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能量CT虚拟平扫与常规CT平扫诊断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江门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CT平扫组),观察组(双能量CT虚拟平扫组),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效果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经双能量CT虚拟平扫检查敏感性为92.50%,对照组经常规CT平扫检查敏感性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病灶准确性观察组为84.62%,对照组为81.58%,两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肠壁厚度、转移淋巴结显示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病变周围浸润、肿瘤边缘、肠道病变远处转移征象显示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定性鉴别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常规CT平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CT仿真内窥镜研究解剖因素对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5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直肠CT仿真内窥镜检查,分析和评估骨盆径线、身高体重指数(BMI)以及肛缘距离对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影响。结果:收治的57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手术28例,Daxion手术2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与否和骨盆径线无显著相关(P>0.05),和BMI有相关性(P<0.05),但是狭小骨盆延长手术时间,增大手术出血量。直肠CTVE能够很好的判断肿瘤距离肛缘的距离,要优于结肠镜结果,明显减少了判断的误差(P<0.05)。结论:术前行直肠CT仿真内窥镜检查可以很好的评价骨盆因素在保肛手术中的影响,对设计手术体位,矫正骨盆曲度,模拟手术过程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讨论直肠癌术前应用螺旋CT(S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进行肿瘤(T)与淋巴结(N)分期的临床效果,同时评估SCT三维成像技术(MRP,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在测量中、低位直肠癌距肛门缘距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电子结肠镜与活检证实为直肠癌患者术前行SCT检查,其中33例为中、低位直肠癌,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析SCT用于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利于SCT三维成像技术、直肠指诊、结肠镜等三种方法对肿瘤下缘到肛门缘的距离进行测定,并与术后测量的实际距离进行对比,分析SCT的测量准确度;再对15例距离≤6cm的患者进行测定,比较SCT与直肠指诊的准确性。结果 SCT诊断T分期的准确度为73.9%,其中对进展期直肠癌的T分期准确率高达92.8%;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度为67.4%,对淋巴转移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69.6%。经Kappa检验分别为0.479和0.569。另SCT、直肠指诊与肠镜检查准确度分别为84.8%、48.5%和36.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而对15例低位直肠癌(实际距离≤6cm),SCT和肛门指诊准确度无显著差异(P=0.245)。结论 SCT对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分期可靠性较高,但对T1、T2期的诊断准确性并不高,而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三维成像技术在测定肿瘤下缘到肛门缘距离十分准确,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活检、血清肿瘤标志物、CT对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4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包括80例结直肠癌和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癌胚抗原、多层螺旋CT及结肠镜活检。结果:结直肠癌组CA199、CA724、癌胚抗原、CT及肿瘤大小值均高于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组(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特异度为72.1%,敏感度为59.2%。螺旋CT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特异度为70.2%,敏感度为73.1%。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90,特异度为56.3%,敏感度为60.8%。结直肠癌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肿瘤大小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镜活检、血清肿瘤标志物、CT对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肿瘤大小是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CT(SCT)进行直肠癌术前肿瘤(T)和淋巴结(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分析该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同时利用SCT三维成像技术(MRP)测量中、低位直肠癌距肛门缘距离,与结肠镜和直肠指诊的测量结果对照,评价该技术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SCT术前检查的研究纳入46例病人,其中33例为中低位直肠癌。均由电子结肠镜和活检证实诊断。检查前清洁肠道,以5mm层厚从骶髂关节上方连续扫描到坐骨结节水平,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分析。将SCT诊断结果和术后病检结果对照,评价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利用SCT三维重建、直肠指诊、结肠镜三种方法测量33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肿瘤下缘到肛门缘的距离,并和术后测量的实际距离进行对比,分析三种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再对15例肿瘤远端距离≤6 cm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直肠指诊和SCT对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远端距离测量的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SCT判断T分期的准确度为73.9%,且对进展期直肠癌T分期准确性更高。N分期的准确度的为67.4%。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69.6%。经Kappa检验证明SCT对T和N分期的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分别为0.479和0.569。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测量肿瘤下缘到肛门缘距离的研究发现,SCT、直肠指诊和肠镜检查测得的肿瘤下缘距离与实际距离平均差值分别为0.78 cm、1.68 cm和1.81 cm。允许测量结果和实际距离的误差为1 cm时,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分别为84.8%、48.5%和36.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而对15例低位直肠癌(实际距离≤6 cm),SCT和肛门指诊测得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平均差值分别0.63 cm和0.68 cm,在允许误差为0.5 cm时,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无显著差异(P=0.245)。结论:SCT对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T1、T2期仍有一定限制。SCT扫描技术的提高和分期标准的完善对正确分期有较大价值。在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中,利用三维成像技术能较准确的测量肿瘤下缘到肛门缘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1/2008—12行新辅助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后行直肠癌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21(男15,女6)例,年龄65.1±7.8岁,直肠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10cm,肿瘤T4期12例,T3期9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活检病理确诊,均经直肠腔内超声和/或盆腔MRI证实;均经上腹部CT排除肝脏转移,胸部平片或胸部CT排除胸部转移.2007—10以后就治的患者11例同时行术前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临床上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应用3.0T MRI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68例的直肠癌患者,采用3.0T MRI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术前TN分期,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术前与手术病理T分期诊断,经Kappa检验后,一致性较高(k=0.61,P0.05),诊断的正确率为89.71%,T1期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T2期诊断的敏感性最高,T4期诊断的阴性预测值最高;比较术前与手术病理N分期诊断,经Kappa检验后,一致性较高(k=0.54,P0.05),诊断的正确率为69.12%,N2期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高,N0期诊断的敏感性最高;3.0T MRI与病理检查结果的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T MRI在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方面的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虚拟平扫的诊断效能。结果单期真实扫描辐射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期虚拟扫描(P0.05),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双能双期扫描(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疑诊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6例;结直肠癌23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CT真实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35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80.00%(12/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24例,淋巴结转移86.67%(13/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4.44%、特异度91.67%、准确率93.33%、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1.67%。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用于诊断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辐射剂量较常规平扫更低,可保证图像质量,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范杰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3):141-142,152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以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VE与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对结、直肠息肉、慢性结、直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3种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的效果,为政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6月选取北京市云岗社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户籍人群(自然人群)8 876例为筛查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法、结直肠肿瘤危险因素量表(QA)法和IFOBT联合QA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IFOBT法与QA法任意1项阳性者为高危人群,应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比较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全结肠镜检查率、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QA法、IFOBT联合QA法阳性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阳性率高于QA法(P<0.016 7)。QA法、IFOBT联合QA法全结肠镜检查率低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全结肠镜检查率高于QA法(P<0.016 7)。3种筛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A法对结直肠息肉、普通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对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对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普通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QA法(P<0.016 7)。3种筛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普通腺瘤和非腺瘤性息肉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筛查中,IFOBT联合QA法能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诊断直肠癌及术前血管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确诊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结果对良恶性直肠肿瘤的诊断应用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经ROC曲线评估术前MSCT检测直肠上静脉直径对直肠癌术前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直肠癌64例,直肠腺瘤26例,而MSCT检查诊断结果为直肠癌57例,直肠腺瘤33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38%、88.46%、85.56%、69.70%、94.74%。绘制ROC图像后使用约登指数发现直肠上静脉直径为3.76 mm时是最佳临界点,预测血管侵犯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66.67%。结论:MS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直肠癌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形态,术前通过检测直肠上静脉直径辅助诊断血管侵犯,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合保肛的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方法58例肿块下缘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对27例采用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A组)、31例采用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无远端直肠残端肿瘤残留,B组有2例。肿瘤远端切除距离,A组平均为3.12cm,B组1.84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2年无局部复发,B组有5例局部复发,B组局部复发明显高于A组(P<0.05)。A组5年生存率74.6%,B组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但均能在半年内改善;B组排便功能较好。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肿瘤Dukes分期B、C期、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不到1周者可行保肛手术。应根据患者体形、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肠管的周径来选择保留肛管括约肌或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可作为Dixon术最佳备选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PET/CT)在探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胃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为3~16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38例患者中有24例肿瘤复发、转移。18F-FDGPET/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0.9%,正确率为86.8%。平扫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45.8%,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43.5%,正确率为55.3%。18F-FDGPET/CT诊断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均高于平扫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PET/CT对胃癌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与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显示两者密切相关(P〈0.05)。结论18F-FDGPET/CT能灵敏、准确地检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4.
仿真结肠镜在结直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仿真结肠镜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电子结肠镜证实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仿真结肠镜检查。并将两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9例患者仿真肠镜检查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肠癌的发现率仿真结肠镜与结肠镜相同,符合率达100%,结肠息肉:结肠镜发现25枚,仿真结肠镜检出16格,两者符合率分别为:息肉直径<1.0cm为90.0%,-0.5cm为62.5%,<0.5cm为28.65,结论:仿真结肠镜检查迅速方便,无创伤,尤其对结直肠癌和直径>0.5cm息肉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巍  奚锦要  梁冬生  黄乔  邓世伟  黄国珅  苏夏  黄玉耀  钟珊 《广西医学》2022,(13):1449-1452+1461
目的 比较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病变的毛细血管分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6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共216个病灶),对其进行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和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69%、灵敏度为99.00%、阴性预测值为86.67%,均高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诊断的准确率79.63%、灵敏度81.50%、阴性预测值19.57%(均P<0.05)。结论 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相比,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可提高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可为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近期排便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的近期肛门排便功能的情况。方法对肿瘤下缘距肛缘3~7 cm采用保肛手术治疗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分为两组,5~7 cm为一组,小于5 cm为一组,研究术后排便情况。结果患者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115±38)d。5~7 cm患者术后6个月控制大便功能恢复正常,小于5 cm患者控便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在5~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保肛术后近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控便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 T2WI,斜横断面T2WI检查,分析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及肿瘤下缘与肛缘间的曲线距离.结果 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46例直肠癌MRI 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84.78%,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83%、89.13%、86.96%、95.65%.19例行MILES手术者MRI测量直肠癌肿瘤下缘与肛门的曲线距离与病理标本测得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06).结论 MRI对直肠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经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CT平扫加增强扫描,将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结合并且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比较;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分析,并计算直肠癌T、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CT检查对照手术病理诊断定位定性准确率100%。7 5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螺旋C 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5.33%,灵敏度为76.28%,特异度为64.39%,诊断准确率为71.50%,阳性预测值为79.83%,阴性预测值为62.24%。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2.67%,灵敏度为72.35%,特异度为67.76%,诊断准确率为62.23%,阳性预测值为65.71%,阴性预测值为64.55%。CT术前平扫可见结肠管壁明显增厚;CT术前增强扫描动脉期肠壁中等程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呈轻度强化;CT术后平扫可于结肠见金属缝合线影,吻合口处管壁未见明显增厚。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可以为结直肠癌术前进行更准确的TNM分期,且能显示术后的缝合情况,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直肠超声术前评估直肠癌保肛与非保肛手术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东  宋欢  李立  何帆  叶文  时莹瑜 《西部医学》2009,21(2):253-25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术前评估直肠癌对于预测保肛与非保肛手术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直肠癌且肿瘤下缘距齿状线≤10cm者49例,其中行保肛手术38例,非保肛手术1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TRUS评估,记录术前TRUS分期和预计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进行比较。结果UT分期与术后PT分期有关,而与术后PN分期无关。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当此距离≥7cm时一律选用保肛手术;当此距离〈7cm时,若肿瘤厚度〈13mm时,一般选用保肛手术。结论运用TRUS对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得到肿瘤厚度,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uT分期3个影响手术方案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预测保肛或非保肛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与肛缘的距离、吻合方式、吻合器类型、病理类型等,统计分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0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38%;吻合口漏患者与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在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术前低蛋白、合并糖尿病,吻合方式、吻合器类型、术中是否方式肛管、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7 cm、术后低蛋白血症、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应注重预防此类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