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口服,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口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确切,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服用定眩汤前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对照组予西比灵。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血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V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A、RVA"的Vs、Vd及"LVA"的V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比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阆中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颈性晕眩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以及耳穴埋豆法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观察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脑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柴东哲  袁如玉 《新中医》2016,48(1):28-3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7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0.6%,观察组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AMI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并从疗效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方便、简捷、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颈部牵引联合口服颈复康颗粒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对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CHO、TG、HDL-C及LDL-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HO、TG及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及血浆黏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能够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浆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浆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高血压患者59例(治疗Ⅰ组);同时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高血压患者58例(治疗Ⅱ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选取伴有高血压的RA患者28例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药物同Ⅰ、Ⅱ组,但不加用痹祺胶囊).观察Ⅰ、Ⅱ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Ⅰ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切黏度(BGH200)、全血低切黏度(BGL3)、血浆黏度(PGLUTI)、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血小板数(PLT)及血沉(ESR)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Ⅰ组血压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血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和对照组血压均有下降,治疗Ⅰ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Ⅰ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指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痹祺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高黏状态,对RA伴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鸿菲  陈宇翔  谢蔚 《新中医》2015,47(11):101-102
目的:观察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使用西比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颈复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好,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梁积杰  张绍芬  曾嘉 《新中医》2019,51(6):102-104
目的:观察鸡鸣散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鸡鸣散口服。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患肢血管超声表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病变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明显上升,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血流速度上升及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华法林钠片的日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鸡鸣散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华法林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侯海敏 《新中医》2020,52(17):84-8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比较2组脂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VEGF、SDF-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抑制血清hs-CRP、VEGF、SDF-1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9%、对照组7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卡松曲服应力均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卡松曲服应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卡松曲服应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升降散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86.79%(46/53)高于对照组69.81%(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及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浆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对照组为7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细胞压积水平外,2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为该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朱观祥 《新中医》2016,48(10):34-3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祛风汤治疗。治疗14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西药治疗相比,联合益气活血祛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浊证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浊证TI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s-CRP含量,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