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芳 《糖尿病之友》2009,(11):84-84
我的血糖近一段时间以来很不稳定。我前段时间开始打甘舒霖30R,早40单位,晚13单位。开始的前两天,血糖控制正常,但是到了第三天就发现早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为10.0~13.0mmol/L,但中晚餐后2小时血糖并不高,一般为3.0~5.0mmol/L。  相似文献   

2.
用CGMS对19例DM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分析DM患者血糖特点。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r=0.92,P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晚餐后2h,6:00~〈11:00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0%)的时间段,而61.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00~〈6:00。依信息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75.8%上升至92.2%,低血糖发生率由3.4%降至1.2%。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GMS对19例DM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分析DM患者血糖特点。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r=0.92,P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晚餐后2h,6:00~〈11:00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0%)的时间段,而61.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00~〈6:00。依信息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75.8%上升至92.2%,低血糖发生率由3.4%降至1.2%。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人们天生对甜的食物就很喜爱.水果就是代表之一.水果的味道各不相同.但很多都离不开一个“甜”字,那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只有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0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亳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的患者才可以限量食用水果。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选择水果有讲究.要尽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相似文献   

5.
控制高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血糖控制目标:早上空腹血糖5.0~6.0mmol/L,不超过7.0mmol/L,非空腹(餐后)血糖8.0~9.0mmol/L,不超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老年人适当放宽),超过这些标准,均为高血糖。现在把我知道的有关高血糖的原因和对策,向“糖友”交流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新建 《糖尿病之友》2011,(7):I0012-I0012
在门诊经常遇到这类患者,“医生,我的血糖控制得不好,经常在12.0mmol/L以上,您帮我调整一下药物吧!”然后拿出一张血糖化验单递过来。其实,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误区,医生是不可能根据一张血糖化验单就随便更改药物或者调整药物剂量的,  相似文献   

7.
我虽然自认为是一位资深“糖友”,但确实很少查餐后一小时血糖。一次偶然校对血糖仪时,我发现自己早餐后一小时血糖比较高,第二天马上又自测了一次,结果一小时是12.2mmol/L,两小时是4.8mmol/L;第三天又测,结果一小时是13.4mmol/L,两小时是6.0mmol/L。餐后一小时血糖不达标,是两小时的两倍多,这说明我的血糖波动大,控制不合格。我明白,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并发症留下温床,必须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患2型糖尿病5年,近段血糖控制得很好,空腹血糖在4.0~6.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0~8.0mmol/L。昨晚我吃了一份炒黄豆芽,一份凉拌黄瓜,一两半米饭。吃饭时吃了一片半卡博平,测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7.0mmol/L。我怀疑是炒黄豆芽导致了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9.
专家门诊     
1.山西李炳问:“对于体质比较弱,年龄>70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对放宽,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10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HbA1c〈7.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HbA1c〈7.5%的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3d的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波动情况,计算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以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析HbA1c与上述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9.5%的患者血糖最高值超过11.1mmol/L,29.7%的患者发生低血糖(〈3.9mmol/L);血糖超过7.8mmol/L占全天的时间百分比为33%;血糖超过11.1mmol/L占全天的时间百分比为(10.2±1.2)%;低血糖占时间百分比(5.2±1.5)%;HbA1c与CGMS平均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与高血糖持续时间相关(r=0.48,P〈0.01),与MAGE无关(r=0.12,P〉0.05)。结论HbA1c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HbA1c与平均血糖以及高血糖持续时间相关。与血糖波动无关;HbA1c和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量与质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74岁,患2型糖尿病已27年。近10年来血糖控制基本达标,空腹血糖均在5.0~6.0mmol/L,餐后血糖在7.0~10.0mmol/L之间,  相似文献   

12.
身边的糖尿病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也不断地告诫他们,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要远离并发症,就要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糖尿病患者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7.0%以下为满意,而空腹血糖的理想控制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毛细血管血糖对评估血糖控制的相对价值。方法检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7个时点毛细血管血糖(3餐前、3餐后2hN睡前),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的关系。结果对平均血糖和HbA1c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平均血糖和7个时点血糖与HbA1c均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87及0.50~0.86,均为P〈0.01),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与HbA1c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午餐后2h、晚餐后2h及睡前血糖在预测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时间点的血糖,在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可作为HbA1c的一个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典型病例]病例1糖尿病患者张阿姨有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清晨监测空腹血糖。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空腹血糖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而且餐后血糖增高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医生诊断她这是“黎明现象”.张阿姨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很快控制了病情,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专家门诊     
许樟荣 《糖尿病之友》2014,(2):81-82,84
Q:我患2型糖尿病10多年7.2012年春季住院.医生让我注射诺和锐(门冬膀岛素)。开始控制得还不错,后来因为感冒引起餐后血糖居高不下,可是空腹血糖却一直不高(4.0~5.0mmol/L).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之友》2011,(9):92-92
作为一位有着近十年病龄的糖尿病患者,武汉的李先生虽然降糖药不离手,但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运动治疗和饮食控制,导致血糖波动大。餐后血糖经常蹿上12.0mmol/L,甚至更高;餐前血糖也经常高于7.0mmol/L。近两年还出现了视物模糊、手脚发麻、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李先生更加着急了,药越吃越多,还经常换药。后来,听“糖友”说打了胰岛素血糖能控制得好一些。李先生想少遭点罪,在征求医生的同意后,打上了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仅空腹血糖达标并不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进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可适当放宽,不超过10.0mmol/L。试问,你的餐后血糖达标了吗?  相似文献   

18.
CGMS与CSⅡ泵联合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6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予胰岛素泵输注控制血糖,同时使用CGM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血糖漂移的幅度明显降低。结论:CGMS与CSⅡ联合应用能更有效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即7.0mmol/L≤空腹血糖〈8.0mmol/L组(A组),空腹血糖≥8.0mmol/L组(B组),以血糖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各组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SDS评分为(53.75±4.39)分,B组的SDS评分为(56.32±3.99)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临床控制血糖水平能够较好地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