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455,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70,P<0.001)。 结论 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674例颅内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702例颅内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区管理,观察组实施多种措施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 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0,P=0.04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Z=-4.779,P<0.001 );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t=-7.385,P<0.001;t=-6.895,P<0.001)。 结论 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特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各临床护理单元选配信息管理护士1名,对比选配前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较应用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信息管理护士前每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95%上升到98%。结论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并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专科特色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专科疾病特点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需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设计适合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运动能力、浅感觉功能、吞咽功能、平衡功能、睡眠情况、营养风险筛查和交流能力。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康复科的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前(2017年1—12月)和应用后(2018年1—12月)高风险患者识别率、护理问题符合率、患者跌倒/坠床、压疮、深静脉血栓、误吸、烫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应用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后,高风险患者识别率、护理问题符合率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弥补了通用首次护理评估表未体现疾病专科特点的不足,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潜在风险检出率及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质量,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有助于护士进行预见性的精细化护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65 355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前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护理不良事件及优良事件管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 747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后临床资料,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护理优良事件管理制度,并将SBAR模式用于优良案例的汇报和学习。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和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基于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有效提升护士病情观察评判能力,进而提升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8年1—12月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老年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5.086,P=0.024;χ2 =4.396,P=0.036);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t=5.913,P=0.016)。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综合评估对预防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EBSCO、Medlin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截至2019年6月。收集所有关于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Stata 15进行Begg秩相关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实验,总计26 2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综合评估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OR=0.42,95%CI:0.34~0.54,P<0.01)、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OR=0.19,95%CI:0.08~0.47,P<0.01),患者住院压疮发生率(OR=0.62,95%CI:0.38~1.00,P=0.05)未显著降低。结论 与常规护理评估相比,老年综合评估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老年患者住院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在提升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182例在骨科住院的患者,根据患者单入院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9%(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6,P<0.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5.031,P<0.001)。 结论 将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护理有助于控制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新型泌尿外科护理管理干预模式预防不良事件和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泌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纠纷、护理差错和护理风险等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和护理结果等护理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可降低泌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经历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法,对15名经历过住院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躯体疾病、经济负担、自尊水平降低、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经历住院患者自杀事件后,护士普遍感觉到害怕﹑恐惧和内疚。结论 应做好住院患者生理和心理评估,重视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积极关注患者自杀事件对护士造成的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移动终端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应用,对提高儿科护士临床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9年5-7月在儿科住院的患儿699例设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移动护理工作站核对患儿信息、人工采集生命体征并录入电脑、使用表格清点记录急救设备等;选取2019年8-10月在儿科住院的患儿671例设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的现状,探讨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态度调查问卷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对广东省精神病专科医院43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总分(86.78±14.53)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总分为(54.38±12.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称、职务、每月夜班数的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报告障碍得分与患者安全文化态度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53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良事件报告障碍为患者安全文化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R2=0.295,R2=0.287,F=35.876,P<0.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水平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影响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态度的因素,深入探索精神科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节点信息化精准管控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9年1-6月收治的11 21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收治的11 931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纸质版转运交接单进行患者转运交接,观察组采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精准管控方式进行患者转运交接。比较2组患者转运交接单填写规范率、转运交接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准备时间。结果 观察组转运交接单填写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3.574,P<0.001);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16.736,P<0.001);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57.923,P<0.001)。结论 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管控,能有效提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书写规范率,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交接准备时间,有效提高交接效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构建居家延续性护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出院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方法 平台由监控平台和操作平台构成。操作平台包括:①患者端APP,包括服务项目页面和个人信息页面,支持用户注册、项目选择、项目预约和评价;②护士端APP,包括提供服务项目、服务申请显示、安全中心及个人信息页面,支持护士注册、接单和安全监控。监控平台负责用户管理、服务项目维护、数据管理及安全监控。利用平台实施出院后患者居家护理服务。调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数据,评价平台效果。结果 共231名护士、109例患者完成注册,进行居家护理164次,陪诊8次;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为93.9%,明显高于出院时患者86.2%的满意度(χ 2=4.623,P=0.032);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7%,明显高于住院患者87.6%的健康知识掌握率(χ 2=14.545,P<0.001),无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专业价值,为出院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安全、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居家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7 519件标本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9 269件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送检与交接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1+3”管理模式,比较2组标本转运时间、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以及标本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t=4.410,P<0.001);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2.698,P<0.001)。 结论 “1+3”管理模式能减少标本流转时间,有效提升检验标本运送和交接的质量,推动标本运送交接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全核查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7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内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核查表。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转运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6.452,P<0.001);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t=47.455,P<0.001);转运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553,P<0.001)。结论 安全核查表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转运中,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纠纷,提升患者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消化内镜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住院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618,P=0.009);观察组总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7,P=0.029; χ2=4.226,P=0.040);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2.207,P<0.001; t=31.785,P<0.001)。 结论 对消化内镜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