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21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14-18天,平均16天.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平均12个月(5-2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后路微创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度,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27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切口均I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手术时间平均250min,出血量平均为750mL,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矫正平均为19.7°,随访时有1.0°~4.0°的丢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实现了将内固定安放在脓腔外,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治愈率,为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术前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腰背部疼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A级、B级发生率升高,C级、D级发生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植骨融合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老年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在老年人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6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配合支具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6个月,平均26个月,24例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17.6°矫正至术后平均7.1°,术后4~8周植骨融合,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老年人脊柱结核可在直视下清除病灶,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促进椎体间融合,但术后仍需支具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证及必要性,总结其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共48例,其中颈椎6例,胸椎14例,胸腰段16例,腰椎12例。根据X线照片评估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经平均1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治愈,植骨完全融合,无伤口感染,无窦道流脓,融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无1例假关节形成,无结核复发,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36±3.6)度,术后为(15.2±2.6)度,平均19个月随访时为(15.9±3.2)度,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能早期纠正后凸畸形,预防复发,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6-1838
目的:探讨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3例脊柱结核患者,男12例,女21例;年龄29-51岁,平均39岁。经2-4周正规抗痨治疗后,行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术后获随访8个月-3年,平均20个月。结核感染治愈无复发,无1例植骨失败、假关节形成。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68.5%(术前Cobb角42.8&#176;&#177;3.5&#176;,术后13.5&#176;&#177;5.5&#176;),随访丢失2.8&#176;&#177;1.5&#176;。12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 A级1例、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Frankel 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便。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防止术后后凸矫正角度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ASIA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23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结核复发,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出现.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8.8°±4.2°)(10.5~26.6°)矫正为术后的(27.1°±3.8°)(20.6°~34.5°).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9±0.4)mm(6.8~9.2)mm撑开为术后的(10.4±0.5)mm(8.9~11.3 mm),术后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SR由术前的(40.8±10.2)mm/h下降为术后的(28.6±6.9)mm/h,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0.0±2.1)mm/h,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由术前的(16.2±4.0)mg/L下降为术后的(11.5±2.3mg/L),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9±1.1)mg/L,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术前有障碍者20例,术后19例改善明显.结论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可靠,卧床时间短,是一种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伴有肺结核。术前后凸成角5°-14°,平均7°+2.4°。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手术用时150-220min,平均180+14.6min;出血量300-500ml,平均450+38.4ml,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月窦道闭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1例,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0.4°,无1例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椎体后方破坏伴后方脓肿及椎管内脓肿形成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手术的优缺点,选择脊柱结核的最好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11年6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分为A、B 2组,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影像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结核.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恢复、矫形效果、植骨融合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结果 2组手术时间、矫形率及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神经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前路固定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后路固定,在神经恢复、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面与后路固定无明显差别,但后路固定的矫形效果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致残率极高,近10年来新发病人有增多趋势,其中胸、腰椎结核最常见。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利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加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行脊柱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31例,观察手术后椎体融合情况、结核复发情况、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纠正畸形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重建后的椎体稳定,无内植物的移位,1例内固定松动;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改进17°;3例结核复发;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4.26%,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为75.41%;3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出现肺栓塞,经积极治疗症状消除.结论 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手术具有矫正畸形、加速骨融合、预防结核复发、内固定确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骶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2月-2005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伤口结核性分泌物流出,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疼痛消失,植骨在6-10个月融合,结核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断裂。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1例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随访,平均27个月,复查X线片,椎间植骨融合,无复发。11例后凸畸形部分矫正19,&#176;内固定无断钉及螺钉拔出。结论:对有适应证的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对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部分矫正畸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固定加椎板间植骨以及前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2~24个月,无1例复发,X线片复查植骨区显示骨性愈合,11例原局部后凸畸形减轻,27例后凸畸形消失,7例原局部后凸畸形维持原状,无加重,未发现有脱钉、断钉现象。结论后路固定植骨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重建术在治疗老年脊柱结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老年脊柱结核病病例,其中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重建手术6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重建手术55例。2组患者之间比较 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间、出血量、矫正率、丢失角度、矫正角度治愈率、不良反应、VAS 疼痛指数。结果:2组患者术后畸形矫正角度、矫正率、丢失角度,术前、术后及术后3个月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不良反应、VAS疼痛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老年脊柱结核的优势在于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病痛,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时内固定矫形固定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总结28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术前抗痨后,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钛钢板或“AO”前路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28例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1.6个月,无局部结核复发、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术后3.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平均较术前纠正2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全部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助于植骨融合和减少结核复发,在结核病灶彻底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 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Ⅰ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0.6)h,平均出血量(600±12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6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 脊柱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疗效确切,操作易掌握,对前方结构干扰小,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髂骨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严格按手术指征筛选出适合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0例,植骨材料选择同种异体髂骨块.术后继续标准化抗结核化疗方案12 ~18个月,同时佩戴支具3~6个月;随访9~36(22.80 ±7.71)个月,定期复查CRP、ESR,监测肝肾功;观察X线、CT、MRI等影像学改变.根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分析畸形矫正度数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根据Bridwell标准,骨融合时间9个月至1年,达到Ⅰ级骨性融合标准56例,Ⅱ级骨性融合标准4例.术后半年内血沉逐渐恢复,末次随访ESR均在正常范围(0~20 mm/h);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丢失2.38°±1.86°.结论 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通过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椎间植骨材料,可摆脱供骨区并发症困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个月~2.5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16例腰痛症状均减轻,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12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11例;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1.3°,矫正角度平均仅丢失2.9°,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4.5个月,未出现植骨块脱出、吸收,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校正后凸畸形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