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和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各42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有效率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确切,该疗法可作为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并建立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运动处方。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组(治疗组)和传统腰部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和测定腰部背伸肌力量,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部背伸肌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ODI评分和腰部背伸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和传统腰部康复训练均能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增强腰椎稳定性,但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效优于传统腰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毫针配合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毫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为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OD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但在功能恢复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值得在疼痛为主的腰痛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改善腰部前屈肌群的思路出发,观察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量表评分、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有效,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贺氏火针点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研究组采用毫针配合贺氏火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痛和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贺氏火针点刺能显著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痛症状,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促进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恢复,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 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瘀滞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均属于瘀滞证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于阿是穴(肌筋膜触发点)区域行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口服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指地间距水平(Finger to Floor Distance,FFD),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FFD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单纯刺络放血法相比,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更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障碍,减轻下腰部疼痛,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3 d给予中医运动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对比两组下腰痛疼痛评分(感觉疼痛和运动疼痛)、下腰痛失能(RMDQ评分和ODI评分)、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的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MDQ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痛,改善患者腰椎曲度,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瘙痒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穴位自血疗法可显著改善慢性湿疹皮损,缓解瘙痒,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抑制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圆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长圆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ckenzie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圆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积分及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观察火针疗法对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火针治疗组)和对照组(毫针对照组),各153例。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变化,并进行总体疗效评定。结果: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火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1%,毫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和毫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痛均有疗效,火针疗法在改善寒湿型腰痛患者的VAS及ODI评分方面优于毫针针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传统治疗组)40例和治疗组(传统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组)40例。结果:两组慢性腰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慢性腰痛患者治疗前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慢性腰痛患者第2、3、4周及2、3、6个月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在慢性腰痛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分别采用单纯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15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次后和治疗15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次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次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并探讨其康复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门诊接诊的10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推拿等基础治疗,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体操锻炼,设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予以核心力量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腰痛失能评分(ODI)以及核心力量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心力量测试的6个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取核心力量训练措施可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氏腰痛方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疼痛、腰椎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疗效指标。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上述4个指标除VAS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2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效评定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葛氏腰痛方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其直指病机,疗效确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部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埋线组(治疗组)和腹针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JOA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JO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JO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针埋线疗法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陈旧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火针治疗。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面瘫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火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应用针刺及推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刺、推拿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背伸肌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腰部功能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背伸肌肌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背伸肌肌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慢性特异性下背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提高背伸肌肌力水平,预防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灸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灸法是一种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