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CNLBP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n=55)和联合组(n=61),针推组选用膀胱经、督脉相应腧穴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联合组在针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ODI、核心肌力(一分钟内卷腹个数、一分钟内背桥个数、平板支撑时间)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均降低(P<0.05),核心肌力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ODI低于针推组,核心肌力高于针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发现联合组复发率低于针推组(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近远期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 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63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给予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31例给予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失访者1例,未按要求进行治疗者1例;对照组失访者1例。治疗前2组下腰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均有效果,均能降低VAS分值、ODI评分,但联合治疗在近期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维持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CNLBP患者均为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过程,共脱落病例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给予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小燕飞式或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动、静态肌肉耐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RMD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静态肌肉耐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CNLBP...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无明确病理性诊断同时疼痛时间超过12周的一类腰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手段有许多。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应用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之中的一种运动疗法,通过增强核心稳定性达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目的,同时具有安全、针对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患者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核心稳定训练的定义、训练方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拔罐组与药物组,分别采用拔罐、刺血疗法和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Oswestry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三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Oswestry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刺血疗法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Oswestry指数均低于拔罐疗法组与药物组(P<0.05).而拔罐疗法组与药物组之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寻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较为有效的外治法。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雷火灸组、李氏砭法组,各35例。药物治疗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雷火灸组予赵氏雷火灸治疗,李氏砭法组予铜砭刮痧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RS疼痛评分、RMDQ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李氏砭法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李氏砭法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证候体征、腰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0年6月—2022年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针刺太极组给予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针药太极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评分,评估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3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针药太极组VAS疼痛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后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ODI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LB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7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隔日1次,每周训练3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比较两组腰部耐力指标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多裂肌收缩时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中位频率(AMF)。结果: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腰部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较治疗前升高(P<0.01)。试验组治疗后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低于对照组(P<0.01),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5.71%(30/35,P<0.05)。结...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采取密集型导热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组组给予针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ODI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温度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月试验组较对照组VAS、ODI 评分及温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集型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明显的远期疗效,红外热成像检查可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加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腰部疼痛视觉量表(VAS)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行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观察组延长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可以瞬间纠正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力学平衡。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使筋强骨健,维持腰椎稳定,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7):132-134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 —2020年5朋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90例寒湿型CNLBP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的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脐周四边穴加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腰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3个研究中心的入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者盲.评价指标包括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针刺不良反应.研究分为2个研究阶段,第1阶段:随机分组后4周.治疗组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照组使用安慰针刺法,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第2阶段:随机分组后5~24周,治疗组患者可以继续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对照组使用毫针刺法常规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2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65.9%,安慰针刺有效率13.1%;治疗后2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82.9%,常规毫针刺法有效率65.8%.结论 贺氏三通法较常规针刺疗法可更有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性高,且治疗次数少,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后续随访,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VAS评分、DI评分以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VAS、ODI、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单纯应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均能有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但联合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腰部疼痛,改善活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分别采用电针法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指地距离(FF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以及腹背肌耐力四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腹背肌耐力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aitland手法结合针灸推拿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手法结合针灸推拿的综合法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和OSW 指数均下降,且治疗组指数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66 例随访患者,治疗组复发1 例,对照组复发5 例.复发率治疗组2.94%( 1/ 34) 明显低于对照组15.6% (5/32).结论:在以推拿、针灸的中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