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庭学  吴国平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96-1297,13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TC、TG、LDH-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脂、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  相似文献   

3.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全科门诊治疗60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门诊号奇偶数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接受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氨氯地平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降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hs-CRP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面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35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IHSS、IMT、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同时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高脂血症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和第1、2、3周抽取血液,检测血清hs-CRP浓度。入选142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1周内、随访3月、6月、12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相比较,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第2周和第3周,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6月、12月,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患者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具有较好的抗炎症反应;同时,长期大剂量使用瑞舒伐他汀具有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美媛  庞明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学》2013,(6):672-674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原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水平下降程度和HDL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孔建华  张洁  徐颖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13-19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etive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D.二聚体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①治疗4周时治疗组NIHSS评分、hs-CRP、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应用于老年患者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方法 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治疗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和烟酸缓释片1000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改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Tmax)、颈动脉斑块面积(Smax)变化.结果 (1)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 <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治疗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20.7%,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治疗后,治疗组的 IMT、Tmax、S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 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疗效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状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抗血压药物、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而对照组给予抗血压药物及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及斑块消失百分率,并观测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及斑块减少百分率分别为(31.2±25.7)、21.1%,对照组则为(38.2±27.3)、1.8%,实验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及斑块减少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促进颈动脉粥状硬化斑块的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至8月来我院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92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等进行检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Crouse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TC、TG、LDL-C、HDL-C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防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161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观察组82例(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82例)与对照组79例(常规降压,79例),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和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均达标,治疗前后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斑块有效控制率、3年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82.6%和35.4%、4.8%和2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药物是防治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患者,TC、TG、LDL-C、H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hs-CRP、TNF-α、IL-6、MMP-9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提高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明显,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脂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积分和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改善其脂代谢指标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杨章丽  陈良剑 《海南医学》2013,24(14):2044-204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征及6个月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积分、斑块偏心指数、管腔最大狭窄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斑块积分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控制炎症效果更为理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口服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纳入易损斑块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 =45,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45,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口服0.375g/次,每日2次),疗程为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Crous积分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中TG、TC、LDL-C、血清hs-CRP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中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12个月,两组IMT值和斑块Crous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且联合治疗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更强的降脂抗炎作用,可稳定和逆转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HD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水平升高,且实验组TC、TG、LDL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增强斑块稳定性,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予拜阿司匹林100 mg+阿伐他汀钙20mg,每晚顿服,连续6个月;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100 mg+安慰剂,每晚顿服,连续6个月.分别在发病1、7、15、30d及6个月后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发病1d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纵切面测定斑块最大厚度(Tmax),并计算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结果 发病时(1d)2组患者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5 d阿托伐他汀组hs-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30 d时2组hs-CRP均降至正常范围,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颈动脉IMT、Tmax、Smax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该作用可能与降低CRP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