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1年起,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根据临床要求与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在以往研制硅胶海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硅胶带,用于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又改进了原有的硅胶海绵使适合于作环扎加压术。这些制品参考了美国MIRA 产品。上海产硅胶带宽2.2mm,厚1mm,长100mm。承受拉力,美制品为1.0kg,国产为1.2kg。在经动物实验和使用美国硅胶带子临床的基础上,我们将国产硅胶带用于临床视网膜脱离环扎及环扎加压术。从1982年到1984年,三年中共做513例,512眼。在使用中不断总结,改善手术方法。并四次改进硅胶带的质量和外形,使之逐步完善。现将三年中采用硅胶带和阔筋膜的病例进行小结,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7眼在手术前、后联合了激光光凝术。结果:其中33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87%,2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巩膜扣带术治疗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对36例较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应用巩膜桥形隧道瓣固定环扎带,环扎材料为硅胶带自体或异体阔筋膜。术后随访观察无一例滑脱或侵蚀球内。作者认为桥形隧道瓣固定法固定坚实,又起到层间衬垫双相作用,并对环扎带的紧缩度对眼压回升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45例累及后段的穿孔性眼外伤病例行玻璃体切割术中,随机对其中25例同时行预防性巩膜环扎术,观察环扎术对后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影响。环扎术采用3mm宽的硅胶带置于角巩缘后9mm至12mm之间,形成一个中等高度的巩膜嵴。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行环扎术的25例中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20%);未行环扎术的20例中有7例发生视网膜脱离(35%)(P<0.05)。本结果显示:预防性巩膜环扎对穿孔性眼外伤后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降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只眼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施行环扎、硅海绵与硅胶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轻度冷凝术后辅以氪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其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对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疗效、视力有明显提高。未发生1例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玻体璃切割2只眼除外),及前部缺血、眼外肌麻痹、硅胶海绵外露。结论 巩膜环扎、硅海绵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眼内气体填充、轻度视网膜冷凝,缓解玻璃体牵拉、封闭裂孔,减轻或扭转眼PVR进程,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评价巩膜环扎术对发育中兔眼的影响。方法对11只幼兔施行了单眼的巩膜环扎术。6只兔应用了带有Watzke套的2.5mm×0.6mm的固体硅树脂环绕带(240型),另5只则应用了两端相邻却不相连2.0mm的硅树脂环绕海绵(502型)。3个月之后,所有动物的双眼都被取出。另有3只兔子的6只眼被用来作为计算原始眼球容积的对照。结果在应用240带环扎的6只眼中,有4只发展为青光眼,而用502海绵环扎的5只眼中这个数字为0(P=0.06);所有用240带环扎的眼都出现了元件的移动(3只前移,3只后移),而用502海绵的1只也没有移动;与未经治疗的对侧眼相比,无论是用240带(P=0.94)还是502海绵(P=0.25)环扎的眼,其角膜最终的平均直径均没有明显差异;用240带环扎的眼和对侧眼的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19.57mm和16.83mm(P=0.009),用502海绵环扎的眼和对侧眼的平均眼轴长度则分别为16.67mm和16.50mm(P=0.67)。在比较用240带和502海绵环扎的眼时,发现2个实验组在平均眼轴长度(P=0.006)和平均眼球容积(P=0.006)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结论应用连续性很完整的固体硅树脂环绕带呈现出对发育中的幼兔眼有明显的影响;而应用非连续的硅树脂海绵却能得到与固体硅树脂环绕带相似的环扎效果,而且不会出现移动、抑制眼球发育和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涡状静脉受压至眼前段缺血综合征二例姜燕荣,曹晓,宗兰,黎晓新例1男,19岁,因“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1992年8月入院行巩膜环扎,视网膜裂孔外冷凝术,并于颞下裂孔部环扎带下垫压硅胶宽带。术中裂孔封闭良好,外放液后视网膜平复。术后第1~2天,眼压3...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眼),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其中30例术中找到裂孔,其中10例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联合环扎术;20例单纯行环扎术.其余6例术中仍未找到明显裂孔,单纯行环扎术.32例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4例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 36例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中有2例视网膜未能复位,余均复位良好.术后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12个月,最终复位率94.4%.结论 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氩激光脉络膜切开术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时视网膜下液引流的方法,共对24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了巩膜扣带术,其中硅胶浅层巩膜环扎22例(91.7%),未用硅胶者2例(8.3%)。巩膜作放射状切开,切开位置在巩膜扣带基部的为23例(95.8%),在扣带基部之后的为1例(4.2%)。切开巩膜后详细检查有否脉络膜大血管存在,如有则另选位置。所有24例患者均采用Briff150型氩激光光凝器作脉络脉切开,脉络膜膨出部暴露之后,用纤维海绵彻底揩干,激光器之顶部探入脉络膜1毫米。多数患者激光束直接垂直于脉络膜膨出部,少数后部位置引流者激光束采取轻度的斜角,注意避开黄斑部。功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海绵脱出20例吴鑫,戴淑芳1988年1月至1992年底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156例,同期发生硅海绵脱出20例。对硅海绵脱出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5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均采用电凝加巩膜外硅海绵填压或联合环扎术。硅海绵脱出20...  相似文献   

11.
42例(42眼)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我们采用微型电极巩膜层间电凝,以阔筋膜或硅胶条环扎合并硅胶海绵巩膜外垫压术,痊愈率54.78%。临床资料42例中,男性34例;占81%,女性8例;占19%。共42只眼,其中有外伤史者11只眼。右25只眼;左17只眼。年龄最小10岁,最大60岁。20~40岁19例;占69,5%。发病  相似文献   

12.
现就视网膜脱离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术后巩膜侵蚀破裂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住院号1030758,因右眼视力锐减4天,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B),于l995年9月13日收住院.检查右眼视力0.05不能矫正,右眼颞侧及下方视网膜脱离,10:00点钟可见一马蹄孔.于1995年9月20日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冷凝环扎加压术,术中放液,裂孔处置人一轮状硅胶加压块约1cm,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涂芳 《眼科新进展》2007,27(6):456-457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印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视网膜下放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玻璃体注气等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a,视网膜复位55例.53例患者视力提高,未愈者原因包括玻璃体增殖膜形成、无晶状体眼、巨大裂孔等。结论巩膜冷凝和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手术适应征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眼采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12眼采用巩膜环扎术,4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术中36眼放液,10眼未放液治疗。一次手术成功39眼(84.78%)。术中是否选择放液对一次成功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影响。最终随访44眼视网膜复位,治愈率达到95.65%。术后35眼(76.09%)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术中放液或不放液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志  马利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81-1983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例12眼,术前均在裂隙灯下用三面镜进行裂孔定位,术中均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按术前裂孔的定位预置巩膜缝线,放出黏稠视网膜下液,冷凝封闭裂孔,预置缝线下植入硅胶,根据病情,部分患者植入环扎带,结扎缝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结论:巩膜扣带术对于部分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外加压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裂孔源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手术显微镜下行巩膜外放液及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9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5眼,1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21眼,不变4眼,下降1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1700例172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冷冻、硅胶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7例术中发生限局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发生率为0.4%。就该并发症的病因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硅胶环扎带悬吊术在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环扎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儿23眼。随访6月~3年,平均1.9年。观察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在我院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环扎带悬吊术23眼,满意17眼(73.9%);额肌筋膜瓣悬吊术18眼,满意15眼(83.3%),二者之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8,P〉0.05)。结论环扎带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简易,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