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四维CT(4DCT)影像量化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的运动,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接受4D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43例,肺内可测量病灶44个.由同一位医生在4DCT各时相数据集卜勾画肿瘤GTV,分别测量GTV中心点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任意方向运动幅度>5 mm作为分界点,分析此类肿瘤特征.结果 肺内肿瘤运动度与T分期、GTV体积、肺内所处上下位置、与固定组织(如胸壁、纵隔、脊柱)粘连程度相关.10例患者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下部及后部,上下方向运动度最大,最大值为14.4 mm.95%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11.8 mm,前后方向<4.6 mm,左右方向<2.7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T分期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下叶肺内孤立肿瘤的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上叶后段肿瘤的运动度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四维CT的肺癌原发灶位移及其与感兴趣器官和体表标记位移相关性,以及各呼吸时相肿瘤体积与肺脏体积变化相关性.方法 16例肺癌患者进行自由呼吸状态下四维CT模拟定位扫描.以四维CT吸气末图像为基准图像,分别勾画肿瘤、感兴趣解剖结构和体表标志,记录配准后10套图像中的三维坐标.测量和比较各时相大体肿瘤体积( GTV)和肺脏体积以及相关性,测量肿瘤、感兴趣结构及体表标记的三维方向位移并计算三维运动矢量及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肺叶肿瘤运动范围相差较大,肺上叶为0.8~5.0 mm,肺中叶为5.7~5.9 mm,肺下叶为10.2~13.7 mm.肿瘤位移上下方向为(4.3+4.3) mm,大于前后方向(2.2±1.0) mm和左右方向(1.7+1.5) mm (x2=16.22,P=0.000).肿瘤GTV与各感兴趣结构三维运动矢量间均无相关性(r=-0.50~-0.01,P=0.058~-0.961),不同呼吸时相GTV变化与肺脏体积变化也无相关性(r=0.23,P=0.520).结论 不同肺叶肿瘤位移和肿瘤三维方向上位移差异显著,肺癌放疗时内在靶体积外扩边界应基于四维CT测定个体化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基于3DCT不同螺距下扫描图像构建的肺内孤立性病灶GTV大小及空间位置差异,探讨大螺距CT扫描在模拟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22例周围型肺癌或肺内孤立性转移瘤患者,根据肿瘤所在肺叶不同分为A、B组。在ABC下序贯完成常规螺距(0.938)、小螺距(0.438)及大螺距(1.188)条件下的模拟定位扫描,由同一位医生在相同的窗宽和窗位条件下勾画GTV,比较常规螺距条件下模拟定位所构建的GTVCON、小螺距条件下构建GTVS及大螺距条件下构建GTVB的大小、空间位置及匹配关系。采用Friedman M、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3种螺距下构建的GTVCON、GTVS、GTVB大小分别为(11.58±16.42)、(11.63±17.73)、(12.09±17.46) cm3(P=0.11)。3种螺距下GTV中心点三维坐标比较均相近,A组Px=0.33、Py=0.81、Pz=0.39;B组Px=0.92、Py=0.05、Pz=0.37。GTVS、GTVB相对于GTVCON空间匹配指数与肿瘤所在肺叶的运动幅度有关。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不同螺距模拟定位对GTV的大小及空间位置影响不大,适当增加螺距有利于提高扫描速度,缩短模拟定位时间,在肺内孤立性病灶模拟定位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运动的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分别在平静吸气后屏气、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接受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30例,肺内可测量病灶30个。由同一位医生在两个时相的CT数据上勾画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测量GTV中心层面前后内外界在呼吸周期中左右、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肿瘤最上层及最下层上下方向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肺内大肿瘤位置相对固定,肿瘤中心层面各方向动度多数在3~5 mm,只有2例患者肿瘤的各个方向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中下部及中后部,粘连系数较低,体积较小,为上下方向运动。95 %的肺内肿瘤中心层面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3.8 mm,前后方向<5.8 mm,左右方向<1.1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但运动幅度较小,下后带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肺肿瘤和膈肌动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本实验为解决位于胸腔肿瘤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随呼吸动度的影响。方法 对 48例肺癌患者肿瘤动度的实际测量 ,得出肺不同部位肿瘤的动度数据 ;通过模拟呼吸动度下肿瘤体积变化和CT扫描方式的研究 ,将不同体积的小球分别在不同CT扫描时间下进行体积测量分析。结果 ⑴位于上肺的肿瘤在X、Y方向动度很小 ,为 (0 .2 0± 0 .0 6 )、(0 .2 0± 0 .11)cm ;下肺X、Y方向动度由于受心脏和大动脉搏动影响 ,稍大于上肺为 (0 .31± 0 .10 )、(0 .36± 0 .10 )cm ;但不论肿瘤位于肺的什么部位 ,对Z轴方向影响最大 ;尤以下肺更显著 ,为 (0 .90± 0 .45 )~ (0 .93± 0 .46 )cm ,这主要受膈肌影响。⑵每一层组织CT扫描时间大于或等于一个呼吸周期的话 ,肿瘤信息不会丢失 ,而且三维重建图像包括了各方向的动度 ;如采用螺旋CT快速扫描则三维重建图像不能包括肿瘤的全部动度。结论 肺部肿瘤呼吸动度影响主要是Z轴方向。如果定位时CT扫描 (每一层组织 )所需时间与每个呼吸周期时间一致的话 ,重建肿瘤轮廓完全包括了动度的影响 ,确定大肿瘤体积 (GTV)根本不需加安全边界。而用扫描时间小于呼吸周期的CT(如螺旋CT)则治疗计划重建的三维影像不能反映出肿瘤的全部动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层厚对不同大小靶区勾画和肿瘤靶区体积(GTV)的影响。方法在Phlips CT模拟定位机上,应用层厚分别为2 mm、3 mm、5 mm的条件,分别对4个不同体积的人体等效组织的蜡块进行扫描,然后在Eclips(放疗模拟工作站)上逐层画出物体的外轮廓,利用工作站的统计功能计算出4个被测物体的体积。结果被测物体体积和物体体积大小误差与扫描层厚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临床医生在确定临床靶区体积时,需要考虑到靶区体积与扫描层厚的厚度范围密切相关,差异变化程度与靶区体积大小呈负相关,靶区越小,差异变化程度越大,随着扫描层厚的变薄,扫描得到的靶区体积越接近实际的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四维CT (4DCT)测定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原发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移与邻近器官位移相关性及呼吸周期中GTV与心脏、肺体积变化相关性。方法 1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图像配准获取同一坐标系下10个呼吸时相图像。在配准图像上分别勾画GTV、邻近器官(肺、心脏、膈肌顶),获取各呼吸时相中GTV与邻近器官三维坐标和体积。用配对t检验比较GTV中心点在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用Pearson法分析GTV与邻近器官位移、GTV与心肺体积相关性。结果 GTV中心点在x、y、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平均值分别为0.19、0.17、0.48 cm,z与x、y轴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4.09,P=0.002、0.001)。GTV位移与右肺x、y、z轴均相关(r=0.922、0.700、0.994,P=0.000、0.024、0.000),与心脏x、y、z轴也均相关(r=0.720、0.920、0.910,P=0.010、0.000、0.000),与左肺z轴相关(r=0.987,P=0.000),与左右膈肌顶z轴相关(r=0.918、0.928,P=0.000、0.000)。呼吸周期中GTV变化与双肺体积变化均呈负相关(r-0.680、-0.067,P=0.031、0.034),与心脏体积变化无关(r=-0.368,P=0.295)。结论 平静呼吸下胸中下段食管癌GTV的z轴位移最大且与双侧膈肌顶位移同步,呼吸周期中GTV与双肺及心脏体积变化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重复四维CT (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靶区位移变化。方法 2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得各时相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比较同次4DCT扫描所得胸上、中、下段食管癌GTV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各时段4DCT扫描所得同段食管癌GTV间同一方向位移差异及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和体积变化。结果 胸中段患者初次及放疗20次时GTV位移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均不同(P=0.000~0.016),放疗1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左右、前后方向均不同(P=0.000~0.006);胸下段患者初次及放疗10、2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前后方向也不同(P=0.004~0.013);放疗疗程中不同治疗时段间GTV同一方向位移均相似(P=0.102~0.823)。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689~0.999),而其体积在放疗20次时缩小最明显(P=0.012~0.029)。结论 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同一部位食管癌同一方向位移变化并不明显,尽管放疗20次时IGTV明显缩小但疗程中其空间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3DCRT中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对肿瘤运动、靶体积变化和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NSCLC患者9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分别测量FB和DIBH—ABC时,肿瘤在左右(X)、前后(Y)和头脚(Z)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在2种呼吸状态下进行3DCRT定位CT扫描,采集图像输入TPS系统,勾画2种状态下肿瘤的GTV、CTV和PTV靶体积和两肺总体积。分别以相同处方剂量、达到最优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标准,设计3DCRT计划,再以肺V20≤25%、脊髓Dmax≤45Gy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结果9例患者,在FB状态下X、Y、Z方向上肿瘤的移动度分别为(2.22±0.95)mm、(2.78±1.48)mm、(6.44±4.75)mm;而在D1BH—ABC状态下未观察到肿瘤可测量的移动度。ABC状态下较FB状态下两肺总体积有明显增加,分别为(5980.2±1018.34)cm^3和(4338.62±826.27)cm^3(P〈0.05),PTV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252.89±222.75)cm^3和(277.52±224.17)cm^3(P〈0.05),而GTV和CTV无明显变化:GTV处方剂量为60Gy时,肺V20、V30、Dmean在DIBH—ABC状态下均明显低于FB状态,P〈0.05。当以肺V20≤25%及脊髓Dmax≤45Gv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GTV剂量可以增加至100Gy以上的,在DIBH—ABC状态时,9例中有8例;在FB状态下,仅有7例。心脏V45、食管V50在2种呼吸状态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深吸气屏气及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肿瘤随呼吸的移动度,明显缩小PTV体积,并使全肺总体积增加,从而使肺受照射V20、V30、Dmean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CT模拟定位中扫描层厚对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CT扫描层厚对肿瘤靶区体积(GTV)的影响.方法在PQS-CT模拟定位机上,应用层厚分别为2mm、3 mm、5 mm、10 mm的条件,分别对埋入同一蜡块中的3个不同直径的物体进行扫描,然后在ACQSIM(虚拟模拟工作站)上逐层画出物体的外轮廓,最后利用工作站的统计功能计算出3个被测物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和体积.结果被测物体前后径、左右径在CT影像所测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在0.5 mm以内,而上下径的CT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大都在1 mm以上,被测物体体积和物体上下径的误差与扫描层厚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临床医生在确定临床靶区体积(CTV)的上下径时,需要考虑GTV的上下径约有75%±61%扫描层厚厚度的范围是不确定的.扫描层厚越薄,扫描得到的肿瘤体积越接近实际的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模拟定位技术确定食管癌原发肿瘤的位移和体积.方法 前瞻性入组22例经病理证实的拟行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和4D-CT模式下胸部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比较3种不同方法获得的食管肿瘤内在大体肿瘤靶区体积(internal gross tumor target volume,IGTV):4D-CT的10个呼吸时相的GTV得到IGTV4D;4D-CT的吸气末和呼气末时相GTV融合得到IGTV4D';基于3D-CT的GTV再依据4D-CT测得的靶区运动范围外扩得到IGTV3D.比较IGTV4D、IGTV4D、和IGTV3D三维方向的位移差异.计算不同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IGTV4D与IGTV3D和IGTV4D'的相似度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交叉指数(overlap index,OI).结果 胸中段和胸中下段原发肿瘤10个时相上的靶区中心在左右、前后和头足方向的位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食管癌原发肿瘤体积IGTV3D> IGTV4D> IGTV4D'(P<0.05).设定IGTV4D为食管肿瘤的金标准,IGV3D有9.1% ~24.1%周围正常组织可能受到不必要的照射;IGTV4D'有10.5% ~ 34.5%肿瘤靶区可能被漏照.结论 在食管癌调强放疗模拟定位中,4D-CT模拟定位技术优于3 D-CT模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射波刀的Synchrony同步呼吸追踪系统对呼吸运动模体进行追踪照射并测量模体实际吸收剂量,研究射线入射时组织密度不均匀对肿瘤GTV吸收剂量的影响并加以评估。方法 将模体分为9组,分别模拟不同厚度(0、20、50 mm)等效肋骨和不同振幅(0、10、15 mm)肿瘤运动。将9组模体分别在4DCT的不同时相上移植静态CT计划,保持射野方向和跳数不变,计算4D累积剂量。静态和4D计划均采用Ray-tracingMonte Carlo两种算法计算,并实测得到9组模体GTV的吸收剂量。结果 随着模拟肋骨厚度的增加和运动振幅的增大,测得的GTV剂量逐渐减小,GTV计划剂量和实测剂量的偏差变大。结论 组织密度不均匀对GTV的吸收剂量有影响。在组织密度较小和肿瘤运动振幅较小时,静态CT计划和4DCT计划均可评估出GTV吸收剂量;而对于组织密度较大或肿瘤运动振幅较大时,Monte Carlo算法的4DCT计划可较好地评估出GTV吸收剂量(偏差均<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CT/MR图像融合在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n=40)单纯应用CT扫描定位,由4名放疗医师根据CT图像按ICRU50号报告要求确定GTV。A组(n=40)在同一固定体位下,使用同一扫描条件(FOV、层厚、层间距)分别作CT、MR扫描,同样由4名放疗医师应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按ICRU50号报告要求确定GTV。比较两组不同GTV应用于临床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和野外复发率。[结果]CT/MR融合图像对GTV的显示明显优于单独CT图像。两组1、3、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3、5年野外复发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2.5%vs10%,5%vs1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与MR图像融合有助于提高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靶区的遗漏,并可能降低野外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靶区位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基于4DCT扫描探讨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GTV)三维方向位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4DCT、3DCT模拟定位,获取呼吸周期中GTV左右(LR)、前后(AP)和上下(SI)方向位移,记录GTV上下缘与主动脉弓及隆突下缘、双侧膈顶距离。依据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体积和长度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GTV位移的影响及肿瘤上下缘位置差异与位移相关性。结果 GTV在LR、AP、SI方向位移分别为0.15、0.12、0.34 cm,胸下段GTV在LR及AP方向位移明显大于上、中段(P=0.036、0.014),SI方向相似(P=0.123)。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对GTV位移无影响(PLR=0.46、0.96、0.73,PAP=0.924、0.594、0.865,PSI=0.955、0.264、0.139),肿瘤长度差异仅对LR方向位移有影响(P=0.014);GTV位移与淋巴结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502、0.665、0.815),但与其上下缘距离气管隆突距离呈负相关(P=0.000~0.014)。结论 平静呼吸状态下胸段食管癌GTV的SI方向位移最大,而年龄、性别、体重等及纵隔转移淋巴结存在与否并不影响靶区外扩范围,靶区分次内外扩范围应参照肿瘤分段及食管癌与气管隆突的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 J  Yu JM  Li BS  Fu Z  Wang XT  Zhou T 《癌症》2006,25(10):1311-1314
背景与目的:呼吸运动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剂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观察使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breathingcontrol,ABC)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原发肿瘤运动的影响,研究其在精确放疗中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方面作用。方法:选择ⅢA~Ⅳ期周围型肺鳞癌或腺癌患者7例,使用ABC系统控制呼吸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定位及治疗,在患者吸气量达到平静呼吸最大吸气量的80%时强制屏气,分别计算分次放疗时、分次放疗间的肿瘤运动范围,保持相同体位患者平静呼吸,重复扫描计算出平静呼吸时的肿瘤运动范围。制定适形放疗计划,比较两种状态下内边界、V20、Dmean、大体靶区(grosstargetvolumol,GTV)的体积及双侧肺的体积(totalvolume,TV)的不同,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患者在主动呼吸控制时分次放疗时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和头脚方向(Z)的运动幅度分别为(0.79±0.45)mm、(0.98±0.52)mm、(0.50±0.75)mm,分次放疗间的三维方向的运动幅度分别为(0.91±0.69)mm、(1.02±0.77)mm、(0.74±1.0)mm,平静呼吸(freebreathing,FB)时的三维运动幅度分别为(1.09±0.61)mm、(1.71±0.82)mm、(2.73±1.08)mm。分别制定ABC和FB状态下的放疗计划,其DVH显示V20分别为(10.0±3.7)%、(17.0±6.5)%(P=0.015),Dmean分别为(539±247)cGy、(844±390)cGy(P=0.012),GTV的体积分别为(26.1±22.0)cm3、(30.0±23.9)cm3(P=0.02),双肺的总体积分别为(3522.8±1020.0)cm3、(3240.7±876.7)cm3(P=0.045)。结论:使用ABC系统控制呼吸,可有效缩小肿瘤运动幅度和内边界,缩小周围型肺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使用吸气期屏气进行定位和放射治疗,可增加全肺体积,从而降低受照射肺组织的密度,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模拟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例先X线透视,在体表用铅珠标记病变上下缘,然后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通过局域网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另8例未经X线透视标记病变上下缘直接CT模拟定位.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当照射剂量达30Gy时,重新行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观察扫描后GTV 长度、两次扫描后GTV最大横径、最大前后径、GTV几何中心点坐标及靶区移位情况.结果:不同定位方法肿瘤长度(8.23±2.43)cm与(6.48±1.73)cm有显著差异;两次定位后GTV 最大横径及最大前后径比较有显著差异;二次定位靶中心复查移位率达60.0%;二次定位等中心点位置在X、Y、Z 3个轴上分别相差(0.394±0.194)cm、(0.5872±0.3097)cm和(0.213±0.073)cm.结论:CT模拟定位能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钡餐透视,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将二者结合,对提高定位精度有重要帮助.同时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二次定位,可纠正靶中心的误差,提高照射剂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对勾画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肿瘤紧邻纵隔或累及肺门、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7例,在治疗体位下行全胸部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扫描范围相同。将CT图像传人虚拟模拟计划工作站(AcQSim)中,每份图像传7次(C3次,C+4次)。3位年资相同的放疗科医生完全独立地在C与C+的CT图像上勾画GTV(GTV、GTV+),然后3位医生在另一份C+图像上共同勾画GTV(标准GTVco)。以GTVco形成的计划靶体积(PTV)为标准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剂量计算并优化,等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Gy。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将3位医生在C+、C图像上勾画的GTV复制到GTVco图像上,分别计算GTV、GTV+和GTVco共7份GTV体积、GTV三维最大径、90%等剂量线包括PTV的相对体积(V90)及PTV内最小剂量(Dmin),并计算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及R的变异系数CV,然后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体积R分别为1.04±0.16、1.25±0.52,GTV+体积、V90、Dmin的CV均小于GTV的(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勾画肿瘤紧邻纵隔或累积肺门靶区时,增强CT扫描可明显提高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费用较小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4DCT扫描在肺内孤立性肿瘤模拟定位和靶区构建中的可行性。方法:23例肺内孤立性肿瘤序贯完成常规条件(CON)、低管电压(LV)、低管电流(L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LVA)条件下4DCT扫描模拟定位,基于各序列图像分别进行靶区构建与配准,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肿瘤内运动靶区(IGTV)体积、位置、肿瘤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放射治疗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精确定位是影响早期肺癌的关键.本研究早期肺癌患者行常规三维CT扫描和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扫描后,勾画得到各呼吸时相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探讨早期肺癌靶区勾画的最佳途径.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2016-01-01-2016-09-30的10例早期肺癌患者行4D-CT定位,将整个呼吸周期平均分为10个时相,分别为CT0、CT10、......CT90,其中CT0为吸气末,CT50为呼气末.在4D-CT图像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并分别在4D-CT不同时相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勾画靶区.以整个呼吸周期10个呼吸时相靶区体积叠加为参考,比较不同状态下得到的GTV体积.结果 最大密度投影、两极限时相图像叠加分别与参考GTV体积比值为0.86±0.077和0.848±0.074,靶区中心点位移X为0.105±0.079和0.037±0.031,Y为0.134±0.102和0.104±0.095,Z为0.107±0.107和0.051±0.055.结论 最大密度投影和两极限时相图像叠加与参考图像靶区较为相似,可用来帮助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CT不同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病灶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影响,探讨螺旋扫描在CT模拟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 16例周围型或转移性肺癌分别行轴位(A)、螺旋(S) CT扫描,比较GTVA、GTVs大小和位置差异(配对t检验),计算GTVA、GTVs匹配指数(MI)及与体积相关性(两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GTVA、GTVs大小分别为8.95、9.38 cm3(t=0.43,P=0.667)。GTVA、GTVs等中心点坐标值x轴分别为6.80、6.81 cm (t=0.27,P=0.794),y轴分别为36.19、36.05 cm (t=0.37,P=0.717),z轴分别为4.99、4.96 cm (t=0.65,P=0.526)。GTVA和GTVs等中心点至坐标原点距离相似(38.31 cm∶38.23 cm,t=0.47,P=0.646)。GTVA与GTVs的MI为0.36(0~0.77),MI与体积显著相关(r=0.587,P=0.017)。结论 轴位与螺旋CT扫描方式确定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其有相关性,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在肺内孤立灶CT模拟定位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