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检测Runx3和Ki-67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Runx3和Ki-67在CM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Runx3和Ki-67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Runx3蛋白在CMM中阳性表达率为23.68%,与皮肤交界痣(85.00%)和正常皮肤(90.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CMM中阳性表达率为78.95%,与皮肤交界痣(25.00%)和正常皮肤(2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产生可能与Runx3蛋白的表达降低及Ki-67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cutaneousmalignantmela noma ,CMM)在白色人种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 ,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 ,但由于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 ,一般在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CMM恶性程度高 ,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 ,预后差 ,对其治疗尚无统一模式 ,我们仅就CMM的外科手术和生物学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CMM治疗方案的选择1 1 CMM分期根据临床病理检验结果 ,AJCC[1] 在 2 0 0 0年将CMM分为 0、Ⅰa、Ⅰb、Ⅱa、Ⅱb、Ⅱc、Ⅲa、Ⅲb、Ⅲc和Ⅳ期。 0期是原位CMM ;Ⅰ、Ⅱ期病变局…  相似文献   

3.
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恶性黑色素瘤和40例色素痣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68例黑色素瘤中有42例VEGF表达阳性(61.8%),而在40例色素痣中仅有5例表达为阳性(12.5%),恶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高于色素痣(P<0.01);转移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32/4571.1%)高于原发性黑色素瘤(10/2343.5%)(P<0.05)。结论: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外科》2003,2(4):271-273
  相似文献   

5.
p27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间期包括G0、G1、S和G2期,细胞周期的调控在各个间期中以G1期最为重要,许多细胞内外的增殖调控物质主要作用于此。细胞周期得以运行的机制在于一系列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时相起伏的调控,相应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依次激活,驱动细胞由G0、G1、S、G2期到M期。细胞周期是在cyclin-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组成的立体调控网络精密控制下进行的。在生物体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功能相互协调,调控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6.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是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治疗方法。长期以来,对恶性黟 以素瘤局部组织切除范围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进行了反复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迄今未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争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cyclin D1和p27在人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p2 7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D1和 p2 7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D1和 p2 7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D1和p2 7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 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 7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0 5 ) ,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 p2 7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 结论 cyclinD1和p2 7可能通过介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和辅助治疗的近展作了介绍,并讨论了影响治疗效果的预后因素,早期检出微转移以及积极处理转移灶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2 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参数及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2例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的表达 ,结合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胃癌中p2 7阳性表达率为 41.9% ( 2 6 62 ) ,与胃癌的Borrma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生存期超过 5年者其p2 7阳性率高于生存期不到 5年者 (P <0 .0 5 )。结论 p2 7蛋白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相关 ,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27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D1和p27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D1和p27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D1和p27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7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7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cyclinD1和p27可能通过介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Ti4+-IMAC富集和LC-MS2-MS3检测磷酸化蛋白的方法鉴定人肝细胞肝癌组织磷酸化蛋白,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蛋白(P-p27T187、P-p27S10)的表达.结果在肝癌组织磷酸化蛋白的筛选中鉴定到磷酸化蛋白p27,并确定IPI、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等信息,Western blot检测提示P-p27T187与P-p27S10在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5±0.108、0.306±0.078和0.149±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p27T187和P-p27S10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磷酸化蛋白p27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小球细胞增殖和p27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肾硬化大鼠中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 p2 7的表达和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关系 ,以探讨肾硬化发展过程中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8只 )和实验组 (2 2只 )。在实验第 4周、8周和 12周测定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和 2 4h尿蛋白定量 (TP/2 4h)并于第 12周测定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肾小球中PCNAmRNA的表达 ,同时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 p2 7的表达。 结果 :BUN、Scr和TP/2 4h在各时间点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实验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 (P <0 .0 1)且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实验组各时间点PCNAmRNA表达明显增强 ,增殖指数进行性升高。对照组p2 7蛋白有一定水平表达 ,而实验组其表达进行性下降 ;p2 7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数和PCNAmRNA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肾硬化大鼠中肾小球细胞增殖随病变的进展而进行性增加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p2 7可能参与了肾硬化中肾小球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夹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中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行坐骨神经夹伤术.运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双标,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腰段DRG中Foxo3a和p27kip1的表达、分布以及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Foxo3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1 d表达值(7.0±3.5)开始明显下降,2 d表达值(6.0±3.8)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p27kip1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表达值(29.0±3.5)表达开始明显下降,7 d表达值(21.0±3.0)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Foxo3a和p27kip1分布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且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d DRG中,Foxo3a和p27kip1在神经元细胞[(37.8±5.7)%、(43.3±4.3)%]和神经胶质细胞[(22.4±3.9)%、(13.8±3.2)%]中表达较在正常组神经元细胞[(73.6±2.5)%、(84.1±3.7)%]和神经胶质细胞[(61.3±4.4)%、(68.7±5.6)%]减少;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 DRG中表达值[12±2.6,15±1.9]均开始上调,PCNA在7 d表达值(25.0±3.2)达到最高点,GAP-43则保持较高水平;此外,PCNA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与神经元细胞几乎无共定位.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DRG中的表达减少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27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27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27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和面积.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7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7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7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来抑制血管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4例肝门部胆管癌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7表达的阳性率为77.2%,以低表达为主。p2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转移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5)。p27蛋白高、低及阴性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4个月、72个月与65个月。p27蛋白低表达组与缺失组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高表达组生存曲线。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中p27的表达是反映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kp2、p27和PTEN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20例骨软骨瘤中Skp2、p27和PTEN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结果。结果 PTEN在骨肉瘤中表达(53.33%)低于其在骨软骨瘤中表达(90.00%)(P<0.01)。Skp2在骨肉瘤中表达(73.33%)高于其在骨软骨瘤中表达(10.00%)(P<0.01)。骨肉瘤中p27表达56.66%。在骨肉瘤外科分期中,Ⅲ期骨肉瘤中p27表达率低于其在Ⅱ期(ⅡA、ⅡB)(P<0.01)。PTEN和Skp2在骨肉瘤外科分期中表达无差异(P>0.05)。在骨肉瘤中,Skp2与PTEN和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分别是(R=-0.470,P<0.01)和(R=-0.820,P<0.01),PTEN与p27表达呈正相关(R=0.690,P<0.01)。结论骨肉瘤中Skp2与PTEN和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PTEN与p27表达呈正相关,预示骨肉瘤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P13K-Skp2-p27调控途径,该途径通过介导p27的泛素化降解,促进细胞周期调控发生紊乱,导致骨肉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oesophagus (PMME) is a rare tumour. It has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reports a patient with PMME, wi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made with the Index Medicus/MEDLINE database using ‘melanoma’ and ‘oesophagus’ as key words, and cross‐referencing of other articles on the subject. Three‐phase oesophagectomy was performed and the patient died 2 months afterward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bone metastasis.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oesophagus is a highly lethal tumour. Radical surger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We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malignant melan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male urethra. METHODS/RESULTS: This case, which presented a tan-colored lesion at the distal urethra on urethroscopy, was considered as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y transurethral biopsy.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widely resected urethra revealed scattering cells, which included melanin granules in cytoplasm, and the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established the diagnosis as amelanotic melanoma. Although partial penectomy and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7 months later, total cystourethrectomy was required because of multifocal recurrence at the residual urethra. CONCLUSIONS: In cases of amelanotic melanoma,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 lack of melanin granules in tumor cells may lead pathologists and urologists to a misdiagnosis due to the histologic non-specific appearance. With respect to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ignificance is the fact that malignant melanoma may progress multifocally along the total urethra; therefore, total urethrectom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radical surgery for the primary site, even if the tumor is confined to the distal ureth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