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虚失运型耳胀耳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80耳)脾虚失运型耳胀耳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8耳)和治疗组30例(42耳)。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化裁方内服,共治疗12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的提高脾虚失运型耳胀耳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耳胀耳闭的疗效。方法:将55例耳胀耳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25例)用纯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3%,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愈率为40%,有效率为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胀耳闭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耳胀、耳闭 ,都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症状的耳病 ,为一病的两个阶段。病初起 ,耳内胀而兼痛 ,称为“耳胀”或“耳胀痛”;病久者 ,耳内如物阻隔 ,清窍闭塞 ,故称“耳闭”,分别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笔者辨治耳胀耳闭 ,收到一定疗效 ,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 例 1 :刘某 ,女 ,1 5岁 ,2 0 0 2年 2月 2 0日初诊。因“感冒”而致左耳胀痛半月 ,耳内闷塞感 ,持续低调耳鸣 ,自声过响 ,听力减退 ,伴头痛 ,流涕。查双外耳(- ) ,左鼓膜紧张部饱满 ,松驰部及锤骨柄急性充血 ,左下鼻甲稍肿 ,左下鼻道少许粘液性分泌物。鼻咽部 (-…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耳胀耳闭36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19~69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26周.临床表现为耳内胀闷堵塞感,或伴耳鸣耳聋等其他症状.病初起,耳内胀而兼痛;病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  相似文献   

5.
耳闭是以耳内胀闷,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为主要症状的耳奔疾病。相当于我们现代医学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我们自1978年开始对耳闭进行临床研究,现谈谈自己粗浅体会。一、一般资料本组196例均为门诊病人。均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若中耳腔有积液进行鼓膜穿刺抽取。年龄最大73岁,最小8岁,其中以40~50岁患者为多,占43.3%,病程最短四天,最长为三年半。患者主要感觉耳堵门,自听过强,鼓膜检查可见充血、内陷、标志不清或有液面。196例病人均行咽管吹张术即捏鼻闭口呼气法和饮水通气法,使空气经咽鼓管吹入耳内,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有112例患者见有发线进行鼓膜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风寒袭耳证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加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降钙素原指标、白细胞介素-8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袭耳证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可改善鼓室导抗图,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赵红 《国医论坛》2013,(6):62-64
耳胀、耳闭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与西医学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相似。中医药治疗耳胀耳闭重视从整体出发,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现就中医治疗耳胀、耳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耳胀耳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与肺关系密切,李莹认为治疗时通窍利湿应贯穿始终,初期为邪阻清窍,以宣肺通窍为主;后期听力下降,则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主,急性期宜加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肝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l组、对照2组,分别予健肝降脂丸联合双环醇治疗、健肝降脂丸、双环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1组为83.3%,对照2组为50.O%,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AST、GGT、FB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差值治疗组优于对照l、2组(P〈0.05),AST差值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对照1组TG、CHO、LDL-C、Lpot及对照2组cHO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P〈0.05);TG差值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5),CHO、LDL-C差值治疗组优于对照2组(P〈0.05)。FIN、HOME-IR、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IN、HOME-IR治疗组差值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金举 《新中医》2015,47(3):181-1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肺化痰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逍遥散结合倍他司汀片治疗肝郁脾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脾虚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减,疗程15天。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加减结合倍他司汀片治疗肝郁脾虚型眩晕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单纯使用倍他司汀片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方法:92例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甲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后甲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甲组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效果良好,能提高有效率,改善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耳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同,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联合龙胆泻肝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痊愈病例中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任洁  孙海燕  叶菁  章琦琴 《新中医》2017,49(10):57-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青年肝郁脾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2例中青年肝郁脾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疏肝补脾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对照组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月。在治疗前、治疗1月及治疗2月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价。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56.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月、2月后的PSQI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2月的PSQI较治疗1月亦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S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2月,2组PSQ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补脾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中青年肝郁脾虚型不寐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16.
邢小阳  邢文宇 《山西中医》2011,27(2):25-25,29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将59例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中医方法加拉米呋定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拉米呋定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568,P=0.0504),尚未达显著性意义;但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明显(P〈0.05),治疗组病毒阴转26例(86,67%),对照纽23例(79.31%)。治疗纽2例出现HBsAg/HBsAb转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收益为OR=0.27(95%CI=0.05—1.49),NNT:7(95%CI=3.18~37.77)。  相似文献   

17.
陈璐璐 《河南中医》2012,32(3):374-375
谢强教授认为要抓住风、火、痰、瘀四种诱因对耳胀耳闭进行辨证施治.对于新病以祛邪为主,如外感风寒、闭塞耳窍,多采用疏风散寒、宣肺通窍的治则;对于久病者以扶正为主,如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多采用扶正健脾、化湿通窍的治则,脾气得以健运,则耳窍通畅.并且结合针灸疗法,如耳闭而脾虚表现明显者,针刺足三里、脾俞、伏兔等穴,肾虚针刺三阴交、关元、肾俞,用补法或加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中药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西药组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三组一个疗程均为8周。西药组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病理、C14呼气试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且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p治疗期间西药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和中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对胃镜疗效及Hp根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因此,病证结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以优势互补,减毒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2.11%、对照组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CI血瘀证有效且安全,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疏肝健脾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95%CI=80.58%~99.26%),对照组为80.00%(95%CI=66.75%~93.2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85 2,P=0.007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24(95%CI=0.05~1.26),NNT=7(95%CI=3.34~7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