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上海市非中心城区三~五年级小学生步行危险行为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9月选取上海市非中心城区16所学校三~五年级2 75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步行行为情况.结果 日常出行和上下学交通方式采用步行方式的小学生分别占26.40%和31.03%.在过去30 d内,小学生的步行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7.31%.曾经有过“晚上出行未佩戴反光物件”“过马路不走人行道”“步行时使用手机”“步行闯红灯”“乱穿马路”和“横跨护栏”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50.76%,25.69%,22.15%,17.09%,16.14%和7.66%.“乱穿马路”和“横跨护栏”的发生频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晚上出门未佩戴反光物件”的发生频率女生高于男生;“过马路不走人行道”和“步行时使用手机”的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但“晚上出门未佩戴反光物件”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步行时使用手机已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干预应在全面强化儿童步行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男性儿童,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也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中学生步行安全状况,为中学生步行者交通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3—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个区4所高中、4所初中共计690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结果 33.19%的中学生每天步行上下学,55.65%的学生在十字路口选择走到路口等绿灯亮起后再过马路,过马路时左右看、走斑马线、严格根据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学生分别占83.33%、90.76%、87.97%,平时在路段中间过马路、跑着过马路的学生分别占13.13%、21.30%,穿马路之前与就近车辆里的司机有眼神接触的学生仅为10.90%。边缘城区学生严格根据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行为报告率低于中心城区(P0.05),初中学生在与就近车辆里的司机有眼神接触和跑步过马路的行为报告率远高于高中生(P0.01)。学校、家庭及交通部门对中学生步行上下学管理较少,24.38%的学生表示未曾在路口看到护导员,86.46%的学生认为司机和行人应承担相等的责任来维护道路安全。结论中学生自身存在诸多易引发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学生的交通行为、态度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中小学生步行上下学交通安全相关行为情况,为制定中小学生步行交通安全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选择杭州市下城区6所学校9个校区,采用非参与式观测法观察分析中小学生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观察交通状况、跑步和看手机等行为情况。结果共观测2 585人,有效观测2 580人,有效率为99.81%。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1 887人,占73.14%;男生和女生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分别占71.89%和7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学和放学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分别占64.76%和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马路时观察交通状况1 683人,占65.23%;男生和女生过马路时观察交通状况分别占63.61%和6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学和放学过马路时观察交通状况分别占64.05%和6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马路时跑步362人,占14.03%;男生和女生过马路时跑步分别占15.31%和1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学和放学过马路时跑步分别占9.26%和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马路时看手机53人,占2.05%;男生和女生过马路时看手机分别占2.29%和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学和放学过马路时看手机分别占1.41%和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学生步行过马路时存在危险行为。上学时重点针对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不观察交通状况等行为进行干预,而放学时应重点针对过马路时看手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了解杭州市中学生日常步行时电子设备使用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及伤害发生的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个区共4所高中、4所初中6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91%的学生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77.81%被调查的学生边步行边听音乐,72.70%边步行边打电话,71.66%边步行边使用社交沟通工具,45.52%步行看资讯,35.06%步行玩游戏,25.94%看视频.在上述所有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中,高中生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x2值分别为28.063,7.992,45.117,44.945,18.508,P值均<0.05);边步行边听音乐的行为报告率上,女生高于男生(x2=8.36,P<0.05);在边步行边玩游戏的行为报告率上,男生高于女生(x2=13.427,P<0.05).95.40%的学生认为同龄人步行时存在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的情况.50.51%的学生表示步行时曾被机动车撞到或差点被撞到过,其中因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被撞的占14.57%.在日常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中曾被机动车撞到或差点被撞到过报告率为52.61%,高于日常步行时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报告率(30.4%)(x2=2.202,P<0.01).结论 多数中学生会在步行时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影响个人安危.需尽快采取一定措施,减少中学生步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5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三年级到初三学生共2500名,进行有关伤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中学生在骑车逆行、闯红灯、乱闯马路、相互追逐打闹、双手离把及步行违规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小学生(P<0.05),小学生的骑车带人及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初中和高中的1 88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中学生步行违规率8.2%,骑车带人和骑车双手离把发生率分别为27.2%和15.0%,攀爬屋顶或其他危险地方、在玩滚轴溜冰等时不戴保护装备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30.0%,过去12个月故意伤害过自己的学生占15.2%,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学生分别占12.1%、6.9%和1.6%。结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城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城市中学生6911名,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城市中学生骑车违章、打架、自杀意念、感到绝望、到非安全场所游泳、受欺侮、计划自杀、步行过马路违章、尝试自杀的报告率分别为45.5%,33.2%,27.9%,20.2%,14.8%,14.5%,11.2%,7.0%,4.4%。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曾使用过毒品、尝试吸烟、尝试饮酒、学习成绩和城市经济水平。结论四川省城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较严重。应对青少年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尽早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预防暴力干预;有吸毒、吸烟及饮酒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群体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国庆长假,当然想带宝宝出游。可要是宝宝走丢了,全家会顿时崩溃。小宝宝,爱淘气,喜欢自己跑跳,不爱受大人控制,人多的时候,稍微一不留神就不见了。带娃外出时,有哪些妙招可以预防宝宝走失呢?出游之前做些准备穿戴鲜艳的衣帽出门前,给宝宝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或戴鲜艳的帽子,这样在人群中就更容易被发现,甚至从较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亲子装如果颜色鲜艳,更是不错的选择,外出时穿上吧。联系卡不可少如果宝宝年龄尚小,还不太会说话,万一走失无法说清地址,那就请在宝宝身上放好一张联系卡,  相似文献   

9.
陈建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255-1258
了解汕头市初中生道路交通伤害现况及交通安全知识行为特征,并探索步行交通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汕头市区3所中学的1 100名初中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过去1 a内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相关交通知识及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1 a有131人报告发生过道路交通伤害,总计193人次,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1.9%(131/1 100),其中男、女生交通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8%和11.0%,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1.4%,12.9%,12.2%,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7,0.38,P值均>0.05).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9道题目平均得分为(5.94±1.63)分,男生为(5.90±1.66)分,女生为(5.98±1.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P>0.05);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得分分别为(6.11±1.61)、(5.72±1.64)和(5.77±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74,P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5月,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对9120名城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9120名中学生,骑车者在过去30d内曾骑车违章者占56.99%,在过去30d内曾步行违章者占60.76%,过去12个月里游泳者在非安全场所游泳者占22.66%。曾经与他人打架的占25.12%,感觉无安全感的占6.62%;出现出走意愿、出走未遂、离家出走的分别占30.87%、7.04%和6.75%;感觉孤独的占11.86%,有抑郁情绪的占15.62%;有自杀意愿、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分别占12.11%、7.62%、4.31%。[结论]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存在各种伤害危险行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上海社区中小学生步行安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芳  陆茜  罗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61-1464
目的 了解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状况,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降低儿章的伤亡发生率.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各3个区,在所选区内各随机抽取同一社区的小学、初中各1所,共抽取6所小学、6所初中3 884名学生进行儿童步行安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64.3%的学生步行上下学,14.3%的学生第一次独自过马路年龄低于6岁;上学时过马路不能等待信号灯指示、放学后经常在外玩耍的学生分别为7.4%和23.0%,平时过马路不能停下来观察、没车就过的学生分别为6.8%,8.6%;学生步行或过马路时曾观察到人行道被占用、破损或缺失、绿灯持续时间短来不及过马路等问题;26.7%的学生感到步行或过马路时有困难,而在家、校附近步行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分别有18.7%和29.6%.结论 社区学龄儿童自身及社区环境中存在诸多易引发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小学教师的步行交通伤害及相关知识行为,为有效开展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小学教师步行交通伤害及相关知识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小学教师的步行交通伤害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结果 过去1年中有34.0%的教师在步行时受到交通伤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教师对于遵守“遇到道路中间有护栏时走人行天桥”的交通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于当有急事遇到红灯时仍等绿灯亮了再走,不会三五人在马路上并行,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等问题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教师预防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家庄市小学教师的步行交通伤害发生率较低,相关知识行为认知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衢州市柯城区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宫颈癌防治和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柯城区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及体检的6 054例衢州市柯城区户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HPV感染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活检。结果受检对象HPV总感染率为17.48%(1 058/6 054),共检出1 397株HPV亚型,以高危HPV亚型居多,占74.73%(1 044/1 397),最常见的高危亚型是HPV52、HPV58、HPV16型。≤30岁年龄段的女性HPV感染率最高(20.88%)。HPV感染类型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占79.02%(836/1 058)。宫颈癌患者HPV多重亚型感染率(41.18%)明显高于CIN组、炎症组、正常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5)。HPV16型是宫颈癌患者中最常见的高危亚型。结论本研究为衢州市柯城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今后本地区HPV疫苗的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镇子女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926名小学生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左右的务工人员子女骑车带人、步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且其在多项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城镇子女.务工人员子女更容易因跌倒(OR=1.508)和受攻击虐待(OR=1.977)而受伤,更容易发生割刺伤或捅伤(OR=1.813)、脑颈部伤(OR=3.882)和严重烧伤(OR=2.708).结论 务工人员子女的多数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高于城镇子女,应加强务工人员子女的伤害预防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以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开展预防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共17 086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1-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52%,占伤害总例数的4.01%;交通伤害报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中生达0.82%.交通伤害病例中,66.28%到医院/校医室就诊,10.47%住院治疗,91.67%已经痊愈,2.38%造成残疾,次均休息6.27 d,次均缺课2.63 d.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步行违规行为比例为39.96%~94.76%,骑车学生存在的各种骑车违规行为比例为6.67% ~25.46%,30.59%的学生乘私家车或出租车从不系安全带.结论 道路交通伤是中小学生最严重的伤害类型之一.交通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于北京市中小学生中.  相似文献   

16.
了解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南通市区5所初中学校共1 019名学生,进行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并对性别和年级报告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常步行违规的学生占4.71%;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的占8.73%,出现溺水情况的占2.26%;经常打架(6次以上)的占3.44%,打架受伤的占6.67%,经常被恶意取笑的占6.28%;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占22.08%,出现离家出走和相关意念的占19.33%;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郁闷的高达86.56%,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占54.17%;跌倒受伤的占33.07%,物体砸伤或碰伤的占17.66%,骨折或关节脱臼的占6.48%,火灾烧伤或烫伤的占4.81%,自我伤害受伤占4.51%.结论 南通市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主要表现在交通行为和不良情绪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9所中学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现况,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9所学校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2 017名进行集体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分别有40.8%,8.0%,3.6%,3.0%,19.8%的学生有骑车违规、步行乱穿马路、到非正规场所游泳、到非正规场所滑冰、打架等行为;9.5%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遭受欺侮;分别有6.4%,13.9%.13.1%,7.4%,30.3%,4.7%的学生在上下学路上感到不安全、有孤独感、产生自杀意念、有自杀计划、产生离家意念、有离家计划.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的学生各种伤害危险行为有所不同.结论 防范和控制青少年伤害要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应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4个市县抽取初、高中学生30 260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4.3%,共发生严重伤害5 411人次,人次发生率为17.9%,人均严重伤害发生频率为1.3次。平均因伤请假天数2.2 d。城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学习成绩越差,严重伤害发生率越高(P<0.05)。扭伤、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伤、刺伤或捅伤是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家中、校园、公路/街道/车站/渡口/码头等交通场所是最常见的受伤地点。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虽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波市中学生的手机使用状况、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及调整情绪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5—6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学生自评的方式,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3 2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64名中学生中,555人(17.0%)认为很需要手机,1 538人(47.1%)认为普遍需要手机,945人(29.0%)认为手机可有可无,226人(6.9%)认为不需要手机;不同年级中学生使用手机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初三学生手机使用时间2~4 h和4~6 h的人数最多。无抑郁中学生2 315人,占70.92%;轻度抑郁中学生518人,占15.87%;中度抑郁中学生319人,占9.76%;重度抑郁中学生112人,占3.4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使用时间、性别与抑郁呈正相关,父亲教育水平、母亲教育水平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中学生手机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且与抑郁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