畅中、渗下并行,诸药合用可达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三仁汤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浆内毒素廓清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廓清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遣模方法,复制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通过对内毒素(ET)、小肠D-木糖吸收率、便常规、大便菌群涂片、谷丙转氨酶(GP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等指标的检测和病理观察。结果:动物造模后出现发热、倦怠、纳呆、嗜睡、不欲饮、大便溏泻、尿少、舌苔腻等湿热证候。同时血浆ET、血清GPT、GLB升高,ALB、TP降低,大便常规异常,大便菌群涂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病理观察:大体可见胃肠充气,管壁变薄,肝脾肿大充血,舌苔腻。镜下可见:舌上皮细胞角化增厚,形成球状突起;胃肠道有肿胀、充血、渗出及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浊肿、变性、坏死、淤血;脾红髓充血,扩大。经用三仁汤治疗后症状渐趋好转,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而模型组则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结论:三仁汤对湿热证血浆内毒素的廓清作用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抑制细菌繁殖,使细菌释放内毒素的总量降低;恢复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入血;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保护屏障,减少内毒素肠源性入血;加快肝脏功能恢复,缓解肝脏损害,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对湿热证型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的多靶点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肥甘饮食、湿热环境、流感病毒感染三因素合并,构建湿热证型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甘露消毒丹组、利巴韦林组和空白组。滴鼻感染病毒2h后灌胃给药,2次/d,连续给药6d,观察并记录小鼠肛温、体重;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生化法检测血清中CHOL、LDL-C、HDL-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TNF-α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AQP1、AQP5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露消毒丹组小鼠血清中CHOL、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中IL-4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AQP1光密度降低(P0.01);肺组织HE染色示肺部组织炎性浸润情况减轻;病毒核酸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对湿热型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可能是通过影响炎性因子含量及炎性相关的AQP1的表达,抑制湿热证病毒性肺炎模型的炎性反应,同时抑制病毒核酸mRNA表达,为临床治疗湿热证型病毒性肺炎提供现代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阴陵泉、内庭对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湿热环境、大肠杆菌感染联用方法制作大鼠湿热证模型.造模后给予针刺治疗10 d.结果 造模大鼠症状和体征都有变化,符合湿热证的特点;且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2.95±0.18)、(3.31±0.20)、(9.52±0.53)]mPa?s,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建立登革热湿热证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评价。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高糖高脂饲料+高温仓+感染因子登革病毒(DEN),建立研制登革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一般生物学状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评价模型。结果:动物模型符合登革热病的特点,未改变登革热模型的关键指标(湿热毒组病毒测定G值:32.70),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湿热证客观指标的变化(P<0.01),经中药复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复合因素接种DEN,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疏风宣肺对肾病湿热证干预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291-292
从肾病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此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强调进行动物实验观察疏风宣肺对肾病湿热证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希望这个观点对提高临床医家治疗肾病的水平、指导用药及开发新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指征的调控变化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放免法观察SI-gA、IL-1、TNF-α,GAS、MTL;直接法测定HDL-c、LDL-c;定磷法测肝线粒体Na -K -ATPase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与中医学湿热证基本相符;模型组SIg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HDL-c、LDL-c水平显著增高,模型组MTL水平显著升高,GAS水平显著降低,模型组肝线粒体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湿热模型组经过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指征的变化具有较好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代表3种中医温病治法的蒿芩清胆汤、银翘散和玉屏风散对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复合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及阳性药物组。实验结束后剖杀小鼠,称肺重,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APQ4的阳性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4及IFN-γ的浓度,并计算Th1/Th2类细胞比值。结果:与复合模型组相比,3组方剂均能降低小鼠肺指数,各用药组均有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AQP4阳性信号表达的趋势,其中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复合模型组相比,3组方剂均能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的浓度,Th1/Th2(IFN-γ/IL-4)比值亦有降低的趋势。结论:3组方剂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的肺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3种复方对模型小鼠肺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并不一致,推测其发挥功效的途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大肠杆菌造模),检测小鼠血清TG、TNF-α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动物症状及体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组小鼠血清TG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造模动物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发热、疲倦、纳呆、腹泻、体重减少、毛发无泽等症状。结论:以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结合肥甘饮食及湿热外环境因素构建的动物模型,可以作为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之一,也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11.
徐义云  陈京  徐攀  陈蕊蕊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05-1706
目的 观察石荠苧总黄酮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 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采用预防性给药,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观察给药后各组对小鼠死亡率、生存时间、肺指数的影响.结果 石荠苧总黄酮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减少死亡率并延长生存时间(P<0.05或0.01).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荠苧总黄酮在体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小鼠造成的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小鼠病毒性肝炎的湿热证模型,为中药应用于湿热证治疗提供模型基础.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湿热组、病毒组、模型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脏病毒含量.对各组小鼠进行症状、肝功能、肝脏病理学改变等方面比较.结果 病毒组、模型组小鼠的肝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2 组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以模型组病变更严重.用RT-PCR检测造模后血清病毒滴度,病毒组、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病毒含量2.9×10~5.5×104拷贝数/mL.结论 初步构建小鼠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该模型的发病条件、病变程度及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特征,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药14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收集各实验组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法对各实验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进行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检测,运用LEf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高热、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等症状,造模成功。模型组对比正常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菌落丰富度增加,梭菌属、Odoribacter、乳酸菌属菌群减少,萨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副拟杆菌属菌群显著增加。麻杏石甘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高热、喘促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菌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菌群中的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减少,副拟杆菌属显著增加。另发现与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 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组成紊乱,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改善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达到有效治疗邪热壅肺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改变情况,探讨三仁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加肥甘饮食加病原微生物)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ALD和血浆ADH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D及血浆ADH升高明显,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ALD和血浆ADH水平(P0.05,P0.01)。结论: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发生的机理之一;三仁汤调节ALD、ADH的释放水平,可能是其清热祛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藏茵陈对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模型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初步探讨该药对小鼠病毒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藏茵陈组.分别在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的肛温和体重,并在造模后分别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肝功能两项、小鼠肝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通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损害明显;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藏茵陈组ALT、AST及MDA含量均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的肛温有回归正常范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藏茵陈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药物组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均有所改善,以藏茵陈组较明显.结论 初步判断藏茵陈对于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但用药后小鼠体重有所下降,可能与藏茵陈的苦寒导致脾胃功能损伤有关,可继续探索藏茵陈的最佳用药配伍及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瓜蒌甘草颗粒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瓜蒌甘草颗粒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经鼻吸入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复制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用瓜蒌甘草颗粒进行治疗,设置利巴韦林对照组,观察其对病毒肺炎小鼠的死亡率、体重、肺指数及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结果瓜蒌甘草颗粒治疗组较模型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平均生存天数明显延长,体重下降得到明显改善,肺指数和血凝滴度都明显降低。结论以清热化痰、解毒扶正为法的瓜蒌甘草颗粒治疗小鼠流感病毒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幼龄小鼠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接受肺炎克雷伯菌混悬液滴入鼻腔,空白组小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滴鼻,24 h中药组小鼠接受麻杏石甘汤灌胃,1剂/d,共干预7 d。比较3组小鼠一般活动情况、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多核粒细胞激素(PM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等相关阳性症状,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MN、IL-6及IL-8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错乱、肺泡大小不一,各级支气管周围、小叶间及肺泡间隔等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纤维增生。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明显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137表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炎有明显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滕俊  张永生  唐卓然 《河南中医》2020,40(3):325-328
凡《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的情况,均是在医家误治之后所作的弥补措施。误治的形式有下法,兼有汗法、吐法。误治后的症状多表现在心中、心下、胸中、胃中,常表现为热、(虚)烦。烦是热的表现,属气,栀子启下焦阴气于上,淡豆豉使气分邪热向上向外透达,两药合用,轻清宣透,“解陈腐郁热”“宣陈腐郁结”,使胸膈郁热从上而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栀子豉汤的作用对象以消化器官为主,主要作用为护肝、保胃、抗炎、调整肠道菌群,其治疗机制与中医理论扶正祛邪相似,病位也契合《伤寒论》栀子豉汤的主治,为阳明胃。故栀子豉汤方义重在疏利气机,清透湿热,所治病位在脾胃,兼有心、肺、肝。其疏利清透的方义,符合湿热证中湿浊之邪蒙蔽上焦的治法,故栀子豉汤为治湿热之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砒啶治疗湿热内蕴慢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柳氮磺砒啶2g/次,4次/d,口服。治疗组40例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芩、黄连各9g,炙甘草6g;水煎400mL,1剂/d,2次/d;柳氮磺砒啶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大便、肠黏膜、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8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缓解14,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腹泻0例,头晕1例,失眠0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0例,不良反应率5.00%,对照组腹泻2例,头晕2例,失眠2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砒啶治疗湿热内蕴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清化方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化方治疗,分别于5、1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5 d后,两组炎症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炎症指标、CPIS评分、SOFA评分、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钙素原(PCT)、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与治疗5 d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结论清化方对重症肺炎实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调整脏器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