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金华市某高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金华市区某高中,再按年级分层抽取该高中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与诊治行为。结果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2份,回收有效率为97.43%。干预前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22%,干预后提高至63.87%(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低的有"肺结核国家减免政策""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26.98%、33.43%和34.75%,干预后分别提高至52.93%、58.13%和62.61%(均P0.01)。干预前学生卫生与诊治行为正确率为50.05%,干预后提高至73.22%(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卫生及诊治行为正确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卫生村创建前后农村居民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今后开展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村创建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群一般情况、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等。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于创建前后入户询问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农村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健康知识的人数由创建前的24.22%上升至创建后的36.46%(P0.05),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创建前的73.59%上升至创建后的92.07%(P0.05),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总形成率由创建前的72.84%上升至创建后的85.65%(P0.05)。结论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创建卫生村对提高农村居民卫生健康意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形成效果显著,是推动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及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4~5年级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卫生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武汉市2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中抽取1115名4~5年级学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卫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4~5年级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5.92%、92.01%、90.10%。女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卫生行为形成率为92.67%,高于男生的87.93%(P<0.05);城市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6.91%、93.03%和91.30%,高于农村学生的47.30%、83.18%和79.7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级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4~5年级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有必要在学校开设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的血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乙肝、结核、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现状,评价手机短信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开展手机短信干预及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干预教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干预前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8%,干预后69.3%,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提高18.5%;干预前健康行为持有率为47.9%,干预后为65.3%,平均提高17.4%,但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仅为17.1%。结论手机短信干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托学校为健康教育载体对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制定高中学生结核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州市在校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抽样,并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被调查者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信念、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湖州市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干预前为60.7%,干预后为62.3%,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P0.05)。在"态度持有率"方面,对待"如果邻居或同学得了结核病"的态度上,正向态度"尽量保持距离"和"更加关心体贴他/她"干预后分别上升了9.2%和7.6%,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在"行为持有率"方面,对待"是否曾经向别人讲述所了解的结核病知识"的问题上,干预前回答"有过"的行为持有率占29.8%,干预后则占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P0.05)。结论依托学校为健康教育载体,通过广播宣传、学校网络、展板与海报、宣传画册等形式,对湖州市高中学生进行结核核心知识"灌输式"教育,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短期的健康教育对促进高中学生信念与行为以及良好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琴  番建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4-1716
了解2013年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为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和单纯随机抽取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5 000名,分别在申报前后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江苏省健康教育所设计的《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和《中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并对干预前后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80%,91.05%,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65%,92.00%(x2值分别为25.265,330.187,P值均<0.01);小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5.30%,81.00%,中学生分别为79.00%,83.20%(x2值分别为133.189,63.296,P值均<0.01).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多4.1百分点,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少1.5百分点.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是控制学校健康教育和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良好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昌邑市某化工厂职工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状况,评价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近期效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方法]2009年5~8月,在昌邑市某化工厂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有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方法]培训200名职工,健康教育前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9.83%,正确行为持有率为38.60%,经系统健康教育后,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4.67%,正确行为持有率为88.00%(P0.01)。[结论]职工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正确行为形成率不高,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职业卫生知识,纠正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的影响。方法常熟市2011年度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的30所中小学,使用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在创建前后进行网上测试,比较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结果创建后,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创建前的80.16%,上升为85.58%;健康行为认知正确率由创建前的89.47%,上升为9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阜阳市传染病医院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分析干预效果,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阜阳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500例肺结核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分别在基线和干预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干预前后患者肺结核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及干预前后不同特征人群知信行得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在知识知晓率、信念和行为持有率三个方面上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知识方面,患者对“肺结核有无免费治疗检查”的知晓率从27.60%上升至71.00%;信念方面,患者对“不会向周围隐瞒肺结核患病事实”的持有率从33.40%上升到82.40%;行为方面,患者对“主动向家人和朋友传播防治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持有率从43.00%上升到86.00%。干预后,患者在知信行各维度所涉及的24个调查项目的知晓率或持有率、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不同年龄组、不同教育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以及患者类别患者的知信行得分存在差异(P<0.05);干预后,仅不同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知信行调查得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 干预后患者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知晓水平明显提高,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其知信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电话干预对心血管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接受健康管理的正常体检者132人,通过健康讲座、健康促进技能培训、持续6个月的电话随访,调查干预前后心血管防治知信行、健康行为和因素及治疗依从性,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心血管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7.50%,高于干预前的45.45%(P0.01),9道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心血管防治态度和行为正向持有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血压、TC、FPG、体育锻炼和低盐饮食5项评价为"差"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P0.05);BMI、吸烟情况改善不明显(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率和监测复诊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电话干预对提高心血管防治知识水平、增强防治信念、促进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形成、提高治疗依从性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溧阳市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干预项目的 实施效果,为探索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2017年选择溧阳市竹箦镇前村村为干预村、西芮村为对照村.将建立出国劳务人员登记制度,进行社区宣传和入户干预,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和知识宣传作为干预措施.采用疟疾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调查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实施健康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分别由干预前的17.72%、39.94%和38.78%上升至79.01% (P<0.01),80.45% (P<0.01)和92.98% (P <0.01);对照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由第一次调查的4.32%、14.23%和32.98%上升至第二次调查的41.74%(P<0.01)、53.70% (P<0.01)和86.20% (P<0.01).实施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信念持有率均高于对照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宣传与入户干预有效结合的模式用于输入性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目标人群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键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对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医疗行为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出西安市辖区47所高校中的3所,辖区外23所中的2所,按相似条件1∶1配对,随机分为2组,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现代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37.3%、37.7%,态度持有率分别为42.5%、42.5%,行为持有率分别为38.7%、47.0%,病人转诊率分别为40.9%、44.6%,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4.4%、41.5%,P值均0.05;干预后各率依次为42.2%、86.0%,49.2%、90.0%,49.2%、80.0%,44.6%、97.2%,44.8%、83.1%,P值均0.01。结论对校医进行现代结核防治知识的系统健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辅以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医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工作态度,强化正性医疗行为,推动学校现代结核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居民和学生登革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干预村和对照村,在干预村采取入户宣传、集中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村仅调查干预前后登革热媒介变化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农村居民、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变化情况,及干预村和对照村登革热媒介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对儋州市18岁以上农村居民(1445名和1442名)和中小学生(2412名和2400名)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调查。干预前,居民登革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在65%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80%以下。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干预前,除"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外,学生其他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60%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70%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学生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指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村下降幅度大于对照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方式能较好的提高其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降低蚊媒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镇江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镇江市31所申报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创建组,进行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效果评估。采用江苏省统一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中小学生2套问卷,进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线和效果评估。另外,将随机抽取的10所中小学校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结果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时的83.21%和78.68%增至91.14%和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74.28%和74.39%增至85.36%和8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组学生的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评价西藏大学生肺结核防治同伴教育近期效果,为西藏高校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西藏4所高校学生,按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571人)和对照组(563人).干预组开展同伴教育,对照组发放宣传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7.6%,73.7%,39.9%提高到干预后的58.4%,82.1%,45.4%;对照组分别由于预前的26.8%,64.1%,39.0%提高到干预后的40.7%,67.8%,44.8%.经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伴教育使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分别提高了16.7和4.6百分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正确行为形成率无影响(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发放宣传页均可提高大学生的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但前者效果优于后者,可作为西藏大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形成情况的基线调查,并在创建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95%,健康行为认知正确率提高了近4.91%。干预前知晓率最低的前3个知识点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提高了10%以上。结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柯桥区居民预防登革热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为开展登革热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柯桥区中、西、南和北方位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再从8个乡镇(街道)各随机抽取8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预防登革热知识、预防登革热行为和知识获取途径,对居民预防登革热知识和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40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20份,问卷有效率为96.88%。调查男性317人,占51.13%,女性303人,占48.87%;年龄为15~84岁,平均(41.91±14.90)岁;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及以上,506人,占81.61%。预防登革热知识知晓率为66.19%;居住地曾发生过登革热疫情的居民知晓率为72.84%,高于居住地未曾发生登革热疫情居民的59.41%(P0.05);女性居民知识知晓率为68.98%,高于男性的63.53%(P0.05);随着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预防登革热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P0.05)。预防登革热行为持有率为63.83%,且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预防登革热行为持有率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类型居民的预防登革热行为持有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获取登革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微信,分别占69.03%和56.13%。结论柯桥区居民预防登革热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持有率较低,应加强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水平和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开设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永定县7所农村小学,采用相同学校和相同问卷,分别对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基线调查)、后(效果评估)和因学生减负而停止设课5年后(现状调查),五年级学生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开设健康教育课前后分别为60.10%和88.32%,停课5年后为73.69%;卫生行为形成率开设健康教育课前后分别为72.18%和87.23%,停课5年后为7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设健康教育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学生减负而停课,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和卫生行为的形成.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服务,设置健康教育课对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行为的形成十分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随机选择100名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并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传染病诊治行为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正确诊治行为率,加强居民预防重点传染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