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医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延续性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及6月随访SCL-90、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月及6月,两组全髋BMD均较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评分较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效果。结论中医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树立信心,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新型护理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30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为对照组(n=150,非骨折组)和观察组(n=150,骨折组),对比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给予社区康复治疗,探讨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LDL、总髋部BMD水平及阳光照射情况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大、缺乏阳光照射和总髋部BMD水平低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其前屈后伸痛、翻身痛、负重痛及总髋部BMD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女性、年龄较大、缺乏阳光照射及总髋部BMD水平低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在南京、徐州和南通市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共有481名高危人群进入干预组,266名同社区居民进入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随访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照人群不做干预;随访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随访前,干预组的BMD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1.70vs-1.51,P=0.002),BMD异常率高于对照组(84.8%vs 75.6%,P=0.002);为期1年的健康随访管理和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BMD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1.34vs-1.59,P0.01),BMD异常率低于对照组(64.7%vs81.6%,P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和学历后,干预组的随访前后BMD差值高于对照组(0.45±0.06vs 0.03±0.08,P=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随访前骨密度异常率、年龄、BMI和学历后,随访后干预组BMD异常率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BMD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瘦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PMOP患者根据是否伴随骨折分为无骨折组(34例)和伴骨折组(26例),同期选择40例未发生PMOP的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瘦素、IGF-1、IGFBP-3表达水平,采用骨密度(BMD)仪检测各组腰椎(L1~L4)、股骨颈、Wards三角部位的BMD,比较各组差异性并分析血清瘦素、IGF-1、IGFBP-3与BMD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瘦素、IGF-1和IGFBP-3表达水平及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MOP伴骨折组患者血清瘦素、IGF-1、IGFBP-3表达水平及BMD均明显低于PMOP无骨折组(P0.05);血清瘦素、IGF-1、IGFBP-3三者之间,及其与BMD均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瘦素、IGF-1、IGFBP-3可作为早期诊断PMOP和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引领式健康教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8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全程引领式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饮食和运动措施的实施情况、骨质疏松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前,骨质疏松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无论是骨质疏松症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知识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运动锻炼的实施情况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率为90.91%,要比对照组患者的52.27%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健康干预后,对比骨质疏松不良症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的肢体疼痛、下肢抽搐、运动障碍以及骨折的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健康干预后,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症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的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以及运动障碍的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全程引领式健康教育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有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最优。结论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GALNT3)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关联性。方法纳入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女性的腰椎L2~L4、近端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BMD),采用Taq 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GALNT3和VDR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 SNP),比较骨转换标志物(BTM)、血钙和磷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GALNT33个位点和VDR 1个位点tag SNP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和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4个tag SNP均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指标。结论 GALNT3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入院的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相同的药物及灌肠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仅予常规护理和一般的健康指导,而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6个月后遵医行为及再入院率。结果两组6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入院率(6.3%)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老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德清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诊健康体检的186名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生殖健康干预。12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两组生殖系统疾病知识知晓水平以及老年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中老年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孕次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后干预组中老年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总分分别为(58.67±1.62)和(87.01±2.08)分,对照组分别为(59.48±2.36)和(70.03±3.28)分,两组生殖健康知识总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中老年女性总分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老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生率分别为48.39%和16.13%,对照组分别为56.99%和27.96%,干预组生殖系统疾病总发生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生殖系统疾病健康教育,中老年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升明显,生殖系统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干预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治疗的228例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4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补充钙剂,并结合维生素D、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等药物,同时嘱咐患者在饮食上每日摄入钙质不低于1 20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系统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对骨质疏松知识了解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健康行为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食豆乳制品、户外锻炼或日晒、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的例数均有所升高(均P0.05),吸烟及饮酒例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吸烟、饮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了解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和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VA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预治疗联合健康宣教针对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骨密度及疼痛程度,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碳酸钙D3片联合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后,对照组加入碳酸钙D3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加入阿伦膦酸钠+碳酸钙D3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腰椎L2-4、Wards三角区、全髋、股骨颈的骨密度(BMD),比较两组骨钙素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尿脱氧吡啶酚(DPD)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腰椎L2-4、Wards三角区、全髋、股骨颈等部位的BMD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LP水平、血清D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碳酸钙D3片联合阿伦膦酸钠进行治疗,患者BMD值有很大提升,骨代谢得到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也有明显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目标管理法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健康宣教对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2月该院诊治的1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7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进行基于目标管理法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情况,其中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KT)评估,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估,遵医行为采用自制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生存质量采用简版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量表(Mini-OQLQ)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OK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摄钙知识及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锻炼自我效能、食钙自我效能及OSES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方面,观察组患者坚持运动锻炼、坚持户外晒太阳、坚持每日食用奶类及奶制品、坚持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ini-O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症状、躯体功能、日常行为活动、情感功能、休闲社交及总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法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补肾壮筋汤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4月~2020年03月收治的14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7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补肾壮筋汤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就组间PRWE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不同时间段X线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PRWE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短于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治疗后4wX线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治疗后8w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肾壮筋汤的有效应用,可实现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PRWE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降低,并同时将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将X线评分提升,最终实现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绍兴第二医院的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骨折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3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腰椎骨密度、I型前胶原氮端肽、25-(OH)D、骨保护素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OR=0.035,95%CI:0.001~0.932),年龄大、血清RANKL水平高是危险因素(OR年龄=2.555,95%CI:1.384~4.719;ORRANKL=3.916,95%CI:1.029~14.905)。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年龄大、血清RANKL水平高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海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所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组(n=48)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结果:影响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骨折家族史、骨折史、跌例以及饮食缺钙等.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发生骨质巯松性骨折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护理,以此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骨代谢标志物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一汽总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就诊的绝经10年内骨质疏松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补肾健脾化瘀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于实验开始及6个月后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检测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并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结束后2周时测定疼痛强度。结果 1补肾健脾化瘀组实验结束时,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两部位的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健脾化瘀组尿Ca/Cr、尿HYP/Cr、BALP、TRAC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31个月后,补肾健脾化瘀组疼痛评分已明显下降(P0.05),在2个月、4个月及结束时疼痛评分持续下降,且停药2周后疼痛强度无明显加重。对照组疼痛程度与实验开始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可通过调节骨转换水平提高BMD,改善骨质疏松疼痛,延缓或阻断绝经后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8年1月~6月间收治的OVCE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选取108例以胸腰椎支具结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08例以PVP结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治疗后4个月时疗效指标,疼痛程度、椎体高度、Cobb角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统计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0.93%,对照组显效率为2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个月,两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Cobb角度、BMD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ODI各子项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椎体高度丢失率为2.78%(3/108),对照组为12.96%(14/108),观察组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骨质疏松治疗仪能够有效增加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椎体功能障碍,缓解相关症状与体征,降低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7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9、78人.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家庭访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且70-79岁、80岁以上老年人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预防骨质巯松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较基线水平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饮食行为、摄钙行为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体性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个别指导等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责任感,矫正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吕宇晓 《时尚育儿》2016,(5):188-189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影响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观察组在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综合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年后,观察组老年人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老年人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对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些风险行为可起到及时矫正的意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妊娠压力量表(PPS)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52.43±3.91)、SDS(47.55±5.23)、PPS(45.89±6.23)得分均低于干预前,GSES得分(2.89±0.33)高于干预前(P0.05);除PPS因子3外,干预组SAS、SDS、PP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度(4.17%)和重度(2.50%)焦虑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后的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度和重度抑郁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干预组中度和重度抑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同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孕妇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减轻妊娠压力,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