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麻柔辨证施治漫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城 《北京中医药》2010,29(4):260-261
麻柔教授从事血液病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0载,擅长治疗各类血液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提出了一套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强调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病机、病位,辨证准确,方是临床取得良效的基础。麻教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因病机有其自身的特点,急性期以"火盛"为特点,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故将CITP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和脾肾两虚型,立参桂益气温阳汤作为治疗CITP的基本方,并随证加减运用,处方既有助于紫癜的吸收,又有利于抵御外感邪热侵扰,有一举两得之功。  相似文献   

2.
麻柔教授从事血液病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0载,擅长治疗各类血液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提出了一套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强调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病机、病位,辨证准确,方是I临床取得良效的基础.麻教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因病机有其自身的特点,急性期以"火盛"为特点,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故将CITP)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和脾肾两虚型,立参桂益气温阳汤作为治疗CITP的基本方,并随证加减运用,处方既有助于紫癜的吸收,又有利于抵御外感邪热侵扰.有一举两得之功.  相似文献   

3.
李柳 《中医杂志》2011,52(16):1363-1365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已更名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是指病程持续12个月以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ITP多发于成年人,起病隐袭,除发现血小板减少、自感乏力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表现血小板计数难以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病情反复和易于复发等特点。cITP部分病例表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  相似文献   

4.
介绍沈丕安教授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精血亏虚、瘀血阻滞,治疗宜补益肝肾、清热化瘀。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正>杨英姿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五届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及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尤其善于使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四君子汤、归脾汤治疗血液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和乏力等,其特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损。中医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巩固,不易反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周郁鸿主任医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经验丰富,疗效良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机体失"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以血小板减少,皮  相似文献   

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基于扶阳思想,麻柔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乃素体阳虚为本、阳郁为标,治疗上提出次第治疗原则,初期、中期宜清通太阳阳明郁热,以通阳为原则,使邪有所出,同时恢复中焦枢转之机;后期宜温扶坎中元阳,以温阳为原则,旨在恢复阳气宣通温补,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相似文献   

8.
紫癜冲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 10 0例分为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 4 0例 ,分别予紫癜冲剂和血康口服液 ,观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DNA标记指数 ,结果发现 ,紫癜冲剂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 ,促使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 ,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齐  孙凤 《光明中医》2016,(8):1078-1080
讲述孙凤教授从事治疗血液病数十年的经验,用中西医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孙凤教授将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火热妄行型、阴虚火旺型和气不摄血型,认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肝肾亏虚型,并且提出各种因素均可导致瘀血内阻,强调和血为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乃中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血液内科组(上海20003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由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循环血中血小板减少,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出现多部位和多脏器的自发性出血。一、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环孢素A及血浆置换等方法,亦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大、费用高及远期疗效差等问题。中药治疗本病远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综合近几年中医药治疗ITP的文献,从ITP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专方专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探讨该病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中医在治疗方面疗效可靠,可减少单纯西药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d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a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效果,可以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B淋巴细胞等相关免疫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从而达到治疗ITP的作用。故本文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体液免疫的角度综述了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实验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具有低毒副、多靶点的优势,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多条通路以及多个环节,最终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张慧教授从事中医血液科疾病多年,发现其中医治疗疗效颇佳,故总结分析其临床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曹远芳  李达 《新中医》2014,46(7):236-23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伴随血小板数量减少,易于发生出血危险。国外最新研究显示,ITP患者中广泛存在疲劳现象[1]。患者常伴疲乏及其对出血的恐惧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2]。中医学将ITP归属于血证范畴,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再进一步归属于紫斑范畴。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疗效佳、副作用少的优势[3]。越来越多的患  相似文献   

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在出血性疾病中甚为常见.目前西医治疗仍应用皮质激素、切脾及免疫抑制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复发后疗效较差.我们自1986年以来应用活血化瘀方治疗ITP40例,并设置对照组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锦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老中医杨锦明,临证五十余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颇丰,介绍于后。杨老认为,本病应从肝肾论治。肾虚精血无以化生,则血小板减少;肝虚藏血失职,则皮下出血。常用下述基本方:人参叶15g,茺蔚子30g,稀莶草30g,枸杞子15g,生地30g,虎杖30g,陈皮10g。临证尚需根据病情加味。若热毒炽盛加水牛角、寒水石、大青叶、黄连;阴虚火旺加知柏地黄丸;气血两虚加黄芪、太子参、当归、首乌;出血较多加仙鹤草、荆芥炭、旱莲草;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杨宇飞(综述)麻柔周蔼祥张源慧(审校)(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北京10009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广泛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为特征。糖皮质激素仍然是迄今为止的首选治疗药物,可使约1/3患者长期缓解病情;经糖皮质激素和切脾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等。西医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疗法,但存在疗效不理想或容易复发、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