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文锋 《吉林医学》2015,(7):1344-1345
目的:通过应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观察脑出血患者的感染变化,以及预后判断情况。方法:选择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感染)与对照组(非感染)。分别检测患者的降钙素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预后判断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后,观察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PC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监测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更加明显,得到的数据愈加精确,日后可作为判断脑出血患者感染、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健康对照和63例资料完整的肝移植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血清PCT水平,分析PCT变化与肝移植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前PC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PCT水平显著升高(P<0.05);合并感染组升高幅度大于非感染组(P<0.05),且1周内各时点血清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可用于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监测,指导抗生素应用,协助预测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监测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肺炎患者100例,将重症肺炎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0例作为轻症肺炎组,两组患者均在24h内进行降钙素原、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体温等指标测定。分析不同水平降钙素原的患者应用呼吸机情况、住院天数以及使用抗生素的天数。结果重症肺炎组治疗后降钙素原(18.9±24.8)ng/ml,C-反应蛋白(31.8±16.0)mg/L,显著高于轻症患者水平的(1.6±1.1)ng/ml和(10.0±10.0)mg/L。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3.3±7.9)%、白细胞计数(11.9±9.4)cell×109/L以及体温(37.4±2.6)℃;轻症肺炎组相应指标分别为(85.1±7.3)%、白细胞计数(12.8±5.4)cell×109/L以及体温(37.5±3.2)℃,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例数100%,住院时间(28.6±12.7)d,使用抗生素时间(28.6±12.7)d,且随着PCT水平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临床监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感染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sICH患者130例患者。依据住院期间有无感染划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入院后第28日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组间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日血清PCT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CT水平对并发感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日中位数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3、5日中位数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日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 (95%CI:0.729~0.900,P<0.01),其最佳截断值为0.216 ng/mL (灵敏度:87%,特异度:67%)。结论 PCT高低与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所致病死密切相关,加强sICH患者PCT监测,对及时启动抗感染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研究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3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检验,并主要从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出发,分析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临床验证,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而分享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和体温等等,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次数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次数都具有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断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有效率,所以应该在临床上予以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变化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以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所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将其按照病情进行分类,共计50例,其中包括重症肺炎患者25例,轻症肺炎患者25例,记录其临床症状,同时给予血清PCT、血常规等检测方式,观察其住院时间、机械通比率及致死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影响。结果两组患者WBC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组患者PCT、CRP、IL-6指标显著高于轻症组,重症肺炎患者中,其血清PCT浓度随病情控制,呈持续降低;WBC、CRP、IL-6水平较高,其中,CRP、IL-6水平均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WB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与炎性指标CRP、IL-6水平相比,动态PCT水平监测可有效诊断其感染症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35-37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使用降钙素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48例到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降钙素原,比较两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降钙素原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频率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体温、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降钙素原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使用降钙素原,不仅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重症肺炎作为A组,同时选择46例轻型肺炎作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入院时的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重症肺炎组的30d病死率、机械通气率及住院天数。结果:A组较B组血清PCT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将PCT水平分为<0.5、≥0.5~2.0、≥2.0和≥10.0 4个级别,各个级别水平两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将PCT<0.5作为阴性对照组,≥0.5~2.0、≥2.0和≥10.0 3个级别组与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肺炎患者中,PCT水平愈高,30d病死率愈高,机械通气比例增加,住院天数增加,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PCT较超敏C反应蛋白、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炎症指标更有助于重症肺炎的诊断,PCT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准确评价及时干预脓毒症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ACS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63.43±13.99)岁,男性46例,女性29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记录其入院时以及入院后48h的血PCT水平;随访了解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48h PCT值与1年内发生MACE的风险相关(P=0.017)。248h PCT值每增加一个单位,1年内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2.871倍。结论:48h PCT水平升高与ACS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高风险相关,并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ICU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在入院时、1天、2天、4天、6天及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入院同时采静脉血检测血培养。研究起点从患者入住ICU时,研究终点为患者转科、出院或者死亡。结果:(1)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67例,降钙素原浓度为5.91±2.52ng/mL;存活组125例,降钙素原浓度为1.67±0.84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死亡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亦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985,P<0.01);存活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两者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3,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反映ICU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RICU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1、3、5、7天抽取35例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PCT检测.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35例患者死亡7例,存活28例;死亡组第5、7天血浆PCT水平3.48±1.56、5.10±2.14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05±0.47、0.99±0.7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第5天16.9±9.8,第7天19.6±11.2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天10.4±6.3,第7天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并休克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PCT检验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可早期诊断脓毒症休克.  相似文献   

13.
曾水英  田海兵 《吉林医学》2023,(12):3374-3376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者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为S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1年医院呼吸科ICU病房收治的68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好转组40例和死亡组28例。对所有患者在病程的1、3、7转出ICU和死亡当日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比较不同组间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当天PCT、IL-6、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3个指标水平,好转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死亡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AU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对不良预后的价值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1和0.73,对死亡结局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6.78 ng/ml、598.7 pg/ml和5.08μl/ml。结论:血清PCT、IL-6和D-dimer水平对SP患者不良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动态监测3个指标的水平对病情进展、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给予两组患者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同时动态监测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水平,以及实验室指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IL-8、hs-CRP、IL-6)复常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8、hs-CRP、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降钙素原复常时间、IL-8复常时间、hs-CRP复常时间、IL-6复常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更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56例进入本研究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56例轻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于诊断24 h内测定血清PCT、血常规、CRP、体温,同时将病例组按PCT水平分为<0.5、≥0.5~2.0、≥2.0~10.0、≥10.0 μg·L-1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2009年11月-2011年9月我院46例重症肺炎患者、40例轻症肺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其他项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PCT重症肺炎组(17.34±12.32)ng/ml,轻症肺炎组(9.34±3.34)ng/ml、对照组(0.23±0.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为(19.34±8.85)ng/ml,病毒性肺炎组(6.43±0.32)ng/ml、支原体肺炎组(5.34±0.16)ng/ml、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其他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虽高于对照组,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PCT,而且PCT不受非感染因素的影响,能反映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成为区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指标。结论血清PCT对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A组(复苏成功后存活> 72h,但最终1周内死亡,29例)、B组(复苏成功后存活>1周,15例).检测入院后12、24、48、72h的PCT值.观察不同时间段PCT变化趋势,分析PCT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入院后12h的PCT值均高于24、48、72h的PCT数值;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PCT值总体均有下降,但A组下降缓慢;两组48、72h的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患者PCT值存在明显升高的现象,通过动态观察PCT值变化,可能对判断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为脓毒症患者135例,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水平变化率及对28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患者95例,死亡组患者40例。入院后生存组PCT绝对值水平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呈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缓慢。24h降钙素原早期变化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48h、72h、96h降钙素原早期变化率均30%;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PC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以及严重性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与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通气情况分为气管插管通气组(n=57)和无创通气组(n=51)。入院24 h内测定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PCT等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将其阳性反应率进行分析。结果:气管插管通气组入院时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通气组的患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和WBC阳性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其炎症指标PCT、CRP、WBC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的患者,感染情况较重,其中PCT指标阳性表达率最明显,能够作为COPD合并肺炎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标志指标,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