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3岁的郑先生体检时食出空腹血糖6.8mmol/L,经葡萄糖耐昔试验测得其餐后2小时血糖为11.9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不久的李女士测了三次空腹血糖,结果显示均控制在合格范围,美滋滋拿化验单给医生看,医生嘱咐她再去测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显示14.7mmol/L,令李女士很是想不通。  相似文献   

2.
餐时胰岛素忘打了【案例】刘先生自患糖尿病以来,一直都是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可是近1个月来,刘先生监测的晚餐后2小时血糖都偏高,医生建议他在晚餐前注射1次门冬胰岛素来控制晚餐后血糖。可是一直没有打胰岛素习惯的刘先生餐前总是忘打,吃完饭想起来了,可是又不知道还需不需要补打?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0,(11):77-77
我今年70岁,患糖尿病、高血压11年,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打胰岛素,诺和锐30每天早餐前注射7单位,晚餐前5单位(后改为3单位),前段时间因为劳累早餐后2小时血糖为13.0~14.0mmol/L,因此医生建议加服一片拜唐苹。目前休息得比较好,早餐后2小时血糖为8.0~9.0mmol/L,因此医生建议停服拜唐苹,又由于经常半夜3:00的时候发作低血糖(睡前有加餐牛奶馒头等),医生建议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也停了。目前只早餐前打7单位的胰岛素,低血糖发作减少,但血糖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新世界》2006,(3):54-54
77岁,体重83千克,身高1.68米。2003年感觉口渴、口干,到2004年抽血化验时空腹血糖7.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2.3毫摩尔/升。开始时服用二甲双胍,一段时间后,血糖未能达到正常值。听别人说消渴丸好,于是改用消渴丸,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服用。后又增加2粒,每天3次,每次7粒,血糖仍未达标。2006年3月再次化验,空腹血糖6.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12.3毫摩尔/升,也偏高。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该用不用,错失治疗好机会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13.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一般而言,1种口服药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0%~2.0%,联合第2种口服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再降低1.0%~2.0%。可见,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0%或更高,仅接受口服药治疗很难维持糖化血红蛋白〈6.5%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今年56岁的林师傅患2型糖尿病已3年了,他服用降糖药期间,每次测空腹血糖均正常,但餐后血糖总是不达标,在10~12毫摩尔/升之间,经询问他饮食控制得好,就是图方便把优降糖和拜唐苹餐前半小时一起服用。我告诉林师傅降糖药必须按时服,才能真正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经过调整用药时间,一个月后林师傅的餐后血糖下降到7~8毫摩尔/升。  相似文献   

7.
杨某  李竞 《糖尿病之友》2009,(10):82-82
我今年73岁,是2003年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服用后胃肠反应强烈,并有吃不下饭等情况,所以我从2004年开始,仅使用胰岛素治疗,现在病情控制得较稳定。开始的时候,我使用的是诺和灵30R,时有低血糖发生,2008年起使用诺和锐30,血糖较先前平稳,波动也不是很大,低血糖现象较先前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9.
发现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以后,就与降糖药“联系”上了。血糖不是特别高,相对不是特别瘦的病人可以单纯用口服药控制血糖。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服降糖药吧。  相似文献   

10.
本期达标明星 王阿姨.60岁,3年前确诊为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达1O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4mmol/L。  相似文献   

11.
我患糖尿病20多年,一直注射优泌林30/70人胰岛素,早10单位,晚8单位,但午餐后的血糖几乎未达过标,餐时还加了1粒拜唐苹。经医生指导,早上增加了2单位胰岛素后,血糖有所下降,但午餐前又容易出现低血糖。更不解的是,我晚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在正常范围内。晚间几乎均要出现低血糖。所以晚餐我就不太控制食量,某天晚上我多吃了一些食物,餐后血糖11.4mmol/L,且睡前还吃了一些水果零食,第二天早晨查空腹血糖5.4mmol/L,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已采用饮食控制及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且睡前血糖高,予睡前(晚9-10点),注射1次诺和锐30特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显示联用诺和锐30特充治疗后6周FPG、2hPG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血糖发生少。提示诺和锐30特充睡前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具有降糖效果佳,安全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平时所监测的血糖有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价治疗糖尿病基础状态的重要指标。中餐和晚餐前所测定的血糖叫餐前血糖,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新世界》2006,(2):56-56
39岁,1999年查出糖尿病,空腹血糖13.6毫摩尔/升。2005年4月住院检查眼底正常,尿微量白蛋白40毫克,吃黄葵胶囊降到3.2毫克,还需要吃药吗?现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各12、10单位,空腹血糖5—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0~12毫摩尔/升。2006年2月化验糖化血红蛋白5.7%。尿常规:白细胞20~25,上皮+,混浊,做双肾B超正常,我现在注射胰岛素还需吃其他降糖药吗(现体重由58千克降到52千克,身高160厘米)? 黑龙江 曲少华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80岁,3年前发现糖尿病,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23.2mmol/L。在南昌某医院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处方为:①格列美脲一日2次,每次1片(2毫克);②拜唐苹一日3次,每次1片(50毫克);③格华止一日3次。每次1片(0.5g)。现已服药两年多,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60岁,患糖尿病5年,空腹血糖14.0mmol/L,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近期,我经常感觉四肢无力、手脚麻木。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很明显,家人非常焦急。请问:除注射胰岛素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用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新世界》2006,(1):57-57
37岁,2004年3月因酮症酸中毒住院,一直用胰岛素治疗。现每日用胰岛素(诺和灵30R)30单位(早餐前半小时注射19单位,晚餐前半小时注射11单位),目前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正常,无其他并发症,但体重超标。请问:能否服用二甲双胍控制和减轻体重,应注意什么?能否用口服药代替胰岛素,用哪些药?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62岁,患2型糖尿病10年了,5年前在医生的建议下改为用预混胰岛素。开始时12单位,早、晚饭前注射,血糖控制较好。从去年开始,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现在胰岛素早、晚饭前都升至20单位,但血糖控制却越来越差,空腹血糖经常在8.0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超过12.0mmol/L。而且我的体重也越来越重,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李阿姨患糖尿病已有五六年了,平时口服格列齐特等降糖药,总觉得午餐前特别饿,有时还会头晕、出冷汗。她几次到社区医院测空腹血糖都在8.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却只有6.0mmol/L左右。这让李阿姨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餐后血糖比空腹还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及达标现状,重点了解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状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年7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5个城市的400家医院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年龄≥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进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治疗药物。所有数据均使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T2DM患者143123例,其中男73544例,女69579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病程6年。在应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最多应用的是预混胰岛素(65.5%,34487/52649),其次是基础胰岛素(24.3%,12794/52649),8.5%(4492/52649)的患者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按照HbAlc〈6.5%计算达标率,总体人群达标率为20.2%(28985/143123)。单纯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HbAlc达标率(23.4%,21163/90474)高于总体人群,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的患者HbAlc达标率(14.9%,7822/52649)低于总体人群。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接近[基础胰岛素组15.2%(1944/12794),预混胰岛素组14.9%(5150/34487),基础+餐时胰岛素组14.6%(656/4492)]。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各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均呈降低趋势(均P〈0.05),早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较晚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达标率更高(均P〈0.01)。T2DM患者血压及血脂达标率分别为:血压23.5%(33676/143123),甘油三酯37.4%(53550/143123),总胆固醇41.4%(59320/1431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2%(27418/1431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7%(59671/143123)。结论我国T2DM患者HbAlc总体达标率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的患者达标率低于总体达标率。提示大部分患者仍需要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