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Crushing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51例病人53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处病变,左主干与前降支、回旋支开口11处,前降支与对角支分叉31处,回旋支与钝缘支分叉11处。在主支及分支中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主支支架部分压住分支支架,并行对吻扩张。结果行Crushing方法支架植入均获成功。43处(81.1%)行对吻后扩张,53处中2处(3.7%)有并发症。临床随访无心脏不良事件,8例冠脉造影复查无再狭窄。结论用Crushing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处理分叉病变是安全的,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本院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7例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术(CA)和颈动脉IVUS检查,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在IVUS指导下支架植入,并观察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CA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1处,偏心性狭窄9处,向心性狭窄12处;IVUS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2处,偏心性斑块17处,向心性斑块5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66.9±11.2)%与(53.5±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89.2±12.9)%与(76.1±13.1)%(P<0.05).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0处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均获成功.结论 对于CA显示的狭窄病变,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估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RFA)后严重肺静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房颤RFA 治疗的23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8例患者经 CT 血管成像(CTA)证实术后出现严重肺静脉狭窄。在行血管造影确定病变血管数量、部位及狭窄程度后,在病变部位置入支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共发现病变血管19支,均植入支架。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跨狭窄压力阶差、平均肺动脉压及血浆钠尿肽(BNP)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1)。最窄处肺静脉内径与支架植入术前相比明显增宽(P <0.01)。术后半年复查 CTA,2例患者共4支血管出现轻-中度再狭窄,给予高压球囊扩张后狭窄消失。扩张术后3个月 CTA 复查,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狭窄出现。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严重肺静脉狭窄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边支的保护作用及远期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38 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导丝组(n=68)和双导丝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在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即刻闭塞和狭窄加重的情况?完成导丝交换的时间及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情况;9~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主支血管再狭窄和边支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组边支血管即刻闭塞率和边支开口狭窄加重情况比例?完成交换导丝时间和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单导丝组(P < 0.05);9~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示两组间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P > 0.05),但是单导丝组边支闭塞率高于双导丝组(P < 0.05)?结论: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即刻(及远期)丢失率,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减少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概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双导丝技术可以减少远期边支血管丢失,更好改善分叉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6F指引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6F指引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经桡动脉6F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的1258例患者.对于大多数分叉病变,采用单支架植入,但对于分支较大且重要,分支口部或近端显著狭窄时采用双支架植入.结果:共有295处分叉病变,204处病变采用单支架,91处采用双支架植入策略.单支架组有2例因边支撕裂而植入支架.计划双支架组最终有73例实行Crushing支架技术(step crushing术46例,modified ballon crushing 24例,反向crushing 3例),5例采用T支架技术,3例Cullote支架术,5例采用改良V支架技术,5例采用分步对吻支架术.无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1例发生冠脉穿孔导致心包压塞.结论:经桡动脉6F指引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简单支架技术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我院共完成38例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中28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边支预扩张,仅主支内植入支架为简单支架术A组;10例采用“T型”或“Y型”支架技术,分别在边支和主支均植入支架为复杂支架术B组,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搭桥,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血管特征无显著差异,A组主支成功率为100%,边支成功率为89.3%(25/28例)3例边支因残余狭窄>50%,随即植入支架获得成功:B组支架成功率为100%,3例因边支在球囊扩张后残后余狭窄轻,主支植入支架后边支残余狭窄<50%,未植入支架,随访期间A组再发心绞痛5例(5/28,17.85),B组再发绞痛2例(2/7,28.6%),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复杂支架技术在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面并不优于简单支架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特征。方法:将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60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每组各40例。再狭窄组患者为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无再狭窄组患者为没有发生再狭窄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数量、直径等)分析与再狭窄的关联。结果: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支架总长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而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植入支架数≥3个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与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3个支架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难点.分叉处病变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及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分支(SB)闭塞或狭窄加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支闭塞最主要的原因是斑块移行、分支血管开口弹性回缩、夹层、痉挛、栓塞.由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血管开口和分叉处病变的反映存在诸多缺陷,尤其不能准确反映形态学特征,导致其在正确反映分叉病变的狭窄程度、病变分型以及分析介入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偏差.如果在介入治疗前能准确的检测斑块负荷、预测斑块移行情况,并在介入治疗后准确的检测支架贴壁、覆盖情况及分支受累情况,则可以采取最佳介入治疗策略,使得对貌似复杂的分叉病变操作途径简单化, 并可提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降低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分析1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结果 本组15例患者PTAS手术共放置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16枚,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涉及椎基底动脉病变部位包括基底动脉7例8处,椎动脉起始部8例8处.患者PTAS术后造影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在20%以内,管腔狭窄明显改善.4例患者在PTAS术中支架到位球囊扩张时出现一过性的头昏、眩晕、恶心,支架释放后不久即逐渐缓解.术中病变均未使用栓塞保护器(保护伞),1处病变(颅外)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40%因而进行了球囊后扩张.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林兆恒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152-152,155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9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43例接受主支血管DES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6例接受主支和分支均植入DES术,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临床随访6~8个月,40例患者症状消失,6例症状减轻,2例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成功,1例术后4个月心原性猝死。结论:国产DES治疗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Cyphe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7例冠心病患者植入Cypher支架 ,治疗 2 3处病变 ,包括左前降支 (LAD) 15处、左回旋支 (LCX) 3处、右冠状动脉 (RCA) 5处 ;5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分别为LAD 4例和RCA 1例。术前病变狭窄程度 75 %~ 95 %。 结果  17例患者共治疗 2 3处病变 ,植入Cypher支架 2 3个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术后残余狭窄 <5 % ,血流TIMI 3级。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 ,术后临床随访 3~ 16个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 4例患者术后 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血管支架植入处管腔通畅 ,无内膜增生征象。 结论 Cypher支架植入成功率高 ,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支架本身拮抗病理性血管重塑的作用 ,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近中期疗效满意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9年1月~6月为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5例次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冠脉造影示2支血管病变1例,单支血管病变3例。4例患者5处狭窄成功扩张4处,3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残余狭窄0~20%。术后随访1~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且较术前加重,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脉造影,见原狭窄血管已完全闭塞,再次行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1例老年冠心病人 ,年龄平均75 .5± 6 .5岁。血管病变共计 2 8处 ,其狭窄程度均在 75 %以上。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病变后 ,对其中 2 3处病变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2 3处病变共植入 2 5个支架均成功 ,术后 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 ,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血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 ,术前准备完善 ,术中操作熟练 ,该手术对老年冠心病人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34处病变)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于髂动脉18处,位于股腘动脉12处,位于腘下动脉4处.髂、股腘动脉病变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如果有夹层或残余狭窄>30%,则植入支架;腘下动脉病变仅行球囊血管成形术.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估再狭窄和临床疗效. 结果 20例(34处病变)均介入成功,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腘下动脉分别为5.5%、16.7%、25.0%;12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腘下动脉分别为11.1%、33.3%、75.0% . 结论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术后规范抗血小板、抗凝、抗脂治疗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TCBA)治疗冠脉分叉处分支血管中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冠心病患者52个分叉病变主支病变,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TCA)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单行PTCBA而不置入支架,观察其手术过程、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46例患者52个分叉病变中位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占65%,回旋支/钝圆支占27%,右冠脉/后降支或后侧支占8%。对分支血管行PTC-BA后有5例因内膜严重撕裂而置入支架,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行心包穿刺引流症状缓解后行心外科急诊手术15 d出院,其余病变残余狭窄为20%-50%。PTCBA成功率达88.5%,无院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成功的40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无死亡及AMI等心脏事件发生。结论PTCBA治疗冠脉分叉处分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5枚冠状动脉支架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34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39处,其中钙化病变8处,非钙化病变31处;支架近端狭窄2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7例.SC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42处,其中钙化病变9处,非钙化病变33处;支架近端狭窄26例,中段狭窄8例.远端狭窄8例.SCA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42节段,CTA正确诊断36节段,漏诊6节段,误诊3节段,敏感性85.71%.特异性99.01%.阳性预测率92.31%,阴性预测率98.04%,准确率97.39%.其对支架近端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分别达到96.15%和100%;近端支架内狭窄占总再狭窄率的64.10%.结论:CTA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情况,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准确判断支架狭窄部位以及引起狭窄病变性质,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种无创性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JBT组(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和JWT组(拘禁导丝技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JBT组边支闭塞或夹层、边支置入支架、边支血管残余狭窄和边支血流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在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冠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均对主血管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分支血管直径均≥2.5mm,狭窄直径≥70%。对分支血管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治疗组28人(A组),行普通裸支架介入治疗组22人(B组),给予球囊对吻治疗组18人(C组)。比较3组间支架置入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3组冠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相同100%,术后主分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平均随访(6.2±1.4)个月,随访率83.8%,药物涂层支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裸支架组和球囊对吻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裸支架和球囊对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分叉部狭窄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19例腹主动脉瘤伴分叉部狭窄患者的资料、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支架植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3)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内漏(其中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术后15 d复查消失。19例患者随访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支架移位、远期内漏、下肢缺血。结论: 一体式支架的结构设计更适合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患者,且可避免术后支架远端移位,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