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0月。纳入关于宫腔灌注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队列研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共406例,406个周期。应用宫腔灌注PRP与不采用宫腔灌注PRP比较,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MD 1.07,95%CI 0.87~1.28,P0.00001)、胚胎种植率(OR 2.01,95%CI 1.22~3.31,P=0.006)、血清学妊娠率(OR 2.57,95%CI 1.45~4.58,P=0.001)、临床妊娠率(OR 2.46,95%CI 1.56~3.87,P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PRP具有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对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含779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不孕患者,共计840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G-CSF宫腔灌注治疗组与非G-CSF宫腔灌注治疗组的胚胎种植率(OR=2.24,95%CI=1.43~3.51,P=0.000 4)、临床妊娠率(OR=2.13,95%CI=1.48~3.06,P0.000 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早期流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G-CSF的治疗对于行IVF-ET或FET的不孕患者,可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且不会提高早期流产的风险,但不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对不孕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后续IVF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2020年12月以前发表的关于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所有文献,选取6篇文献共416例患者的数据,对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ELISA法检测PRP组中PRP与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PDGF-BB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量,并比较PRP组与对照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变量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行PRP宫腔内灌注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制备的PRP中PLT、PDGF-AB、PDGF-BB及TGF-β表达量均较全血中明显升高(P0.01)。2PRP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可达7.56±0.38 mm,较对照组6.41±0.36 m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有关(OR 1.48,95%CI 1.04~2.21,P0.05);PRP与妊娠率有关(OR 3.16,95%CI 1.48~6.74,P0.05)。结论:制备的PRP达到治疗标准,结果满意。PRP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菲薄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移植前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能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关于宫腔灌注hCG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17年7月,对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12个随机对照研究,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妊娠率(OR=1.24,95%CI=1.08~1.43)和种植率(OR=1.21,95%CI=1.00~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产率(OR=1.05,95%CI=0.81~1.36)和流产率(OR=1.02,95%CI=0.78~1.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移植卵裂期胚胎的患者,移植前宫腔灌注≥500 IU的hCG,与对照组相比,种植率(OR=1.61,95%CI=1.32~1.97)、临床妊娠率(OR=1.46,95%CI=1.26~1.70)和活产率(OR=1.52,95%CI=1.27~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前宫腔灌注hCG能够改善不孕症患者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DISC、VIP、CNKI、万方数据库等,手工检索相关专业资料(包括期刊和会议论文),均检索至2011年12月,语种仅限汉语和英语。纳入GnRH-a治疗保守性手术后EMs相关不孕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共计13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用药组相比,GnRH-a组中Ⅰ~Ⅱ期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而Ⅲ~Ⅳ期患者的妊娠率提高[Ⅰ~Ⅱ期:OR=1.08,95%CI(0.71,1.64),P=0.71;Ⅲ~Ⅳ期:OR=2.44,95%CI(1.69,3.52),P<0.00001]。GnRH-a组中随访1年内的妊娠率提高,而随访2~3年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OR=1.97,95%CI(1.45,2.68),P<0.0001;随访2~3年:OR=0.74,95%CI(0.39,1.40),P=0.35]。GnRH-a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OR=0.44,95%CI(0.25,0.79),P=0.006]。与孕三烯酮组比较,GnRH-a能提高患者的妊娠率[OR=1.93,95%CI(1.33,2.81),P=0.0006],降低患者的复发率[OR=0.44,95%CI(0.23,0.84),P=0.01]。结论:GnRH-a治疗提高Ⅲ~Ⅳ期EMs不孕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1年的妊娠率,降低EMs复发率。GnRH-a在降低复发率和提高妊娠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激素(GH)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纳入比较GH用于IVF-ET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应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268例患者。GH组与未使用GH组比较,子宫内膜类型[OR=6.83,95%CI(2.04,22.88),P=0.002]、内膜厚度[OR=10.62,95%CI(2.97,38.00),P=0.0003]、临床妊娠率[OR=3.37,95%CI(1.82,6.23),P=0.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而Gn使用量和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HCG注射日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在促排卵期辅助使用GH,可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有效性。方法:将冷冻-解冻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对标准激素替代疗法(HRT)反应不良(子宫内膜厚度7mm)的92例患者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PRP组46例中,除HRT外,在FET周期的第13天将1ml PRP注入子宫腔。对照组46例仅接受HRT。如48h后子宫内膜厚度未能增加,则在同一周期中重复PRP灌注。子宫内膜厚度达到≥7mm时,进行胚胎移植。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临床和持续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RP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至(8.76±0.65)mm(P=0.001),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增高(分别为21.0%和40.5%)。结论:PRP可有效促进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改善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经3次或更多次胚胎移植后仍未受孕,拟再次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27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P组在胚胎移植前48h宫腔灌注1ml PRP,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结果: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胚胎移植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RP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PRP组的化学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42.8%vs 23.4%,P=0.024;39.6%vs 18.8%,P=0.011)。结论:PRP宫腔灌注有助于改善RIF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式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EMs病因诊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词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主题词及相关自由词,收集2010年至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提供的RevMan5.4对EMs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数和对照数分别为4660例和787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Ms的危险因素为人工流产或子宫腔内操作(OR=3.43,95%CI为1.63~7.23),保护性因素为既往妊娠(OR=0.55,95%CI为0.38~0.79)。结论:人工流产或子宫腔内操作是EMs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妊娠为保护性因素,可为临床中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排卵对不同病因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不明原因进行人工授精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进行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分组,比较不同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同因素构成比、基础FSH、LH、E_2、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日卵泡直径及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评估在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中促排卵周期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促排卵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孕因素构成比(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与自然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②通过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不孕因素、内膜厚度和类型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等混杂因素后,促排卵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依然有显著优势(OR=1.607;95%CI=1.115~2.316);③在不同因素不孕患者中,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的活产率(OR=4.56;95%CI=1.53~13.53)。结论: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年轻子宫内膜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49年1月至2019年11月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年轻(≤45岁)与中老年(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或病理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3256篇文献,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年轻与中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未产(OR=2.87,95%CI 1.99~4.15)、组织学分级1级(G1,高分化)(OR=1.98,95%CI 1.27~3.09)、组织学分级2~3级(G2~3,中、低分化)(OR=0.51,95%CI 0.32~0.79)、肌层浸润≤50%(OR=4.07,95%CI2.33~7.12)、高血压(OR=0.19,95%CI 0.09~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者包括:不规则阴道流血(OR=1.04,95%CI0.50~2.14)、糖尿病发生率(OR=1.15,95%CI 0.54~2.44)、FIGO分期Ⅰ~Ⅱ期(OR=1.11,95%CI 0.56~2.19)、FIGO分期Ⅲ~Ⅳ期(OR=0.90,95%CI 0.46~1.78)、子宫内膜样癌发生率(OR=1.12,95%CI 0.57~2.19)。结论年轻子宫内膜癌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未产发生率高。与中老年子宫内膜癌相比,年轻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1级发生率高,组织学分级2~3级发生率低,肌层浸润程度较轻,提示预后较好。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2000—2011年期间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CBM,万方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等。纳入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后联合应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RCT文献,共计862例患者。②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基线比较和等级描述等对所纳入的研究行质量评估,结果质量均达B级。Meta分析结果:术后应用GnRHa组随访1年症状缓解率比单纯腹腔镜组高(OR=4.30,95%CI:2.86~6.47,P<0.01);术后联合应用GnRHa组复发率比单纯腹腔镜组低(OR=0.18,95%CI:0.13~0.26,P<0.01);术后联合应用GnRHa组妊娠率比单纯腹腔镜组高(OR=4.98,95%CI:3.43~7.23,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应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戴佳旸  郭璐  王圆圆  孔祥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80-786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报告CSD发生率或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和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5个国家6401例产妇,其中CSD患者1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SD整体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6个月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2%(95%CI 0.23~0.41)、33%(95%CI 0.25~0.42)、22%(95%CI 0.12~0.32),剖宫产次数增加(OR 3.65,95%CI 2.57~5.17)、产程延长(OR 1.73,95%CI 1.14~2.62)、胎膜早破(OR 2.93,95%CI 2.10~4.10)、子宫后位(OR 5.48,95%CI 3.05~9.84)、贫血(OR 3.32,95%CI 2.01~5.49)、胎数增加(OR 2.31,95%CI 1.09~4.92)、围产期感染(OR 15.96,95%CI 6.55~38.88)、子宫单层缝合(OR 18.5,95%CI 1.84~185.70)是剖宫产术后C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较高,现有证据表明,剖宫产次数增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子宫后位、贫血、胎数增加、围产期感染、子宫单层缝合均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CSD患病风险,医务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易患CSD产妇的产后随访及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孕龄期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即将或正在进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辅助服用二甲双胍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交叉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2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及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评价与传播中心制定的卫生保健系统评价指南,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试验,共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行IVF/ICSI的PCOS患者,二甲双胍干预组和安慰剂组在临床妊娠例数(OR=1.82,95%CI1.28~2.59)、胚胎移植数(MD=0.12,95%CI0.03~0.2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R=0.39,95%CI0.21~0.7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OR=9.49,95%CI4.10~21.97)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卵巢刺激时间、重组人卵泡刺激素总剂量、血清雌激素水平、收集卵泡数、受精率、新生儿活产率、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阈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3例患者共1 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自然周期排卵日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 mm)进行分组(组距为1 mm),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评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情况。分别采用ROC曲线法、临床经验法及OR值比较法,判断薄型子宫内膜阈值诊断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50±3.95)岁,平均内膜厚度(9.16±1.90)mm,平均移植胚胎数(2.03±0.37)个。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预测薄型子宫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522和0.529;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与总体相比,临床妊娠率(36.4%,54.3%,P=0.018)及活产率(27.2%,43.9%,P=0.028)均显著降低;OR值比较法得出薄型子宫内膜的阈值为6 mm。结论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降低;推荐将6 mm作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阈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化疗过程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类似物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的保护。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2000年1月—2017年7月。全面收集Gn RH类似物联合化疗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评价研究质量,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1 539例患者。Gn RH类似物联合化疗可明显保护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OR=2.42,95%CI:1.48~3.95,P=0.000 4)。其中7篇文献报道了妊娠率,结果显示Gn RH类似物联合化疗可增加妊娠率(OR=1.69,95%CI:1.06~2.69,P=0.03)。结论:Gn RH类似物联合化疗能够保护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疗中心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29例,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FET,根据开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时间分为3组:宫腔灌注组(HRT+宫腔灌注rhGH,4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积水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并输卵管积水患者行FET助孕的235个周期。根据移植不同时期胚胎,分为两组:卵裂胚组(n=132);囊胚组(n=10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不孕因素、输卵管积水诊断方式及分布情况、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移植次数、移植胚胎数、辅助孵化(AH);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T周期临床资料中,移植胚胎数(1.88±0.33个vs 1.04±0.19个,P0.05)及AH比率(30.30%vs 23.30%,P0.05)卵裂胚组均显著高于囊胚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形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中,临床妊娠率(42.42%vs 47.57%,P0.05)、种植率(30.12%vs 46.73%,P0.05)及活产率(36.36%vs 42.72%,P0.05)囊胚组均显著高于卵裂胚组,而异位妊娠率(8.93%vs 4.08%,P0.05)囊胚组显著低于卵裂胚组,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后,临床妊娠率(OR 1.66,95%CI 1.06~2.52,P0.05)、种植率(OR 1.75,95%CI 1.46~3.18,P0.05)、异位妊娠率(OR 0.40,95%CI 0.01~0.92,P0.05)及活产率(OR 1.87,95%CI 1.49~3.07,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相较于移植卵裂期胚胎,FET周期行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更高,异位妊娠率更低,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