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下,患肺结核病人其诊断治疗的状况进行调查,使之成为定点医院以后工作的指导内容。方法:在2014年5月对6个定点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结核病医疗机构、防治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并对患有结核病的病人进行定量调查。结果:国家政策、当地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对其认知度、医生误导等都会影响结核病患者的诊疗行为。结论:对影响结核病患者诊疗行为的有关因素进行有效改进,使结核病防治工作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导意见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月招募6个定点医院模式试点地区的省市级结防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医院的专业技术优势、抗医疗纠纷能力、信誉度、经济效益、临床医生的重视程度、社会医疗保险、非定点医院的转诊工作、药品管理和督导管理等因素对实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医疗机构具有参与结防工作的有利条件,但经济效益是实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省2个县级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建立后运转情况的分析,探索我省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对策。方法收集我省全球基金2个县级定点医院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结核病防治资料,结合结核病专报系统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实施1年,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55例。两县发现新涂阳患者172例(分别为121例和51例),完成国家任务的172%。队列分析,息烽县新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8.72%,2次免费肝功能检查平均为96.64%。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逐步规范。结论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建立能更有效地运用卫生资源,解决当地结防机构诊疗资质和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两县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需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医院内部转诊制度,加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使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步入常规运行,为全省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国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的成因和政策背景。系统阐述"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有效降低肺结核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了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水平和发现率,相比传统防治模式,具有较明显优势,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定点医院追求经济利益而对肺结核防治诊疗不重视,政府补贴过低,医疗机构和患者经济负担重,专业医护人员不足,肺结核预防水平不高等问题。分析表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出台政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预防管理机构合理补偿是今后有效推进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泰安市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肺结核患者的追踪情况,为泰安市结核病防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泰安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月报表"中各县(市、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2005~2009年,全区6个县(区)非结防机构共报告可疑肺结核患者5363例,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2052例,转诊到位率38.26%;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2502例,追踪到位率75.57%;转诊与追踪总体到位4554例,总体到位率84.92%.结论 泰安市应加强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在肺结核患者发现、转诊和追踪工作中的协调、管理,加强对结核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结核病防治服务新体系下肺结核患者对定点医院就诊各方面的满意情况,为今后提高定点医院诊疗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天水市2016年正在接受治疗且有有效联系方式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将其录入Epi 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就诊相关情况方面,78.03%的患者对就诊环境比较满意;在诊疗过程方面,72.83%的患者对服务态度感到满意;住院治疗患者占64.16%,平均住院费用为6 713.15元;在随访管理服务方面,有94.22%的患者接到复查通知,30.64%的患者对复查通知的服务感到满意。不同户籍患者就诊相关情况、诊疗过程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定点医院就诊各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在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住院比例偏高。户籍是影响患者就诊相关情况、诊疗过程满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与青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为促进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取现况调查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间在我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肺结核及青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年组就诊延迟率55.3%,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16天;老年组就诊延迟率70.2%,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27.5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现不适后的决定及知道结核病防治医疗机构.老年组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现不适后的决定、知道结核病防治医疗机构、咯血及经济困难.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较青年肺结核患者严重.为提高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率,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把知道结核病防治机构作为老年和青年人群的重点宣传内容之一,对老年人群同时还应加强结核病免费政策的宣传.老年人群重点宣传对象为60~64岁群体,而青年人群重点宣传对象是在校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开展结核病控制医防合作定点医院试点工作,探索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合作模式与经验.方法 制定、实施<试点方案>,比较实施前后结核患者就诊方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转诊到位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主动就诊患者数增多,占全部就诊人数78.0%;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高于要求的85%的治愈率;转诊率、追踪率,一直保持在100%.结论 由定点医院承担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管理工作,解决了结防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县级医疗机构儿童结核病诊疗工作现状,为儿童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5所结防机构和5家县级医院中参与儿童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 10家县级医疗机构中,PPD覆盖了5家结防机构和1家医院;X线覆盖了10家单位,CT仅覆盖了5个医院;病原学检查覆盖了5家结防机构和4家医院,通过自然痰收集标本,仅3家医院还采用吸痰等方式。医生未诊断过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结核病患儿,部分医生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诊断过学龄期结核病患儿,多数疑似结核病患儿初筛后转诊,但无转诊沟通渠道;治疗的结核病患儿以学龄期为主,仅1家单位治疗过1例结核病婴儿,医院监测患儿的服药情况、处理不良反应及治疗方面优于结防机构;结防机构以成人方式对患儿进行管理。结论县级医疗机构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工具缺乏和经验不足,诊断能力有限,应指定儿童结核病定点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单位之间的联系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铂  杨枢敏  张岚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111-113
目的探讨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在合作发现肺结核病人过程中影响报告率、追踪到住率、转诊到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甘肃省的贫困县中随机抽取3个县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个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干预,为3个县的综合医疗机构转诊大夫增加报病费、为综合医院提供网络维护费等;核查、分析、整理结核病防治机构报袁、疫情网络、肺结核转诊、追踪登记本和综合医院的网络、转诊单等。结果临夏市、天祝县、清水县病人报告率分别为90.55%、100%、100%;追踪到住率分别为40.74%、66.22%、48.15%;影响转诊到位率的因素有家庭收入、年龄、对肺结核能否治愈的知晓程度。结论给综合医疗机构人员增加激励费,加强对贫困地区人群、中老年人群的结核病知识宣传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省肺结核漏报和漏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估算全省肺结核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省、市、县三级具有肺结核诊断能力的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涉及26家机构诊断的4 653例肺结核病例记录,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漏报和漏登的影响因素.结...  相似文献   

12.
林勇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3):306-308
目的评价海南省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的影响。方法收集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工作报表,分析肺结核患者网络报告、转诊及追踪情况,评价医防合作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结果 2005~2010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报告率在9.0/10万~10.2/10万之间,转诊到位率由27.6%上升到54.2%,追踪到位率由57.7%上升到80.0%,患者总体到位率由47.1%上升到89.3%。非结防机构结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15.4%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26.2%。结论通过医防合作,落实转诊及追踪,可明显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疑似患者发现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影响我国重庆地区结核疑似患者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程度,探索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5名结核病疑似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疑似患者在寻求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就诊延迟现象严重,性别、就业、医保、自我医疗、结核病认知是影响结核病疑似患者及时就诊的因素(P<0.05),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等因素也与延迟的发生有关。结论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确诊延迟严重,有必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加大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健康教育力度,探索私人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患者就诊感受和体验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各环节的认同度和完善建议,探索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方法:以上海市5家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项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估,确定测评体系中各级指标的认同度、重要度均值及其权重等测量值。结果:共发放400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99%。结合各项评估指标给予各题项赋值,提出就医环境、服务流程、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患者权利5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构成患者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结合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特点,基于患者直接就医体验,按照医疗服务项目分类设计的满意度测评体系,不仅适用于多种医疗服务部门的满意度测评,更有利于查找医院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推进医疗服务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门诊性病患者存在的不当求医行为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引导患者形成正确求医行为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上海市和无锡市三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医院,运用自行设计的匿名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在近半年内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且配合程度较好的门诊性病患者共562人进行调查。共收集了519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病相关知识、诊疗情况和求医经历等信息,分析患者各类不当求医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门诊性病患者存在着相当比例的不当求医行为,就诊延误率达51.4%,平均首次就诊间隔时间为8天;仅有69.0%的患者通知固定性伴,有34.8%的患者的固定性伴未共同诊治;25.8%的患者有未经诊断而自行用药治疗性病的经历;8.7%的患者去过非正规机构诊治性病;9.2%的患者去过无证药店购买治疗性病的药物。影响患者产生各类不当求医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性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户籍性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自报感染途径、与就诊医院的距离等。结论 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性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改善患者就诊延误现象的关键环节;促进性伴通知和固定性伴同治的重点应为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海省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追踪情况分析,评价综合医疗机构利用传染病网络进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对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的作用,为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2009-2010年非结核病机构网络报告情况工作报表,统计分析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及到位情况。结果 2009-2010年青海省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7 716例,经转诊后主动到位2332例,转诊主动到位率30.2%;经结防机构追踪后到结防机构就诊病人共数4 396例,总体到位率55.68%,明显高于转诊主动到位率。结论加强国家对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的宣传,将有效提高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中病人的转诊到位工作;加强对医院结核病报病的管理,及时认真地进行网络报病,将有利于结防机构对病人核查追踪工作。  相似文献   

17.
苏倩  张婷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4):347-350
目的 探讨重庆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完善相关管理模式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重庆市9个区县初治结案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56例病案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相关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对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结核病灾难性支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定点医院可及性对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在35~59岁、结核病灾难性支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OR(95%CI):分别为0.17(0.450~0.646)、19.13(6.902~53.028)、3.38(1.166~9.818)。结论 根据年龄采取有针对性的结防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重点关注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并加强督导随访;通过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保障体系,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